基层教练员荣立二等功
■赵阳泱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王钰凯
二级军士长陈明荣立二等功!
喜讯传来,在第76集团军某旅官兵中引起不小轰动。以往,该旅的二等功表彰对象,大多从参加上级比武竞赛摘金夺银的训练尖子中选出。
作为教练员参加大项任务后荣立二等功,陈明是该旅第一个。
今年,新修订的《陆军军事训练大纲》施行。年初,该旅接到在全陆军范围内进行若干新课目示范的任务。各级经过充分考量,将陈明定为某协同课目首席教练员。
如何快速生成战斗力?如何创新组训方法?如何最大限度缩小训练到实战的距离?带着这些问题,陈明投入紧张的训练中。
时间是首要“敌人”。由于多支部队要在同一训练场地进行训练,陈明只能带着队员们错峰使用场地。他们每天都会提前到达场地,争取多完成一次现地训练。
深夜,下士罗云隆站完一班岗哨回到营房时,发现陈明仍然在会议室里,依托实时态势系统录制的训练视频检讨复盘。
课目示范,对组训方法要求极高。陈明将竞技训练方法融入新课目,先宣布情况后协同推演、先现地训练后实弹检验,创新提出场景模拟、小规模对抗量化等组训方法。
训练场上的这些变化,让另一示范课目的教练员李扬眼前一亮:“这些组训方法,也能借鉴运用到我负责的课目中。”
坚持学习思考才能不断提升能力。负责新课目示范任务的黎参谋,经常受陈明委托,搜集近年来世界各国的经典战例资料。陈明不断从这些战例中总结经验,并将自己思考的内容融进训练中。
“每次训练后,陈明总能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想法,不断提升训练与作战的匹配度。”黎参谋说,他们共进行20多次修改论证,才完成这个课目的示范流程。
辛苦付出没有白费。课目示范十分成功,陈明得到各级首长的充分肯定。
经任务临时党支部推荐,各级党组织研究,陈明最终荣立二等功。
在基层,像陈明一样优秀的教练员并非个例,但不是每个教练员都有立功受奖的机会。一方面,表彰名额习惯向取得比武名次的训练尖子倾斜;另一方面,一些教练员经常辗转于各个临时组建的集训队执教,或是到友邻部队参与教学工作,一年到头在连队待的时间不长,连队评先评优时,他们易被“边缘化”。
当好教练员,考验的不仅仅是能力。得与失、苦与乐、进与退,都是他们需要面对的。今天,让我们走近基层教练员这一群体,关注他们在战斗力生成中的作用。
教练员的岗位责任之重
■孙俪翎 赵阳泱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王钰凯
第76集团军某旅官兵进行战术训练。布仁德力格尔摄
天灰蒙蒙的,雨丝落在下士廖秋雨的帽檐上,形成一层白色的薄纱。
作为第76集团军某旅最年轻的伞降训练教练员,廖秋雨获得了参加旅“四会”教练员集训的机会。
以往,不同专业的教练员大多活跃在不同的训练场,很难坐下来交流。这次,因为“四会”教练员集训,他们齐聚一堂。
集训第一课,他们要回答同一个问题: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教练员?
今年,新修订的《陆军军事训练大纲》开始施行。“新《陆军军事训练大纲》对许多课目的方法流程、条件设置、考评标准进行了新规范。”该旅作训科李科长说,新变化意味着新要求,今年或许是对旅队教练员考验最大的一年。
基层教练员岗位虽小,作用却很大。今天,我们走进第76集团军某旅,感受这群基层教练员的奋斗与思考。
挑战之大
“只有努力迎接变化,才能加速成长”
研究完新《陆军军事训练大纲》,二级上士郝晓帅感觉有了“本领恐慌”。
这个臂展长达1.95米的手榴弹教练员,是连队最优秀的“投手”。一直以来,他牢牢站在连队手榴弹投远课目第一名的位置。
新《陆军军事训练大纲》施行后,郝晓帅擅长的“投远”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甩、抛、塞、滚及投准5种掷手榴弹方式。
这些变化,意味着以往的一些训练经验失效,郝晓帅必须从头开始。他用的是“笨”办法,将新《陆军军事训练大纲》带在身上,逐字逐句地研究,拉着老班长一起讨论,向兄弟单位的战友请教……
摸清每个动作细节、掌握动作要领后,郝晓帅开始组织全连官兵训练。
几次模拟考核后,郝晓帅发现:以往,他总能轻松夺得连队第一;现在,年轻战友能够更快地适应新变化,他只能保持中上水平。
身为教练员,成绩还没战友好,郝晓帅脸上有些挂不住。
郝晓帅只能加练。一段时间后,他的成绩提升了许多,但依旧拿不到第一。他分析说:“新《陆军军事训练大纲》更加贴近实战,更考验战场综合能力,仅凭单一特长很难取得课目优势。”
与郝晓帅不同,三级军士长张华杰认为,新《陆军军事训练大纲》的挑战更多在于如何组训。
张华杰是一名军事体育教练员。新《陆军军事训练大纲》新增了一项体能组合练习,里面涉及推雪橇、翻轮胎等30多种训练动作。
张华杰经常带队参加比武集训,与院校军体教员进行过多次交流。虽然新《陆军军事训练大纲》里增加的内容有些并不常见,但每个动作该怎么练、如何发力,他都见识过。
难点在于训练器材的保障。大多数训练器材可以申领或者采购,但一些不常见的训练器材只能自己动手做。他画出图纸,找来会电焊的战友,用铁架子、钢管一个一个焊出来。
场地设置问题也曾困扰张华杰许久。一套组合训练包含若干动作,每个动作要求间歇10秒,循环4组。这样一来,如果“一”字排开,不符合动作之间的间歇时间;如果围成一圈,动作之间的连接又不顺畅。
最终,张华杰决定将这些动作重新排序,并设置成正方形布局。
训练展开不久后,张华杰又发现了问题:有的战友一开始练得特别猛,消耗体能过多,导致完成不了整个训练;有的战友为了提高速度,动作变形,造成训练伤……
如何平衡达标达限与安全科学训练之间的关系,对张华杰等教练员来说是一场全新的挑战。
“教练员群体关乎新《陆军军事训练大纲》在基层末端的实施效果,更关乎部队能否快速适应未来战场。”该旅作训科张参谋说,“教练员群体只有努力迎接变化,才能加速成长。”
胜战之忧
“对战场情况多想一点,组训教学就更实一步”
时间还剩最后一分钟,破拆爆破手、下士张辉仍然没有排除全部爆炸物。汗水从他脸侧滑过,一滴接一滴落在地上。
这是比武开始前某小队集训时的一幕。场外,教练员、一级上士和壮康似乎比张辉还紧张。
“啪”,随着一根连接线被剪断,张辉完成了排爆任务,和壮康也终于松了口气。
为了帮助张辉更好地完成比赛,和壮康利用集训单位的空房间,搭建简易爆破专修室,整理出爆炸物识别与排除操作流程、爆破线路设计与拆除方式等10余种规范。
组织针对性训练时,和壮康不断提升张辉的训练难度,设置的模拟排爆场诡雷多、线路复杂、地雷埋设点隐蔽。
在和壮康看来,破拆爆破手的训练必须严之又严。一方面,这个专业本身危险系数大,容不得半点失误;另一方面,因为破拆爆破手有着“配属”特性。
在和壮康的军旅生涯里,还没遇到过专门的爆破专业比武——爆破专业很少单独设置竞赛项目,破拆爆破手通常随小队参加连贯比武。
这意味着,一名破拆爆破手没教好,就会影响整支小队的训练水平,甚至会导致一场任务的失败。“不能‘期待’第二次机会,要把每一次训练当成实战。”和壮康说。
在和壮康的严格要求和科学训练下,200余名优秀破拆爆破手成长起来,10余人随小队参加上级比武获得表彰。
与和壮康相比,三级军士长宋振海的比武经历丰富得多,国际竞赛和全军比武他都参加过。
在宋振海看来,以身作则是教练员必须具备的品质。当兵第10年时,他以伞降教练员的身份参加了一次国际比武竞赛。
那一次,他们要完成空中渗透课目。作为侦察引导员,宋振海第一个跃出机门。恶劣的天气影响着他对地面情况的判断。距离地面10米左右时,他发现自己快要超出降落中心点,便立即拉动操纵棒,使降落伞的伞衣失效。
最终,宋振海重重地砸在中心点。他这一“砸”,确保了其他跳伞员安全着陆,也为比赛的胜利赢得了先机。
“只有和队员们一起经历过,才能了解他们。参加比武,不仅是证明自己,更是要丰富经验,为教学打下基础。”宋振海说。
前不久,该旅组织了一场协同训练。关键阶段,突击组抢占阵地刚刚开始,该课目教练员、三级军士长赵涛却叫停了训练。
“突击组冲得猛,却忽视了火力组的攻击节奏……”赵涛点评说,协同训练不仅要练技能、练战术,更要练思路、练策略。每一个被忽略的细节,上了战场都可能成为“败笔”。
这是赵涛的组训理念——训练中,有问题必须及时纠正。“我们教好官兵基本技能的同时,更要培养他们的实战化意识。”他说。
在作训科李科长看来,赵涛这样做,树立了一种鲜明的导向。“对战场情况多想一点,组训教学就更实一步。”李科长说。
练战之能
“要有探路者的精神,才能跟上时代脚步”
背着气瓶、踩着脚蹼,三级军士长王军利缓慢地向湖泊移动。
阳光照在湖面上,反射出淡蓝色的光芒。此刻,王军利无暇欣赏美景。眼前这个淡蓝色的湖泊,令他全神贯注。
王军利是水上渗透课目教练员,有着15年游泳经验和400多小时潜水经历,完成过多次海上万米游。
但这一次,情况有所不同。这里的海拔超过4000米,还没开始下潜,王军利就感觉心跳加快。
高原潜水,意味着温度更低、氧气浓度更低,潜水员需要穿着特殊潜水服、带更重的铅块……一系列变化,给王军利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潜水是高难课目,对教练员的要求更为严苛。需要带多少配重、能潜多长时间、遇到特情怎么处置等,教练员必须慎重考虑。
新《陆军军事训练大纲》施行以来,王军利负责的课目中多了一项高原潜水内容。尽管这是一项选训内容,该旅还是将这个课目列入日常训练计划。
“时间不等人,今年正好有高原驻训任务。”作训科李科长说。
试潜训练顺利完成。王军利发现,不仅人会有高原反应,装备也会有高原反应。为此,他们开始对各类潜水装备进行测试,采集工作数据,调整任务方案。
“只有不断提升训练水平,才能在未来战场上游刃有余。”王军利说。
该旅无人机教练员、中尉司伯钧非常认同王军利的观点。执教时,他一直贯彻“严于大纲、高于大纲”的理念。
今年上半年,司伯钧带队参加上级组织的无人机比武集训。无人机训练,是新《陆军军事训练大纲》中新增的一项课目。队员是6名从来没有使用过无人机的官兵。
一切从零开始。3个多月时间,他们白天飞任务、夜里学理论。比武那天,他们顺利完成模拟飞行、基础飞行、越障碍飞行等多个训练内容,并以高出第二名40分的好成绩夺冠。
即便已经取得好成绩,但司伯钧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为更好适应未来战场,他又开始学习其他课目的教学,并将这些课目与无人机结合起来训练。
这名年轻的教练员告诉记者:“要有探路者的精神,才能跟上时代脚步。”
(采访中得到杨丁恺、马新庆、高岳、张浩涛大力支持,特此致谢)
官兵心语
“我教的队员摘金夺银,就是我的荣光”
■张建勤
不久前,我送旅里的4名狙击手前往比武竞赛地。
随着火车缓缓驶离车站,窗外的风景从眼前掠过,我的思绪不禁回到自己最开始接触狙击教学那会儿。
那时,我十分抗拒担任教练员。我渴望的是在比武场上摘金夺银,像我的班长陈明那样成为“枪王”。
但因为一次伤病,我不得不接受了成为教练员的现实。担任教练员第一年,我觉得自己像一台机器,只想把自己的经验灌输给队员。
在我的严格要求下,所有队员都达到了优秀水平。但我心里清楚,顶尖的狙击手,不能只看“米秒环”,更要有“灵魂”。
一次教学中,班长陈明似乎看出了我的问题。他没有批评我,而是主动提出帮我带几天训练。
那几天,陈班长根据队员们各自的特点,细细“雕琢”,而不是像我一样“大刀阔斧”。就连那些在我看来实在没有什么天赋的队员,他也耐心地为他们指导。
周末休息,陈班长拉着我聊天。他告诉我,要学会重新认识自己。
此前我从未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也慢慢从心底接纳了教练员这个身份。
后来,我学着像陈班长一样“雕琢”队员,不断打磨他们的技术。慢慢地,我带出的狙击手开始在各级比武竞赛中取得好成绩,我们研究出的多个打法训法也得到上级认可,被推广使用。
这些年,当我带出的队员取得好成绩,在聚光灯下享受荣誉与掌声时,我仍然会渴望像他们一样拥有自己的高光时刻。我一直在寻求机会,渴望再次走上比武场。
2023年9月,旅队举办创破纪录比武,我趁着赶赴下一个集训队的空隙,参加了步枪射击课目比赛,并以满环的成绩夺得冠军。
重新站上领奖台,我对摘金夺银的“执念”却完全消失了,反倒希望站在领奖台上的人是自己带出的队员。
那一刻,我意识到,对教练员而言:“我教的队员摘金夺银,就是我的荣光。”
列车到站的提示音,将我的思绪拉回现实。狙击手们背好行囊,一一与我挥手道别。
他们要奔赴比武场,进行激烈的角逐。而我,也将奔赴下一个“战场”,开启新的教学任务。我相信他们,也相信自己,我们必将胜利!
(姚克、曾铭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