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弘扬创新文化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系列策划之七
为创新图强提供“文化沃土”
■姜学昌
创新,是集责任、勇气、方法、态度、精神于一体的实践。如果说,文化是孕育人之灵性的胞衣,那么,创新文化则是激发创新精神、激扬创新活力、推动创新实践的重要土壤。
巍巍华夏,壮丽山河。翻开历史长卷,典籍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创新激励,“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引导,都是中华民族崇尚创新的生动注脚。博大精深的创新文化在时间长河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成为心灵深处的文化基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高瞻远瞩、运筹帷幄,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创新置于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把“坚持开拓创新”列为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习主席关于创新的系列重要论述,为进一步繁荣发展创新文化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实践路径。
理论创新与时俱进,制度创新稳步推进,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文化创新精彩纷呈……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日新月异,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创新文化深入人心,推动各领域建设充满蓬勃生机。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非新无以为进,非新无以图强。我们必须不断培育和弘扬创新文化,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推动各项事业再攀新高。
有人说,我们从不缺少创新的能力,关键是要激活创新的动力。培育创新文化,既需要涵养崇尚创新的价值追求,也需要健全鼓励创新的制度机制,更需要打造支撑创新的环境氛围。
钱学森曾说:“没有大量错误作台阶,也就登不上最后正确结果的高座。”创新是一种探索性的实践,充满艰难和风险。在这里,失败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和财富。对创新中失败的每一次宽容,都可能孕育下一次的成功。培育创新文化,最需要的是宽容和争鸣,最可怕的是求全责备、逆向淘汰。重视试错的价值,树立容错的导向,将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创新的力量,让创新的文化氛围更加浓郁。
没有人才队伍作支撑,一切创新活动都是无源之水,培育创新文化就是无本之木。不断加大对创新人才培养力度,用创新文化激励他们推陈出新、勇于奋斗,才能使创新人才成为强军建设、民族复兴的重要引擎,成为我们干事创业的强力支撑。
向“新高地”冲锋
■顾莹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张照星
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学员在讨论飞行器模型设计细节。罗世进摄
“世界军事科技发展滚滚向前,创新永无止境,我们要不断向‘新高地’冲锋……”讲台上,一位研究员正在讲述其团队多年艰苦创新的故事。讲台下,师生们聚精会神,为该团队数次在技术“前沿区”勇往直前的故事所触动。这是前不久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举行强军故事会的一幕。
数十年来,该院师生深耕空天领域尖端科研,取得一批自主创新成果,并不断建设培育创新文化,激励师生争当创新的推动者和实践者,使创新文化成为该院为战育人的重要支撑。
2013年,习主席视察该校时强调,要牢牢扭住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这个战略基点,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在前瞻性、战略性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那年,我们学院有两个团队的代表在现场聆听习主席讲话,倍感荣幸、深受鼓舞。我们始终牢记习主席嘱托,持之以恒抓好尖端科技攻关,坚持用创新文化推进强军实践。”该院领导说:“如何让师生在创新文化熏陶下汲取向‘新高地’冲锋的力量,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该院结合师生特点,体系化开展创新文化活动,通过编排主题晚会、情景剧,把老一辈的创新故事鲜活展现给新一代师生,引导他们坚定科技自立自强信念;加强文化环境布置,多渠道、全方位展现创新事例,使师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教育。
舞台上,该院某团队几名科研人员身着实验服、手拿卷尺,复现团队研制“天拓一号”卫星的故事。当年,团队为节省空间、提升有效功能密度,夜以继日地钻研攻关。当卫星发射升空正常运转时,很多专家对这颗只有笔记本电脑大小的卫星赞不绝口。
“一次就成功的背后,是千辛万苦的付出。”观看节目后,该团队一位教授说。
这次成功,成为该院向科研“新高地”冲锋的一个标志性成果。走进“空天楼”,只见大厅一侧集中展示了建院以来他们取得的一大批自主创新成果,研制“天拓”卫星事迹赫然在列。
记者在这里感受到浓浓的创新文化氛围。办公区域大厅的电子显示屏上,循环播放展示着近期取得的重要成果;走廊里的一块块展板上,记载了名师和创新大事记;院徽和“厚德笃行、聚智拓天”的院训呈现在醒目位置;“千生一院士”人才森林现象馆、重大工程创新成果馆、材料学科科技展室内,一行行文字和一件件展品记载着该院走过的创新路……
在该院组织的系列创新文化活动中,空天科技文化节是“招牌节目”。文化节包括了“拓天”名家讲堂、“拓天”文化大讲堂、空天知识汇竞赛、航天主题设计作品展、“天文夜”等活动,很受大家欢迎。
“只要建立平台,处处都是创新之地,天天都是创新之时,人人都是创新之人。”该院领导说,在推进创新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他们越来越感到,基层官兵创新精神很强,关键是给平台、压担子、教方法。这几年,该院建设了智慧火箭俱乐部、无人飞行器创新实践基地、航模俱乐部等一系列实践平台,极大激发学员创新动力。
夜幕之下,智慧火箭俱乐部内灯火通明。2024年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刚刚结束,学员们结合赛场上的经验正在进行新的设计尝试。翻看该俱乐部的记录,可谓“战绩”辉煌。他们一年试飞50多次,在各类大赛中摘金夺银,学员们还参与设计长征模型火箭、多级简控火箭、模型制导火箭等。
创新火花点亮强军梦想,闪耀在向“新高地”冲锋的路上。前不久,第七届中国航空科学技术大会发布2024年度航空领域4项重大科技进展,该院某团队的技术成果成功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