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中国绿色发展的活力
■尼泊尔陆军中尉 萨卢吉·德夫·卢特尔
一提起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成果,许多人马上联想到的是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数量众多的繁忙工厂,但在我的理解中,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关乎经济社会的发展,也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留学期间,我越发感受到中国绿色发展的活力。
绿色,是学校所在城市上海给我留下的一个深刻印象。上海有许多生态公园,2016年刚到中国时,我在朋友的推荐下游览了黄兴公园、共青森林公园、世纪公园等。这些公园环境优美、绿意盎然。近年来,上海还将许多不起眼的闲置地块,改造成“口袋公园”。如今漫步在上海,经常会在街口遇见小而美的公园和绿地。“家门口”的绿色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中国的年轻人中流行起“公园20分钟”的休闲方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不知不觉中已深入人心。
绿色发展是理念,更是行动。在我的身边,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已经从“新风尚”变成人们的“新日常”。如今,中国的马路上,电动汽车随处可见,电动公交车和出租车比比皆是,充电桩也明显增多。得益于电池、电机等核心零部件技术的提升和相关配套设施的完善,中国电动汽车的安全性、续航力、性价比大大提高,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中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还给世界注入新活力,令不少国家民众获益。我的家乡加德满都处于山谷地区,空气流通不畅,燃油车的尾气排放污染环境,影响当地居民生活。2018年起,尼泊尔开始引进中国的电动公交车,以降低污染,改善空气质量。近年来,越来越多尼泊尔居民选择购买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我的表哥去年就购买了一台,他觉得中国电动汽车技术先进、价格实惠,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兼具很高的性价比。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对中国的这一理念非常认同。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尼泊尔是多山之国,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中国通过共建“一带一路”项目合作,帮助尼泊尔修建水电站,让水能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2022年,我参观了我国上崔树里3A水电站。当时我的两位高中同学在那里工作,一位是工程师,另一位是翻译,与中国派驻在当地的技术人员相互配合,保障水电站的日常运行。电站自2019年建成后弥补了尼泊尔部分地区的电力缺口,较为稳定的清洁能源供应还带动了当地工业的发展。
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对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来说非常重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中国注重处理好发展和环保的关系,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绿色发展道路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方案。
(任畅、解放军报记者许怡真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