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了班长,为啥被战士移出“朋友圈”
■刘砚伟 解放军报特约通讯员 赵梓淇
“当上班长以后,朝夕相处的战友,为啥跟我不亲了?”最近,武警邯郸支队某中队班长曾鹏很苦恼。
曾鹏和李志华是同年兵,入伍5年来一直在同一个班并肩作战。从理论学习到军事训练,从日常生活到站岗执勤,两人相互提醒、相互帮助,逐渐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今年初,曾鹏因工作表现突出,被任命为班长。接到上级命令后,曾鹏干劲十足,他结合班内每名战友实际,为他们量身定制成长计划表,带领全班一起迈向新的训练目标。
在班长岗位上,曾鹏干得有声有色。可不久之后,他遇到了一件烦心事。
一次休息时间,曾鹏无意间听到有战士议论说,“志华微信朋友圈发的内容有意思……”带着好奇心,曾鹏点开了正在休假的李志华的微信朋友圈,想一睹为快。没想到,闪出的不是美图,而是冰冷的“一点两杠”——曾鹏被屏蔽了。
李志华的屏蔽引起了曾鹏对班内战士微信朋友圈的关注,翻看一遍后,曾鹏发现,班内不少战士,微信朋友圈都对他设了限。曾鹏心里五味杂陈。待李志华休假回来后,曾鹏试图打破僵局,找到李志华聊天:“休假有什么好玩的事儿,分享一下……”他问了很多,但李志华的回复却只有简短的敷衍,气氛很是尴尬。
按捺不住的曾鹏直接向李志华发问,为什么在微信朋友圈里屏蔽他。反复追问之下,李志华向曾鹏道出实情。
原来,休假在家的李志华发了一张和朋友们聚会的照片,并配文“为友谊干杯”,出于好心提醒,曾鹏打电话给他:“休假期间也要注意个人形象。”
“指手画脚,一点也不给人留面子……”那天躺在床上,李志华紧蹙眉头,种种不满在脑海中涌现。最后,他腾地翻身坐起,手指狠戳屏幕,将曾鹏的“朋友权限”设置为“仅聊天”。
“微信朋友圈里发个状态,就是想与朋友们分享生活,可你指指点点,一点不顾及别人的感受……”李志华的话让曾鹏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他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成了大家微信朋友圈中的“扫兴者”。
李志华的反应代表了班内战士的心声。大家觉得,以前都是战士,啥话都可以放开说。如今,身边的战友变成了自己的班长,成了上下级关系,万一哪条动态发得不对,被班长看到后对自己肯定是有影响的。
“战友战友亲如兄弟”,为啥一片好心却引来信任危机?那段时间,曾鹏好像有种拳头打在棉花上的无力感:你向战士热情地张开双臂,他们却有意识地和你保持“安全距离”,这个距离看不见摸不着,但曾鹏却真实地感受到“界线”的存在。
带着心中的疑惑,曾鹏敲开了指导员的门。“进‘圈’容易融‘圈’难,以什么样的心态、姿态在微信朋友圈里和战士打成一片,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考验带兵人智慧的问题……”指导员告诉曾鹏,如果真的把微信朋友圈变成了“监控台”,战士们自然而然会把我们排在“圈”外、拒在“心”外。
“‘朋友圈’也是‘状态圈’,战士发的每一张照片、每一段文字都反映着他们的心态情绪。平时是不是忽视了大家一言一语背后的真情实感,让自己成了战士身边‘熟悉的陌生人’……”曾鹏对照反思,面露愧色。
进“圈”实际是要进“心”。打不通心路就是“圈外人”。走出指导员宿舍,曾鹏感觉到轻松不少。想要通过微信朋友圈看战士的喜怒哀乐,得先把感情、能力、行动上的“欠账”补上,曾鹏的工作笔记本上,记下一件件接下来要做的事儿。
“亲如兄弟”的战友情从哪里来
■刘砚伟 解放军报特约通讯员 赵梓淇
武警邯郸支队某中队官兵正在进行心理行为训练。牛浩摄
“铁班长”遇到了带兵烦恼——
是继续严格抓管理,还是当个“好好先生”
那次教育课上的小游戏,在武警邯郸支队二级上士鲍俞先脑中记忆犹新。
鲍俞先是中队出了名的“铁班长”。他履职认真尽责,日常管理中对违反制度规定的人和事,敢于较真。
可前段时间,鲍俞先突然变得谨小慎微起来,在营区里碰到指导员也会下意识地躲着走。这一反常变化,自然没有逃出指导员的眼睛。
一次谈心交心中,鲍俞先向指导员道出苦恼:最近一次民主测评,他挺靠后。事后了解到,有部分战友议论他“管理太严格”“要求太苛刻”“相处太呆板”等等,这让他感到十分委屈,工作也没了干劲。
是继续严格抓管理,还是当个“好好先生”?这让鲍俞先感到左右为难。
听完鲍俞先“诉苦”,指导员教他换个角度分析问题:作为一名管理者,既要严管也需厚爱。你渴望每名官兵快速成长,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并没有错,但是缺乏换位思考的理解与包容。这样一来,战士肯定很难接受。因此,在工作中不妨换个语气、换种方法。
鲍俞先开始尝试改变,每逢班内战友进步时,鲍俞先总是带头打气鼓励;晚上讲评时,他也多以表扬为主,力图给大家营造积极阳光的成长氛围。
一段时间后,班里的氛围虽然有所改善,但还是怪怪的——大家好像各自有各自的心事。鲍俞先再次向指导员诉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一次,指导员没有着急回答,而是召集大家到学习室进行了一次游戏。
在“纸杯垒砌高塔”小游戏中,按照游戏规则,中队官兵按照班的序列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比拼,每个小组分配同等数量的纸杯,不限制纸杯的叠放方式,在同样的时间内,按照纸杯的叠放高度和稳固程度来评判胜负。
游戏开始后,各组组员通力协作,一个个纸杯塔逐渐成型。鲍俞先所在的班经过讨论,决定采取金字塔形结构布局,这样消耗纸杯较多,但是稳扎稳打。有的班采取圆柱形结构,高度迅速上升,却左摇右晃。比拼中,鲍俞先所在班的纸杯塔以“稳固的高度”取得胜利。
游戏结束时,指导员总结道:“打仗就像刚才的游戏一样,战友间只有相互信任、互相扶持,一个团队才能行稳致远。”
心连心需要实打实,敞开胸怀是前提,走进内心是关键。在和战友的倾心交流中,鲍俞先发现,自己很较真,但很少针对存在的问题想解决办法,对战友的成长也缺乏实质性帮带。在指导员的指导下,鲍俞先首先从自己开始改变。
中士徐景标理论功底扎实,但军事素质仍有短板,他找到鲍俞先求教提高军事训练成绩的方法,鲍俞先针对徐景标的情况,为他制订强化训练计划,陪着他一起落实、不断改进。3个月后,徐景标的训练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不久前,该中队组织阶段性考核,鲍俞先所带的班以5人优秀的成绩成功夺得军事训练流动红旗。
上等兵夺冠背后的带兵启示——
设身处地为战士着想,才能“联万心而作一心”
前不久,该支队某中队上等兵吴建飞在上级组织的军事体育运动会中打破400米跑纪录。一名入伍不到两年的战士,在高手如云的赛场上脱颖而出,让人欣喜。
吴建飞夺冠的消息传遍了整个支队,在身边战友的热议中,中队张指导员和吴建飞结下深厚情谊的故事也为大家所了解。
入伍前,吴建飞就读于成都体育学院。由于专业成绩突出,毕业后,多家健身机构向他抛出橄榄枝。心怀对军营的向往,吴建飞决心参军入伍。下连后,他训练刻苦,军事体育训练成绩一度是同年兵中的佼佼者。
备赛期间,吴建飞一门心思铆在训练场。临赛前一个月,吴建飞左膝盖胫骨结节炎突然复发,训练无法正常进行。伤病的困扰压得他喘不过气。终于,在一次因伤错过模拟测试后,吴建飞崩溃了,回到宿舍后号啕大哭。
张指导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用了一下午的时间,耐心开导吴建飞:作为一名军人,伤病在所难免,如果你轻易被打倒,甘心吗?
这之后,张指导员联系人员为吴建飞定期进行针灸理疗;每次训练完成后,安排专人为吴建飞进行肌肉放松;带着吴建飞一起分析成绩,针对弱项进行专项训练……吴建飞的伤情日趋好转,逐渐找回训练状态的他也恢复了自信。比赛之前,吴建飞主动找到张指导员:“我一定会拼尽全力,不在比赛中留下遗憾。”
吴建飞参加完比赛回到单位时,张指导员和战友们在单位门口列队迎接,拿着奖牌和荣誉证书的吴建飞一把抱住张指导员,开心得像个孩子。
生死与共的官兵关系不是在战时突然迸发,而是平时点滴积累培养。只有设身处地为战士着想,才能“联万心而作一心”。
吴建飞的故事在该支队并非个例。某中队排长李翔辉刚到中队报到时,正赶上中队备战季度勤训轮换考核。由于考核的评判细则不同,他在院校引以为傲的手榴弹投掷竟然考了个“不及格”。看到这一幕,中队训练骨干郑飞虎主动帮他分析发力要点,陪着他在训练场上加练。一来二去,两人成为无话不谈的挚友,李翔辉向郑飞虎求教提高训练成绩的方法,郑飞虎也向李翔辉请教视频剪辑的经验。两个人在互帮互助中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在准备支队组织的微课评比竞赛时,某中队李指导员花在班长陈海龙身上的时间,比用在自己身上的还要多。教案不完善,他加班加点帮助陈海龙修改;课件不够精美,他请中队有经验的战士协助陈海龙完成;台上表现不够好,他既当观众又当评委,一遍遍帮助陈海龙练习。虽然自己最终没能获得参赛资格,但看到陈海龙在支队的评比竞赛中获奖,坐在台下的李指导员比自己获奖都高兴。
“我的奖杯里,满是指导员倾注的心血。”走下领奖台,陈海龙动情地说。
一次挺身而出换来心心相印——
战友情越深,催生的战斗力就越坚强
秋日的阳光依然炽热,官兵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湿,体力也接近极限。某中队排长字正云,正带领突击小组参与一场魔鬼周极限训练。
由字正云带领的突击小组对蓝方藏匿的废弃厂房进行搜索捕歼。当行至一拐角时,一名蓝方队员突然从房间冲出,走在最前列的下士温海亮与其打了个照面,站在温海亮后方的字正云猛地将他推到旁边,自己却因来不及闪躲,中弹“身亡”。
看到字正云“阵亡”,温海亮半晌没说出话来,刚一张嘴,眼泪就掉了下来。
“要根据战场环境选择战斗方式,你当时的持枪姿势并不适用于狭窄空间。”复盘会上,字正云没有批评温海亮,而是耐心地给他传授经验方法,这更让温海亮自责不已。
温海亮之前训练成绩并不突出,平时没少被字正云批评。温海亮觉得字正云对他的要求有些吹毛求疵,为此,平时没少和字正云对着干。
演练结束后,字正云发现,温海亮有了很大的改变。以前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的他在工作中变得积极主动,休息时自己也会主动加练体能,面对批评不再觉得委屈,而是虚心接受,努力做出改变。
“危急时刻,排长愿意挺身而出保护我……”谈起自己的改变,温海亮把训练中的故事搬上讲台,告诉大家战友之间的心心相印从何而来。
“我是排长,面对那种情况,来不及多想,我应该保护他们,也必须保护他们……”字正云说。
前不久,该支队某中队担负一批物资转运任务,当时正值酷暑天气,货运列车车身滚烫,人在车内汗如雨下。指导员主动担任车厢内警戒任务,让官兵们在运输间隙能够喘口气。上等兵刘寅说:“指导员在关键时刻心里想的是我们,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干!”
“战友情越深,催生的战斗力就越坚强。”该支队领导说,今年以来,他们持续组织开展“矢志强军,精武成才”报告会,作为“新时代奋斗观”大讨论活动的配套活动,引导鼓励带兵人在训练和任务中当排头、做表率,不断熔铸“甘苦与共、生死与共”的革命情谊。
如今在这个支队,良好的官兵关系平时看得见、摸得着,在关键时刻演绎出的故事更是感动人心。
锐视点
锻造甘苦与共生死与共的革命情谊
■胡京华
习主席深刻指出,要培养官兵甘苦与共、生死与共的革命情谊,巩固和发展团结、友爱、和谐、纯洁的内部关系。实践表明,巩固发展富有新时代特色的官兵关系,要在保持内部团结、上下协同、步调一致中,实现官兵之间、战位之间一体融合,让内部关系既经得住当前的“和平大考”,也经得住战场上的炮火洗礼。
始终怀揣真心,赢得思想上的坦诚相待。真心相待才能令行景从。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无论是中华传统兵法的带兵之道,还是我党建军治军的光荣传统,都蕴含唯有倾注真心才能同心奋进的朴素道理。爱兵者,兵恒爱之。保持一颗爱兵之心是做好带兵工作的根本,带兵人要站在战士的角度上,设身处地多为战士着想,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应官兵之所急、帮官兵之所需,用真诚的情,换信赖的心。
充分付出真心,获得情感上的亲密无间。人与人交往,贵在真心;唯有真心,才能赢得真情。带兵人只有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经历千回百转,真心实意为官兵排忧解难,才能成为官兵信赖的亲人和知己。“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实践证明,没有心与心的碰撞,就没有情与情的融合。带兵人把官兵当亲兄弟来爱,官兵就会与带兵人同甘共苦。新时代的官兵关系,不在“形”,而在“心”。带兵人唯有把爱兵当事业干,把官兵当亲人看,想兵之所想、急兵之所急,才能真正赢得兵心。
始终付出真心,赢得行动上的生死相随。率军者披坚执锐,执戈者方能战不旋踵。一支英勇善战的军队里,必有身先士卒的带兵人。对带兵人而言,担当就是任务面前有本事,困难面前善攻坚,荣誉面前现风格。同甘共苦者强,上下同欲者胜。带兵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做出样子,更要扑下身子、甩开膀子。只要带兵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平时训练叫响“看我的”,关键时刻敢喊“跟我上”,生死关头勇于“让我来”,与战士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必将汇聚起无往而不胜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