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克的较量
■第82集团军某旅二级军士长 郭仲魁
同一化学样品,不借助任何实验仪器,仅凭手感连续取样10次,每次都不多不少恰好0.1克……这项防化专业基本功被称作“0.1克的较量”,是我每年给新战友教授的必修技能。
日常生活中,0.1克可能轻微到忽略不计,可在实战中,不仅影响防化检测结果,甚至关乎战场胜负。这样的认识,在我22年的防化兵生涯中,越来越深刻。
当年,新兵下连时,我因做事精细,被分配到化验室。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进步很快。一天,化验室接收了3个样品,班长决定让我独立检测。
前两个样品检测顺利过关,可到了第3种颜色微黄的液体,我用各种检测设备测了一遍都没确定到底是啥。眼看规定时限快到,我壮着胆子用鼻子一嗅,却忘了这一举动属于严重违规,实战中可能导致人员伤亡。事后,我被责令作检查,班长也受到严肃批评。
因为这件事,我对此后的训练有些抵触,觉得化验又难又严,想打退堂鼓,直到参加一次防化演练——
一声低沉的爆炸声过后,黄橙色烟雾四处弥漫,防化侦察员全副武装闯入“染毒”地带采集模拟毒剂样品。野战方舱里,化验员们忙着取样、测试、研判,动作简练、精准、快速。随着检测结果得出,部队有针对性地加强防护,战斗得以持续进行。
那一刻,我真正认识到,毫厘不差完成每一次检测对作战指挥决策的重要意义。此后,在班长的帮助下,我苦练“严、细、准、快”的化验硬功。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熟练掌握了多型检测装备操作技能。上级组织岗位练兵比武,我在单位第一次选拔考核中取得第一名,却在随后的“化学品含量测定”考核中遭遇难关。
此项考核要求,对多种化学品分别提取0.1克样品进行检测,而每种化学品一般需多次提取定量样品进行复测,以确保检测数据准确无误。
这是防化化验的常见手段,这类实验我已经做过不知多少遍。只是,此次考核是在实战条件下连贯作业,没有精密称重仪器,只能使用标配的野战实验器材和反应药剂,这对操作人员提出了严峻考验。
备战训练中,我按比武要求使用0.1克定量药勺手动提取样品,可每次检测的数值都不同,甚至相差很大。而且,我还发现,即使有时用精密称重仪器提取样品,确保样品质量相同,检测结果仍可能不同。
问题出在哪里?一连几天,通过一次次反复实验和观察思考,我终于发现症结所在:除了样品提取手法不稳定可能带来质量差异,提取和测试过程中样品的密封状态、潮解度以及温度、湿度,都可能影响化验结果。
这让我真切认识到什么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也感受到防化实验恪守严谨求实精神的极端重要性。
随后的训练中,为了确保化验检测的准度和精度,我每天会在不同时段进行一次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结果;同时反复练习使用定量药勺精准取样,形成肌肉记忆,确保取样质量精准保持在0.1克。
一个月后,岗位练兵比武如期而至。我准确把握样品环境状态,精准完成检测,一举拔得头筹。此后,我继续保持“0.1克的较量”这种深研精练劲头,逐步成长为化验专业的行家里手。
2021年,我作为本专业唯一一名军士裁判员参加了上级组织的防化比武。在“某化学品定量分析”课目中,很多选手得出的结论都与参考标准值偏差较大,于是对参考样品产生了怀疑。
裁判组商议后决定由我进行一次现场测定。虽然没有心理准备,但我凭借日常训练经验,自信走上实验台,精准取样、精细分析,最终证实参考样品并无问题,打消了所有人的疑虑。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陶磊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