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度:“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的人才知道”
——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③
■宋 苏
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75载栉风沐雨,75载春华秋实。从建国之初的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到今日的民富国强、复兴在望,沧海桑田的历史巨变,昭示的是国之兴衰系于制的历史逻辑。循治乱兴废之迹、究盛衰隆替之理,人们不禁对中国制度的艰难探索感慨万千,对中国制度的博大精深由衷赞叹,对中国制度的雄浑伟力无比自豪。
“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制度是定国安邦之根本,具有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古今中外任何一个国家,政权要巩固,社会要稳定,人民要富裕,都离不开制度的保障。而选择什么样的国家制度,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性质、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这既不能急于求成搞制度上的浪漫主义、理想主义,也不能邯郸学步、照抄照搬。立足中国社会实际,在中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中国制度,其鲜明特点就是合实际而适宜、合实际而管用。
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的制度将一天天完善起来,它将吸收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国吸收的进步因素,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作为矢志不渝的追求。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创新,坚持植根中国大地,吸吮中华文化精华,借鉴人类文明成果,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具有深刻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的高度来定位制度,深刻回答“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课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本质特点、建设规律、优势效能、演进方向等的认识,实现了“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的目标,书写了“中国之制”新篇章,创造了“中国之治”新辉煌。
制度本身就是一个国家强盛与否的重要体现。新中国成立前,我国是积贫积弱的落后农业国家,人均GDP只有几十美元。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概括为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这既是理论层面的概括提炼,也是生动实践的深刻总结,更蕴含着我们创造“两大奇迹”和“伟大飞跃”的制度密码。
习主席强调:“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的人才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好不好、优越不优越,中国人民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实践是检验制度优劣最好的试金石。我们何以能创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我们何以能在反华势力遏制打压下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创新成果?我们何以能够统筹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取得世界上最好的成果?我们何以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这一张张优异答卷,展现的正是“中国之制”的旺盛生机活力和强大治理效能,也无可辩驳地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任务之繁重前所未有,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之严峻前所未有。没有好的制度,或者运用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不强,国家治理就会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协调性、稳定性,就不能有条不紊地运行并取得应有的治理效果。坚定制度自信,激发制度优势,汇聚奋进力量,我们才能经受住一次次压力测试,不断化危为机、阔步前行,续写以“中国之制”保障“中国之治”、创造“中国奇迹”的精彩篇章。
国家大柄,莫重于兵。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这个最本质特征、最大优势体现到军事领域,就是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实践充分证明,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是解决当代中国军事问题的最佳选择,是一个科学、民主、文明的制度。我们必须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充分认识把握这一制度的重要性、必然性和科学性,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切实将军事制度优势转化为军事治理效能,铸就新的强军伟业,争取新的更大光荣。
(作者单位:沈阳联勤保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