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英雄叙事的时代交响——以“人民英雄”麦贤得为题材的图书掠影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王宏波 戴启润 责任编辑:杜圣智
2024-09-07 07:47:39

英雄叙事的时代交响

——以“人民英雄”麦贤得为题材的图书掠影

■王宏波 戴启润

1965年8月6日凌晨,在福建漳州东山岛附近海面,炮声响彻海天,“八六”海战打响。战斗中,我海军611号护卫艇机电兵麦贤得,在头部中弹的情况下,坚守岗位3个多小时直至胜利,被誉为“钢铁战士”,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英雄模范。

出版活动作为一项重要的精神生产活动,是传播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途径,也见证着中华民族对英雄的崇敬。

沿着历史的脉络,回顾数十年来已出版的30多种以麦贤得为书写对象的图书,我们可以看到,麦贤得身上所展现的铁血军魂,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精神的一个具象化、时代化的表达。

自1966年1月起,《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权威媒体围绕麦贤得相关事迹,发布多篇系列报道。这些报道,集中宣传了麦贤得在“八六”海战中的英雄事迹,赞扬其“两军阵前显英雄”的军人风骨。同年,麦贤得被国防部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随着书写麦贤得的图书开始涌现,这位战斗英雄更加为全国人民所熟知。

1966年至1968年,麦贤得相关图书共出版了16种,其中包含书写麦贤得英雄事迹的传记作品及通讯特写,如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革命硬骨头麦贤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和战斗英雄麦贤得在一起》等;学习麦贤得精神相关的文艺作品,如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歌曲专辑《学习麦贤得》、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曲艺作品《说唱麦贤得》等。

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处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八六”海战对国民党军队气焰的有力打击,以及麦贤得在战斗中展现出的铁血精神,深深鼓舞着广大人民群众。麦贤得与雷锋、王杰等英雄模范一道,成为当时激励人民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的精神坐标。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和思想认识不断提升,市场经济的繁荣也为出版行业注入了新活力。20世纪80年代,我国报告文学、纪实文学等非虚构文体的发展进入上升期,文学与出版的高度交融使得图书对于英雄形象的描绘,有了更为专业和新颖的角度。这使得书写麦贤得的图书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呈现出新的特点。

在内容上,专业作家的参与,为书写更为生动的人物经历、构建更为鲜活的英雄形象带来了新高度。1999年,作家王国梁深入采访麦贤得及家人、战友后撰写的纪实文学作品《沧海英雄》,抓住英雄精神的内核还原英雄,既写出了时代风云,又展示了人性光辉。截至2023年,广东人民出版社为纪念“八六”海战58周年再版《沧海英雄》时,该书已第六次再版重印,合计发行10余万册,在军内外产生广泛影响。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说:“《沧海英雄》是一部好书,一部让我们看后感动和亲切的书。好在它写出了一位英雄的成长史、心灵史和成熟史。”

在形式上,更精美的设计、更多样的形式逐步出现。连环画作为雅俗共赏的民间文艺创作方式,是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宣传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工具。以麦贤得为主题创作的连环画,如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华红色教育连环画——麦贤得》,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讲述麦贤得的成长历程,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及“双百”出版工程。

麦贤得在战斗结束后的漫长岁月里,始终自强不息。面对严重的战伤后遗症,他依然保持着钢铁般的意志。在工作和生活中,他初心不改、热心助人,始终保持人民子弟兵的本色。他警惕各种名利诱惑,甘当小小“螺丝钉”,传承革命精神,体现出钢铁般的信念。1997年,麦贤得所在部队编写了一册《麦贤得新传》,重点反映了麦贤得居功不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先进事迹。驻香港部队舰艇大队的前身是麦贤得所在的艇队。从组建之日起,该部队就广泛开展向麦贤得学习的活动,每个舱室都有图书《麦贤得的故事》。麦贤得的事迹精神被不断传扬,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教材。

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对功勋模范人物的表彰和宣传得到进一步重视。麦贤得于2017年被中央军委授予“八一勋章”,于2019年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麦贤得的名字为当今更多年轻人所熟知,麦贤得相关图书出版也迎来新的高潮。如《功勋——“八一勋章”获得者故事》《“八一勋章”英模风采录》等人物传记及新闻报道集就有多种。此外,2017年至今,还有多种专门聚焦麦贤得事迹精神的图书出版或再版,涉及报告文学、连环画、新闻作品集、儿童文学等,延续了主流的英雄人物书写方式。

“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英雄观具有深厚的人民性,人民所需要的英雄书写也不仅是简单的仰望,而是倾向于挖掘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的原因,并用学思践行的方式,寻找向其靠拢的路径。近些年的麦贤得相关图书,在书写他广为人知的战斗事迹和军人风采外,还注重书写了他几十年饱含伤痛和磨难的人生历程,深刻体现出英雄背后崇高与平凡交融的真实本色。此外,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烈火中的青春——麦贤得叔叔的故事》等作品,以少儿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对麦贤得事迹进行阐述,更精准面向儿童红色教育和英模教育需求。

近年来,麦贤得妻子李玉枝的身影也逐步进入大众视野。随着报告文学作家对于麦贤得的书写逐步深入,对这对英雄夫妻的讴歌成为相关作品的关注点。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人民英雄麦贤得妻子李玉枝的世纪守护》等,都聚焦“英雄背后的英雄”李玉枝,书写她默默在烟火亲情中,为丈夫、为家庭续写英雄故事的感人事迹,展现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的家庭因素和情感经历,既丰富了麦贤得人物故事,又传扬了优良家风。

如今,麦贤得的“钢铁人生”已充分融入党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中。图书出版对英雄背后故事的探究,改变了将英雄人物符号化的做法,而是以有血有肉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中华民族血脉中自古以来便有浓厚的英雄情结。英雄是传承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血脉里不可磨灭的文化基因。“八六”海战的硝烟早已消散,但近60年来,麦贤得身上不怕牺牲、不负人民的英雄事迹,早已镌刻在中国人民的红色记忆中。

以图书出版的方式为麦贤得这样的英雄模范人物画像,传播其事迹、弘扬其精神,不仅是致敬英雄、谱写壮丽英雄赞歌的重要举措,更是激励人们在新时代奋斗前行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