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监督
——加强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修炼共产党人的“心学”⑫
■汪治国
●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培养接受监督的自觉意识,习惯于在“聚光灯”下行使权力,在“放大镜”下开展工作,切实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军委政治工作会议上,习主席在总结新时代政治建军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体系部署新征程上推进政治建军要抓好的重点工作时指出,要“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丰富惩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工具箱,加强高级干部履职用权全方位监管”。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新征程上如何推进政治建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也是对领导干部涵养接受监督内在自觉的鲜明要求和有力鞭策。
党员领导干部正确对待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监督,习惯在监督下开展工作,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举措,也是党员领导干部干事创业、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然而从现实情况看,有的主动接受监督的自觉性差,对监督存在反感情绪,躲避监督、排斥监督,错误地把上级的监督看成是对自己的不信任,把同级的监督看成是跟自己过不去,把下级的监督看成是对自己不尊重。这种不敢、不愿接受监督的认识和做法,对党员干部的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还会贻误事业发展,必须坚决杜绝。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正确对待监督,把批评和监督看作一种关心、一种爱护、一种帮助,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检视自身缺点与不足,不断修正自己、完善自己,确保权力正确有效行使。
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必须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习主席指出:“不想接受监督的人,不能自觉接受监督的人,觉得接受党和人民监督很不舒服的人,不具备当领导干部的起码素质。”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培养接受监督的自觉意识,习惯于在“聚光灯”下行使权力,在“放大镜”下开展工作,切实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紧密联系我们党一百多年来,外靠发展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内靠全面从严治党、推进自我革命,保证党长盛不衰、发展壮大的历程,加深对全面从严治党的认识,增强接受监督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要抓好对党章、党内监督条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学习、遵守和贯彻,认清党员领导干部在推动监督、接受监督中的角色定位,既做到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也要注重发挥承上启下作用,带头正确对待监督、主动欢迎监督、诚恳接受监督。要以经常的组织生活保证经常监督,用好对照检查、民主生活会等有效形式和有力手段,自觉检视权力行使中存在的问题,以见贤思齐的智慧、闻过则喜的雅量、择善而从的品格、从谏如流的胸襟,主动自觉接受监督。
强化法治思维和法治素养,是正确对待自觉接受监督的重要前提。党员领导干部只有牢固树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才能在纪律规矩的边界内正确行使权力,确保履职用权经得起实践检验和群众监督。要牢固树立以法为尊、依法治权的法治理念,把对公平、公正、公开的追求作为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决不能搞以言代法、以权压法,自觉把接受党和人民监督贯穿履职用权的全过程,通过监督保障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党员领导干部在履职用权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复杂矛盾和棘手问题。面对这些难啃的“硬骨头”,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时,应把合法合规、合情合理作为研判解决问题的优先选项,善于用法治思维谋划工作,用法治方式处理问题,努力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习惯,把监督的压力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动力。
正确对待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监督,更要体现在积极履职尽责、勇于担当作为上。随着制度笼子越扎越紧,个别党员领导干部认为“洗碗越多摔碗越多”,担心干得越多出错越多,出现了“为官不为”的现象,工作中消极躺平、束手束脚,为了不出事,宁肯不干事,这是把接受监督与担当作为对立起来的表现。事实上,接受监督与担当作为是内在统一的,接受监督是担当作为的基础和保障,担当作为是接受监督的最终目的。监督并不是要把用权管死,使人做事畏首畏尾,而是要通过明方向、立规矩、正风气、强免疫,形成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党员领导干部既要带头敢为、敢闯、敢干,勇于直面矛盾问题;又要规范工作机制,细化工作流程,严格按照权限、规则、程序开展工作,以自身净确保自身硬,树立敢作为、善担当的鲜明导向。
尤其要指出的是,党员领导干部作为身处关键岗位、关键领域的“关键少数”,是监督和被监督的重点对象。越是责任重大、岗位重要,越要正确对待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带头挑起“一岗双责”的重任。一方面,要在本单位、本行业、本系统把党章党规党纪挺起来、立起来、严起来,把严的要求贯彻到管党治党全过程,落实到管党治军各方面,落细到对干部监督的各环节。另一方面,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带头保持敢于自我革命的勇气和决心,带头把自己摆进去,带头接受来自上级与下级的监督、组织与群众的监督。只有身体力行、以上率下,真正从自己做起,向“严”看齐,才能让接受监督由被动变为主动,营造积极健康、有利于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和良好环境,形成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浓厚氛围和生动局面。
(作者单位:无锡联勤保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