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点名”成为形式与过场
■刘 凡 胡堂梁
点名,在基层单位一日生活中再正常不过,各连队每天都会组织,每次不得超过15分钟。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司空见惯的小事,却在陆军某旅某连引发了一场争论——
“全面讲评连队一日工作,即便是‘新手’值班员,按照这个套路来也不会出错。”
“每次点名都追求面面俱到,结果有些问题讲不清讲不透,讲了和没讲差别不大。”
“驻训期间日程安排不像在营区那么规律,如果不明确次日任务内容,等工作展开时,大家就会既被动又忙乱。”
……
这场争论的源头,还要从一名班长担任连队值班员说起——
前段时间,由于工作任务较重,该连很多骨干分身乏术。考虑到班长原波性格沉稳、工作经验丰富,刚到连队任职不久的指导员刁逸飞便安排他担任连队值班员。
然而,连续两天晚点名,刁逸飞发现,原波讲得很流畅,大家却听得很不耐烦,甚至有些同志还走了神儿。原波的讲评方式,也让刁逸飞直皱眉头:连队当天并没有专门组织有关政治工作的活动,但他还是将军事训练、政治工作、日常管理3个方面都讲评了一遍,宣布次日工作时,却只点了任务负责人,对人数、标准等均未明确,大家听后不明所以。
带着疑问,刁逸飞找到原波一问究竟。“指导员,老班长都这样点名,我这是跟他们学的。”原波的回答让刁逸飞更加不解。
为此,刁逸飞来到各班排了解情况。谈话中,战士们普遍反映野外驻训展开后,点名讲评过于机械,安排工作模棱两可。一名排长道出问题所在:在营区时,部队每日工作安排比较有规律,各方面都有所涉及,即便没有具体部署次日工作,大家也都“心中有数”;来到驻训点后,每日工作安排不固定,临时任务较多,如果依旧套用原来的讲评模式,很多新情况、新问题不但得不到解决,反而会越积越多。
“简单套用经验是典型的惯性思维,无论做什么工作,都不可能有‘百试百灵’的模板。”当周连务会上,刁逸飞抛出这一问题,才有了开头的一幕。
“点名的内容通常包括清点人员、生活讲评、宣布次日工作或者传达命令、指示等……既然条令条例有明确要求,我们就应该严格对照执行。”翻开《内务条令》,刁逸飞逐字逐句解读分析,带领骨干反思这样一个问题:你真的会点名吗?
最终,大家达成一致意见:当日生活讲评,连队干了啥就讲啥,不但要指明具体问题,还要提出改进方法;宣布次日工作或传达命令指示,要讲明具体任务安排,让官兵心中有数、提前准备。
“不能让‘点名’成为形式与过场”。此后,该连每日点名,不仅值班员讲得具体实在、有的放矢,官兵也听得认真信服,很多困难问题随之迎刃而解。
点名方式的变化,让破除惯性思维辐射到了更多方面:年轻教练员不再机械套用前辈的组训方法,专业课目教学效果显著提升;不少同志规划成长路径,紧贴个人实际和岗位需求,不再直接照搬他人成功经验。
近日,该连组织战术演练,某项行动展开后,官兵们打破以往思路和做法,大胆采用新型材料,有效缩短了作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