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酸痛巧缓解
■李 悦 张佳豪
肖周广绘
官兵在日常生活或训练中,可能会因为急慢性运动损伤或身体不适,出现肌肉酸痛的情况。中医认为,局部气血凝滞会造成经络闭阻,从而导致身体一些部位酸痛。针对特定穴位进行按压,可促进气血运行,缓解肌肉酸痛症状。在此,为大家介绍几个“止痛穴”。
肩井穴。肩井穴位于肩胛部,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处。常按此穴可以起到祛风清热、活络消肿的作用。如果出现肩背部酸痛、手臂不能伸举等症状,可按摩肩井穴缓解。按摩肩井穴时,可采用指揉法。用食指压在中指上面按揉肩井穴,每侧按揉5分钟。按揉时力量要均匀适度,以穴位处出现酸胀感为宜。建议每日早晚各按揉1次。需要注意的是,肩井穴靠近肺尖,按摩时要注意取穴位置及操作手法,以免损伤肺部。
腰眼穴。腰眼穴位于腰部第4腰椎棘突旁开约3.5寸的凹陷处。腰为肾之府。经常按摩腰眼穴不仅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还能强壮腰脊,缓解腰背部疼痛等不适症状。按摩腰眼穴时,将手握拳,用拇指掌指关节紧按穴位处,然后用力旋转按揉30~50次,力度以局部感觉酸胀为宜。按摩结束后,可用热水袋或热毛巾热敷腰眼穴处,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强缓解肌肉痉挛和腰背部疼痛的效果。
委中穴。委中穴位于膝关节后侧,腘横纹中点处。常按此穴可以起到舒筋通络、散瘀活血、清热解毒的作用。委中穴是膀胱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而膀胱经主要经过人体腰部和背部。如果出现小腿疲劳、腰背疼痛等症状,可以按摩委中穴。用拇指指腹按压委中穴,一按一松,连续按压20次左右,以穴位处感到酸痛为宜。按摩时还可在委中穴处涂抹刮痧油或药酒,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消肿止痛的效果。此外,膀胱经在下午3~5时经气最盛。因此,在这个时段刺激委中穴效果更好。
犊鼻穴。犊鼻穴位于膝前侧,髌骨韧带外侧凹陷处。坐在椅子上,双腿用力伸直,膝盖下面外侧的凹陷处就是犊鼻穴。常按此穴可以起到疏风散寒、通经活络、消肿止痛的作用。如果官兵训练后感觉膝盖疼痛、酸麻,可以按揉犊鼻穴。手握空拳,拇指伸直,用拇指指腹垂直点压穴位,力度以穴位处有酸痛感为宜。建议每次按揉5~10分钟。此外,睡前边泡脚边按揉犊鼻穴,效果更佳。
血海穴。血海穴是行气活血的要穴,位于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肌隆起处。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的地方,凹陷上方有一块隆起的肌肉,其顶端就是血海穴。经常按摩血海穴可使腿部气血运行通畅。若腿部出现酸麻胀痛等症状,可能是气血供应不足导致,此时可按摩血海穴。用拇指的指尖或指腹对血海穴进行按揉,每次按揉3~5分钟。然后,从血海穴开始由上至下按揉至三阴交穴,中间不要停顿,这样可以起到更好的舒缓效果。
三阴交穴。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三阴交穴,顾名思义是足三阴经(肝、脾、肾)的交会穴。只有此处通畅,足部的三条经络才能打通,气血才能畅通无阻地运输到足部其他地方。若此处不通畅,足部气血不充足,就容易产生麻痛感。因此,当足部疼痛酸麻时,可按摩此穴缓解。用拇指的指尖或指腹按揉三阴交穴,每次按揉3~5分钟。按揉时要均匀、柔和,避免过度用力,防止造成皮肤损伤。除按摩外,也可用针灸、艾灸的方法刺激该穴位,以达到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