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张掖”的新名片
——甘肃省张掖市爱国拥军促进会致敬英烈关爱老兵记事
■刘春雨 李 栋 中国国防报记者 郭干干
“老兵,张掖欢迎您”“360天天天爱国,360行行行拥军”……
暮春时节,走进素有“金张掖”美誉的甘肃省张掖市双拥一条街,映入眼帘的这些拥军标语,让人印象深刻。市领导告诉记者,这是张掖市爱国拥军促进会的拥军口号,也是他们行动的写照。该促进会自2016年成立以来,先后建成荣军养老基地、惠军为兵驿站、双拥示范街、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基地等拥军优属场所10余处,走访慰问边海防官兵家庭、烈士亲属500余人次,帮扶救助困难退役军人300余人次,有力推动全市社会化拥军活动的深入开展,成为“金张掖”的一张亮丽新名片。2021年11月,该促进会被退役军人事务部和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表彰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先进单位。
张掖丹霞地貌。
“老兵的心事就是我们的大事”
“战友战友亲如兄弟,革命把我们召唤在一起……”4月21日晚,位于张掖闹市区的丹霞大酒店,灯火通明、人头攒动,来自全国各地的80多名参战老兵相聚这里,重温战斗岁月,再叙革命友情。张掖市爱国拥军促进会会长刘海东告诉记者,他们之所以组织这次团聚活动,源于一位参战老兵的心愿。
今年春节前的一天,参战老兵杨建德向前来看望他的刘海东说出了自己的心事:“当年上战场前,部队首长为我们突击队壮行,我们个个义无反顾、视死如归。战场一别38载,那些牺牲的战友永远留在了南疆,活下来的战友也大都天各一方,真想再与他们见上一面啊!”
1986年,刚下新兵连的杨建德,就随部队开赴南疆前线执行边境作战任务。一次战斗中,他和战友胜利完成突击任务,把战旗插上某高地。杨建德虽身中数弹,却顽强地活了下来,被誉为“英雄旗手”。后来,转业回到老家甘肃平凉的他,经常应邀给当地干部群众和学生讲述当年的战斗故事。如今已退休的他,还到各地巡回开展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随着年龄增长,杨建德愈发想念那些曾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盼着大家能够再见上一面。
“这个愿望我们来帮您实现,不仅要让您见到当年的老战友,还要请你们再喝一次英雄酒!”望着老兵渴盼的眼神,刘海东当场承诺。
“这些参战老兵分散在天南海北,且都已过花甲之年,组织起来谈何容易?”从平凉回到张掖,刘海东便和促进会的同事商量此事,大家意见高度一致:老兵的心事就是我们的大事,帮他们圆梦刻不容缓,无论如何也要促成这次团聚。
列人员名单、打邀请电话、安排食宿行程……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忙碌,终于有了这团聚时刻。
鲜花祭英烈,美酒敬英雄。“当年,你们喝下壮行酒奔赴战场视死如归,今天,我们敬上一杯酒深情祭奠表达哀思。亲爱的战友,请干了这杯英雄酒!”记者在聚会现场看到,大厅里临时搭设的祭台庄严肃穆,电子屏上滚动播放着在那次突击行动中牺牲的51名战友遗照,随着主持人低沉的话语,全体老兵眼含热泪献花祭酒、鞠躬行礼,场面令人泪水潸然。
“当时我担任第一突击队侦察排排长,带领全排冒着炮火向敌阵地发起进攻。阵地被我们攻下,2名战友却永远倒下了……”老兵孙海鹰说起那段血与火交织的岁月,不禁热泪涟涟,“今天这个活动太有意义了,既是对英烈事迹的崇高礼赞,也是对老兵无私奉献的深情回馈,更了却我们这些老兵多年的一个心愿。”
在接下来的3天半时间里,这些老兵和家属先后拜谒石窝会议纪念馆、梨园囗战斗遗址、高台红西路军烈士陵园等红色场馆,游览七彩丹霞、平山湖大峡谷、马蹄寺石窟等著名景区,在篝火晚会、特色美食品尝、民族风情体验中,感受“金张掖”的壮美雄奇和发展变化。美好的时光总是太短暂。要告别张掖了,老兵们握着刘海东的手,感谢的话儿说不尽……
“他们都是为国家拼过命的人,能帮他们了却一桩心愿,我们十分荣幸。”刘海东告诉记者,这两年他们先后组织开展“凝心铸魂——为英雄画像”“老兵游张掖”“功臣模范走西征路”“战斗英雄讲红色故事”等10余场活动,均受到老兵欢迎和好评。
“烈士的亲属就是我们的亲人”
“孩子为国捐躯,荣军养老基地免费为我养老,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与关爱。”4月23日,在张掖市荣军养老基地一套宽敞明亮的公寓房内,记者见到了烈士卢健林的母亲郭翠花。
“不用做饭,不用打扫卫生,上下楼有电梯,平时还有老姐妹做伴……”今年87岁的郭翠花,入住基地已有10个多月,对这里的环境和服务赞不绝口,“真没想到,我有生之年还能过上这样的日子。”抚摸着儿子生前的照片,郭翠花泪眼婆娑。
30多年前,郭翠花的儿子卢健林在执行飞行训练任务时,飞机发动机出现故障,为保护地面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他放弃跳伞逃生机会,壮烈牺牲。去年4月,促进会工作人员在协调当地眼科医院免费为郭翠花做完白内障治疗手术后,考虑到她的身体状况,决定把她接到荣军养老基地颐养天年。
“有人成为英雄,就有人成为英雄的父母。当英雄被时代铭记,他们的父母更应该被我们关爱。”刘海东告诉记者,2021年,为不让“烈士为国尽忠,我替烈士尽孝”成为一句口号,促进会通过整合资产,投入资金,建成拥有高标准养老公寓72套、专职工作人员10余人,能为享受国家优抚政策的烈士父母、遗孀提供集“吃、住、医、护、康、养”于一体的终身免费荣养基地。
然而,荣养基地建成后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受到烈士父母欢迎。
苗桂香老人的次子1993年在部队服役时光荣牺牲,老伴离世后,她和大儿子一起生活。随着年龄增长,身患关节病的她行走不便。前几年,大儿媳又不幸得了脑疾,生活不能自理,一家人的生活面临诸多困难。2022年初,刘海东提出把她接到基地养老,但老人怕村里人说大儿子不孝,一直没有答应。直到今年3月,经过刘海东反复做工作,老人才同意住进荣养基地,日常饮食及医疗护理从此有了保障。
无独有偶。96岁的抗美援朝老兵冯兴隆和他87岁的老伴田文香,都患有多种老年病,3个儿子又都不在身边,晚年生活没有人照顾。尽管冯兴隆每月有2000多元的养老金,但这些钱几乎全部用在了看病吃药上,生活十分清苦。虽然老两口也知道附近有个荣养基地,但他们依然顾虑重重。
为打消老两口的顾虑,促进会工作人员先后20多次前往冯兴隆家中看望慰问,为他们送去生活必需品和慰问金,组织医疗团队定期为两人免费体检。前不久,被促进会诚心打动的夫妇俩高高兴兴地住进了荣军养老公寓。
采访时,记者遇到了刚从荣养基地小公园里散步回来,准备去餐厅就餐的老两口。“这里的生活真好,饭菜非常可口,服务细致周全。能在这里养老,真的要感谢刘会长和促进会的同志啊。”田文香拉着记者的手,一个劲儿地夸赞。
“烈士的亲属就是我们的亲人,替烈士尽孝不能等。”刘海东告诉记者,促进会为入住烈士父母建立健康档案,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常态组织“为英雄父母过生日”和“忠诚有你、孝家有我”与烈士父母结对认亲活动,让他们安度晚年,后顾无忧。
一花引来百花开。随着张掖军烈属荣养基地的运行,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和个人加入替烈士尽孝行列:张掖市前进牧业集团为入驻人员每人每天提供一斤牛奶;陕西军者戎创公司捐赠3年“兵蛋子”鸡蛋;上海、江苏爱心人士自发为荣养基地捐款……点滴关爱正汇成浩荡的拥军洪流。
“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
“这个酸奶是纯手工、零添加的绿色食品,是由四级伤残军人范建恒和他妻子加工制作的。”记者一行入住张掖市爱国拥军促进会惠军酒店——丹霞大酒店当晚,刘海东便向我们推荐一款酸奶,大家品尝过后,都对这款酸奶竖起大拇指。
范建恒因患有罕见病症,多次住院手术,花光家中积蓄不说,还欠下了不少外债。父母务农收入微薄且年迈多病,两个子女尚未成年,家里的开销全靠妻子制作酸奶和打零工维持,生活举步维艰。
“关爱老兵,我们义不容辞。”刘海东在发动促进会成员为范建恒捐助医药费、协调医院为他治病的同时,决定以减免房租的形式引导他加入惠兵驿站,并扶持他和妻子开办“小范手工酸奶店”。小店开张后,促进会积极联系市内各大酒店、景区和超市,帮他们销售酸奶。如今,在促进会的帮扶下,一家人的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
“军人军属和退役军人在这里购物打折、住宿优惠……”漫步酒店所在的双拥示范街,沿街商铺醒目位置都贴有拥军惠军标识和告示,长约300米街区内的三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一中心(演艺中心)、一站(老兵驿站)、一场(双拥文化广场),均对优抚对象免费开放。
一家挂着“拥军爱心超市”门牌的店铺正在装修,引起记者的好奇。陪同的促进会副会长张之科告诉记者,为扶持军人家属和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刘海东把他个人的这个商铺以及旁边的3间门面,全部无偿提供给促进会,用于开办拥军超市和惠兵驿站。近期,他们计划新开张一批“拥军爱心超市”,员工招聘对象全部为军人家属和退役军人,并为他们提供比较优厚的待遇。
“我们不仅给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提供资金支持,还邀请院校专家和专业机构为他们提供创业指导和技能培训。”刘海东介绍,他们主动与河西学院等单位签订合作协议,筹集资金建成老兵创业孵化基地。截至目前,已开展各类培训10余场次,扶持20余名军人家属和退役军人就业创业。
“饮水当思源,致富不忘本。”刘海东告诉记者,设立“爱国拥军一条街”、开设“拥军爱心超市”、为军属和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提供帮助……目的就一个,那就是让退役军人被全社会所尊重,让他们有获得感、幸福感。他表示,这件事不仅要坚持做下去,还要做得更好。
图①:刘海东看望烈士卢健林母亲郭翠花。
图②:参战老兵参观抗美援朝精神图片展。
图③:刘海东陪同外地参战老兵看望张掖籍参战老兵。
图④:烈士女儿赵小燕向张掖市爱国拥军促进会赠送锦旗。
图⑤:张掖风光。
本版照片由周天瑞提供
版式设计:王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