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锣谣”的时代传唱
——解读湖北省黄冈市的新时代双拥实践
■林国兵 郭峰
黄麻起义时用过的铜锣。湖北省博物馆供图
4月,湖北省黄冈市首座双拥主题公园——青山双拥文化公园正式开放,成为这座城市新时代的双拥地标。
这里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当年,一首“铜锣谣”伴着大别山区革命热潮广为传唱。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历史,铸就了军民同心、同仇敌忾的丰碑。
进入新时代,“铜锣谣”在这片红色热土上接续传唱。军民传承弘扬双拥传统,谱写了新时代双拥的黄冈篇章。
今年2月,武警黄冈支队官兵参加驻地铲冰除雪任务行动。龚诚 摄
今年2月,某部官兵开展学雷锋活动,义务为驻地群众理发。李智政 摄
今年4月,黄冈市组织党政机关干部、学校学生和退役军人代表到黄冈革命烈士陵园,开展清明祭英烈缅怀活动。李智政 摄
历史的厚度
“拥军袋”里情谊深
“儿子在部队是好样的,你们就放心吧!咱们家有好榜样,后辈都学着呢!”
今年清明节,在麻城市乘马岗镇,退役军人郑尊元一早就去祭扫自家祖坟,向祖辈汇报儿子郑欣在部队的表现。
在乘马岗镇,郑家是有名的祖孙四代从军家庭。郑尊元的爷爷在红军时期投身革命,父亲郑世际参加过解放海南岛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在革命家风的熏陶下,郑尊元1982年入伍,在东北服役5年。2013年,儿子郑欣也参军入伍。
“保家卫国,什么年代都是咱的义务。”谈起四代从军,郑尊元的解释看似“轻描淡写”,背后却是当地深厚的红色历史底蕴。
革命战争年代,黄冈市共计有44万英雄儿女投身革命,诞生了3支红军主力部队。家家户户都有人参军,家家户户都像对待亲人一样拥军。
在红安县七里坪镇观音阁村,不少村民家的厨房里至今挂着一个帆布的“拥军袋”。“这是祖辈们拥护红军的历史见证。”村支书秦秋平介绍,土地革命时期,黄冈人民勒紧腰带,每次做饭前都从准备下锅的干粮里抓一把放入袋中,积少成多,再集中送给红军做军粮。
“光我们村,就有55位红军烈士。”秦秋平说,“拥军袋”不仅挂在村民的家里,更“挂”在大家的心头。
好传统激励好儿郎。“当兵,就要像父辈那样去战斗和冲锋。”入伍11年,郑欣如今是南部战区陆军某部一级上士。他曾随部队赴黎巴嫩执行维和任务,获得“和平勋章”和“和平使命纪念章”。据统计,2021年以来,黄冈市共为部队输送兵员5000余名,涌现出郑子谦、何国辉等一等功臣。
响应的速度
支前保障“总动员”
一次保障协调,让驻训官兵见证了拥军支前的“黄冈速度”。
2023年4月,获悉中部战区某部远程机动到黄冈驻训,市双拥办联合黄冈军分区第一时间启动拥军支前方案,组织交通、水利、海航等部门召开协调会,为驻训部队解决训练码头、官兵住宿、用水用电、油料供给等事宜,确保驻训部队一进驻就全面展开训练。“结束一天高强度训练之后能及时洗上热水澡,到黄冈驻训真有‘回家’的感觉。”驻训部队一名战士说。
部队备战需要什么,地方支前就保障什么。近年来,黄冈每年都召开党委议军会、军地联席会研究部署拥军支前工作,制订军地互提需求、军地互办实事“双清单”,先后为驻军部队解决自来水增压、市电扩容等问题49件。
2022年3月,一处公交终点站设在某舟桥部队营门旁,因公交车频繁停靠和调头,影响部队战备出行。得知情况后,市双拥办及时协调市公交公司,本着方便群众、有利战备的原则将站点就近迁移。“保部队出行就是保战斗力。”站点的迁移,得到了周边居民的一致理解和支持。
2023年5月,浠水县人武部向县委县政府报告,某部部分用地存在权属认定问题。了解情况后,县委县政府第一时间成立专班联合开展权属调查等工作。为确保确权取证信息真实完整,在调查取证的基础上,工作专班对土地来源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论证,整理完善17份土地相关资料和记录。很快,该部军用土地权属事宜得到妥善解决。
拥军的温度
“军属之家”暖兵心
今年3月,罗田县九资河镇新兵入伍宣誓仪式,又一次在“全国爱国拥军模范”王开明创办的“军属之家”举行。即将步入军营,新兵小陈显得有些焦虑。
“人生重大转折点,心理上表现出茫然、焦虑甚至恐慌,这是正常现象。”一向细心的王开明发现小陈的异常后,主动与他聊天,鼓励他以积极心态面对新环境。“有心事,就给‘军属之家’写信。”说着,王开明把20多封与部队战士往来的书信拿出来,告诉他许多信中写下的都是兵之初的心路历程。
王开明自己就是一名军属。当年,为方便村里的军属交流,王开明办起“军属之家”。20多年过去,这里成为军属们交流思想、协助部队做好工作、解除战士后顾之忧的“温暖之家”。先后有近千名军属主动加入“军属之家”这个大家庭,共同帮助一批又一批应征青年卸下思想包袱扎根军营。
“谢谢您,王老爹!”经过“家乡指导员”开导后,小陈显得自信多了。
关爱军人军属,黄冈市有许多像王开明这样的热心群众,在各行各业立足岗位作贡献。
“拥军先锋号”公交是黄冈双拥的一张名片,书写着“爱军就是固国防”等双拥标语的车辆穿梭在城市中。2023年9月,某舟桥部队集体婚礼即将举行,但60对新人的婚车一直没有着落。“请部队放心,婚车由我们负责安排。”协调会上,市公交公司负责人现场表态。婚礼当天,装扮一新的6台“拥军先锋号”公交车准点迎亲。婚礼上的“拥军先锋号”成为官兵的独特记忆,让大家切实体会到一座城市拥军的温度。
日子的甜度
“爱民路”上奔幸福
今年春节前夕,麻城市人武部部长王连山回到乘马岗镇小寨村,与群众一道迎新春、话发展。
“王部长,去年油茶丰收了,今年计划再扩大40亩。”
“去年我的菊花茶进驻了‘鄂’有好货平台,销售量实现了翻番。”
谈及一年的发展,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感谢王部长当扶贫队长时给我们打下的好基础!”
乘马岗镇小寨村,曾是有名的贫困村。2016年,根据湖北省军区统一部署,以王连山为队长的扶贫工作队打着背包进驻小寨村。他们从建强党支部入手,组织支部搞调研、学技能,先后修通多条“爱民路”,通达每个村民小组。在工作队的支持下,小寨村陆续发展起光伏、养鸡、板栗、菊花、中药材、油茶、苗木等7个主导产业,村民年收入近万元。
“小寨虽然摘帽了,但不能松劲。”2021年,王连山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调任麻城市人武部部长。虽然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他依然牵挂着小寨村。每逢节假日,王连山经常“回老家”看看村民的生活、村里的发展。
“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驻黄部队牢记为民宗旨,在完成各项任务的同时,积极支援老区乡村振兴,长期定点帮扶22个村寨,与2000多户群众结成帮建对子,协调引进70多个特色产业。
黄冈地处长江中游北岸,域内山多林密、江河湖库星罗棋布,每年抢险救灾任务繁重。据不完全统计,近4年来,黄冈军分区和驻黄部队、消防救援队伍参与驻地抗洪抢险、森林灭火等急难险重任务120余次,转移或救助群众1.2万人,构筑起守护人民群众的钢铁长城。
本版制图:扈硕
赓续老区传统 讲好双拥故事
■湖北省黄冈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黄智利
最近,麻城青山双拥文化公园开园,这是我们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建设双拥公园,不仅让双拥文化融入城市肌理,更是依托阵地讲述双拥故事、厚植国防情怀的重要举措。黄冈是湖北省的兵员大市、优抚大市,有着深厚的双拥传统。我们做好新时代双拥工作,需要赓续老区传统,讲好双拥故事,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激发双拥活力。
保护双拥传统载体。革命战争年代留下来的革命历史遗迹,是今天我们开展双拥教育、讲述双拥故事的重要依托。黄冈市有1017处红色文化遗址和5768处不可移动文物点,对于这些宝贵资源,我们一方面落实保护措施,同时也积极开发其教育功能。
营造双拥文化氛围。黄冈市挖掘整理当地革命史料,编撰成《黄麻起义》《大别山上铸忠魂》等多部红色书籍,在全市广泛传播推介,以地区革命历史和双拥故事,引导当地干部群众强化双拥观念。
办好双拥共建活动。双拥共建活动是军民交流的重要时机。2023年,黄冈市拥军团队登上海军黄冈舰为官兵表演戏曲、组织非遗传承人进军营开展文化活动,以多种形式续写新时代的双拥故事。
去年,湖北省首部大型红色实景剧《红安永远红》在红安县红秀剧场展演,带动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也让双拥传统故事“飞入寻常百姓家”。实践证明,讲好双拥传统故事,不仅能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双拥工作提供精神动力,也能更好彰显军政军民团结的政治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