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连,军人委员会很有存在感”
■解放军报记者 胡璞 通讯员 张潇赫 宋子康
谢岩 绘
“你知道军人委员会的构成吗?成员都有谁?职责是什么?”这3个问题,曾经难倒了不少基层官兵。然而,当记者向海军某部某连战士孙旭东提问时,他却脱口而出,准确无误。
“在我们连,军人委员会很有存在感!”听孙旭东那不容置疑的语气,记者“顺藤摸瓜”:“你倒是说说,军人委员会的存在感从何而来?”
“军人委员会凡事征询官兵意见,而且从连队建设出发,积极建言献策。”孙旭东举了一个例子说,连队组织的那次参观学习活动就是证明。
两个月前,孙旭东开始负责连队库室管理工作。花了不少功夫,他才摸着点儿门道,心里暗想:要是能去兄弟连队看看,学学经验就好了。
真是想什么来什么。一天上午操课结束,连干部通知:下午教育课时间,组织全连官兵到另一个营区参观学习。
这个消息让孙旭东高兴不已。此时,他并不知道,此次活动的发起者是连队军人委员会副主任黄灿武。
“没想到!”谈及当时的情景,该连主官陈岩至今记忆犹新,“以往,这类活动都是党支部或连干部组织策划的,这次由军人委员会主动提出来,确实难得一见。”
别看黄灿武只是一名战士,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作为连队军人委员会副主任的身份和职责。平时交流中,他发现,不少战友思维固化,目光眼界局限在本单位,对其他营连的好做法、好经验不甚了解。
“我想让战友们看看‘外面的世界’。”黄灿武有更深的考量,“虽然这几年连队发展势头不错,但在库室建设等方面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们还要多向其他先进连队‘取取经’。”
恰好此时,另一个营区的连队因营房整修工作受到上级表扬。得知这个消息,黄灿武萌生了组织全连官兵前去参观学习的想法:“正视差距,取长补短,才能不断提高自身建设水平。”
在正式向党支部提出建议前,黄灿武带领军人委员会部分委员做了不少准备工作:了解本连官兵意愿需求,与对方连队商量参观事宜,草拟活动方案,等等。
“我们需要连里最终拍板,并请示机关批准……”见时机成熟,黄灿武找到陈岩作了汇报。一脸“意外”的陈岩既惊讶又欣喜,当即表示“大力支持”。
如果时间回拨到一年多前,陈岩一定不敢想象,军人委员会竟能如此积极地发挥作用。
那时,陈岩刚来连队任职不久,有一件事让他印象深刻。营里召开经济民主会,本该由军人委员会委员参加,但该连去的却是一名骨干。不仅如此,民主投票、伙食管理等工作,也很难见到“军人委员会”的身影。
“军人委员会本应是党支部加强连队建设的助手,结果经常形同虚设。”一个强烈的念头在陈岩心中升腾:必须按照新修订的《军人委员会工作规定》要求,健全组织、落实制度、履职尽责,把军人委员会的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一系列举措紧随其后——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委员选举,经党支部批准后,在军人大会上公开宣读任命;组织专题教育,介绍军人委员会的组织设置、职责等内容,讲清军人委员会的作用和属性定位;明确军人委员会工作界面,要求干部骨干不能越俎代庖……就是从这时开始,军人委员会在该连有了明显的存在感。
目光转回参观学习活动,官兵们的评价是“不虚此行”。回到连队后,孙旭东借鉴兄弟连队的经验,给不同类型的装备器材贴上了不同颜色的标签,并在登记本上加以区分,为查找、出库、清点等工作带来了很大便利。
黄灿武同样收获满满。从菜单制订、公共区域规划,到“以连为家”氛围营造,他有了更多想法。“具体怎么做,我会提交一份完整的建议方案。”黄灿武说。
记者采访时,正值该连筹备野外驻训工作。在此之前,按照官兵的意见,他们专门在训练计划里新增了跳绳训练。一打听才知道,这个建议,是军体骨干韩云杰通过军人委员会提出的。
今年初,参加完军体骨干专业集训,韩云杰认识到,连队体能训练不够科学。回到连队,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全连官兵伤病情况进行摸底,一个易被忽视的问题随之浮出水面——很多同志脚踝力量偏弱。
找到了病因,韩云杰没有贸然向连队建言,而是争取军人委员会的支持,集思广益寻求“最优解”。征求意见建议、查询专业资料、反复测试对比,他们发现,跳绳训练对增强脚踝力量极为有效,而且简单易行。
“跳绳训练的优点是什么?跳绳训练如何组织实施……”很快,连队党支部收到了一份体能训练计划调整方案。让党支部一班人没想到的是,该方案不仅根据官兵的身体素质分类分级设计了训练内容,还列出了多个跳绳品牌及价格。
“谁说军人委员会没地位没作为?我们连的战友可不答应。”韩云杰告诉记者,如今在连队,军人委员会的“职能触角”已延伸到全面建设、练兵备战、日常生活、文化娱乐等方方面面,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军事民主氛围越来越浓。渐渐地,战友们养成了习惯,有困难诉求、意见建议,先向军人委员会反映。
“军人委员会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影响带动全体官兵参与到连队建设中来,让我们的工作轻松了不少!”陈岩说,很多问题在提交党支部研究讨论之前,就有了解决的思路,连队干部可以腾出手来,集中精力抓大事要事了。
采访手记
“有为”才能“有位”
■胡璞
人们常说,存在感是“刷”出来的,但海军某部某连军人委员会用事实证明,存在感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
到该连采访前,记者曾问过几名基层报道员同样的问题:在你们单位,军人委员会的存在感强吗?得到的答复出奇一致:“不太强。”说实话,答案并不让人感到意外。这也是我们一直关注军人委员会职能作用发挥的主要原因。
2022年,新修订的《军人委员会工作规定》印发施行。新规定对新时代军人委员会工作进行了系统规范,明确了军人委员会的职责定位、组织设置、指导原则等内容,涉及连队建设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军人委员会能干什么、怎么干,有了基本遵循。
按理说,法规如此具体详实,军人委员会应该都能正常运转,但在个别基层单位,军人委员会却“名存实亡”,几乎不发挥作用。采访时,战士孙旭东告诉记者,有一名兄弟连队的战友甚至不知道军人委员会是什么,由此可见一斑。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究其根源,很重要一个原因是,军人委员会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有的连队没有厘清党支部与团支部、军人委员会之间的关系,经常用党支部和连队干部代替军人委员会行使职权;有的基层干部对军人委员会的职能作用缺乏正确认识,导致一些官兵产生“军人委员会并不重要”的错误印象。正所谓“有为”才能“有位”,军人委员会无所作为,自然在连队、在官兵心里没有地位。
再看海军某部某连,其实他们的做法很简单,就是严格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军人委员会工作规定》。按照他们的话说,“把有关规定落实好了,军人委员会的职能作用自然就会发挥出来”。具体如何落实?无非两个方面,一是该放手时就放手,还权军人委员会,让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二是军人委员会要依法依规履职尽责,广泛发扬基层民主,积极主动作为,用行动和成绩获得支部和官兵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