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贵州省毕节市军地开展“同心向强·共卫国防”活动纪事

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 作者:王庆泽 责任编辑:王韵
2024-04-01 07:41:23

磅礴乌蒙 鱼水情浓

——贵州省毕节市军地开展“同心向强·共卫国防”活动纪事

■中国国防报特约通讯员  王庆泽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翻越岷山后,毛泽东同志满怀豪情写下壮丽诗篇《七律·长征》。

贵州毕节,位于乌蒙山腹地,有着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红军长征经过毕节时,深受当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5000多名各族儿女报名参加红军。80多年来,在这片红土地上,军爱民、民拥军的优良传统接续传承,绘就了一幅军民鱼水情深的生动画卷。

毕节军分区工作人员为抗美援朝老兵送去学习资料。王庆泽摄

进入新时代,毕节军地以一系列创新举措赋能双拥实践,开展“同心向强·共卫国防”活动,时时处处可见军民一家亲的动人场景。前不久,笔者走进这座全国双拥模范城,感受流淌在军民血脉中的鱼水深情。

“事关部队战斗力建设的事,紧抓快办”

“民兵训练基地建设方案通过,基地集训练、教育、住宿等功能于一体,能一次性保障200余名民兵参加训练,计划于2025年建成使用。”近日,毕节市七星关区召开党委议军会,聚焦备战打仗,研究确定了民兵应急连野外炊事保障、民兵训练基地建设等事项,让参加会议的部队官兵心里暖暖的。会上提出的部队训练场用地、民兵应急连配套建设等6个问题,地方有关部门逐一答复,并承诺解决期限。

发展不忘拥军,平时不忘战时。近年来,毕节市各级紧盯服务练兵备战,主动关心支持部队建设,不断创新双拥工作机制,有力推动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

当地小学生参加“军营开放日”活动。王庆泽摄

驻军某部训练场地处大山深处,进出道路是土石路,遇到突发情况,影响紧急出动。“事关部队战斗力建设的事,要紧抓快办。”该市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办法,限期拓宽整修。该项目动工后,沿线村民积极配合,比原计划提前一个月完成。这条路建成后,被军民称为“鱼水路”。

为提高兵员征集质效,七星关区征兵办决定成立征兵服务中心,但是办公场所和工作人员编制落实等成为棘手难题。得知情况后,该区主要领导召集有关部门多次召开会议,紧前推进办公场所和人员编制落实事宜。他们通过政府公产中心调整临街铺面160平方米,建成集窗口化服务和集中式办公为一体的征兵服务中心,并确定为正股级一类事业单位,编制定额3名工作人员。

“备战打仗思想树得不牢,动员准备工作抓得不实,战时就有可能吃大亏。”七星关区区委书记李勰说,“我是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抓经济工作要当一把好手,抓武装工作更不能撒手。区委区政府要强化国防观念,履行好国防职责,全面支持部队练兵备战。”

今年春节期间,七星关区组织休假官兵代表召开座谈会,围绕服务备战打仗、兵员征集、“三后”问题、民兵编组、拥军优属等进行讨论交流。大家共话国防建设、共议乡村振兴、共商拥军之举,现场气氛热烈。

类似这样的场景,在毕节市各级还有很多。去年,在西藏军区某部服役16年的一级军士长贾勇退役,一度为工作安置而焦虑。七星关区人武部领导主动上门讲解安置政策,打消了贾勇的顾虑。曾2次荣立三等功的贾勇,在量化打分中排名靠前,选择了心仪岗位。

据悉,2023年,毕节市有50家单位提供100余个岗位,供全市符合安置的退役士兵选择。该市8名转业军官全部安置到市直单位,退役士兵除个人愿意安置到企业的,全部安置到行政、事业单位。

该军分区领导告诉笔者,为实时掌握了解部队困难需求,他们在落实军地互办实事“双清单”制度基础上,构建“重要节日必联、重大活动必联、涉军事项必联”的“三必联”工作机制,提高为部队办实事、解难题的效率,助推部队战斗力提升。

“塌陷的道路,挡不住官兵疾进的脚步”

从抗击干旱到灭火救援,从迎战洪水到抗震救灾……每次遇到自然灾害,毕节市驻军部队官兵和广大民兵紧急出动、冲锋在前,全力以赴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肆虐的洪水,拦不住官兵奋勇向前的身躯。去年5月上旬,该市连降暴雨,引发洪涝灾害。该军分区精准对接地方需求,驻军部队官兵和民兵快速出动,连续多日奋战在抗洪抢险一线,转移被困群众、运送救灾物资。

“救命呀!救命呀!”2023年5月9日上午,正在同心桥抗洪的民兵王涛听到不远处有人呼救。他立即和队友徐传潇循着呼救声前行。两人携手蹚过齐胸深的积水,找到被困群众,合力救出。

哪里最危险,哪里最困难,哪里就有迷彩身影。今年2月18日15时许,鸭池镇银河社区突发山火。因风势较大,火势很快蔓延,形成东西和南北2条火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接到上级命令后,七星关区人武部快速启动森林灭火应急预案,动员80名民兵携带灭火器材奔赴火场。

到达现场后,人武部领导立即指挥民兵操控无人机侦察火势,同时组建临时指挥部,展开灭火救援。着火点距七星关区碧阳二道商铺直线距离仅200米,离碧阳一道商铺不足400米……火情点位多,受风力风向影响,有向东北方向蔓延的趋势,一旦不能及时控制,后果不堪设想。经过研判,他们将民兵分成多个小组,依托山路开进,将线状火源分隔阻断,成功将山火扑灭。

2022年夏天,该市遭遇持续干旱天气。七星关区林口镇大寨村蔬菜基地受灾严重,数百亩卷心菜面临旱死。该区民兵纷纷以不同形式递交请战书,积极参加抗旱行动,顶烈日、冒酷暑,运水浇苗,把老百姓的损失降到最低。

“塌陷的道路,挡不住官兵疾进的脚步。”2021年8月21日,该市发生4.5级地震,造成部分镇寨村民房屋受损。灾情发生后,毕节军分区和七星关区人武部两级快速反应,启动抗震救灾应急响应机制,动员近百名民兵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投入抗震救灾。

搭建帐篷、勘查危房、防范次生灾害……广大官兵和民兵不畏艰险、连续奋战,奏响了一曲曲赤诚为民的时代壮歌。

“长大后,我要沿着父辈的足迹前行”

“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去上战场……”3月初,在毕节一小三年级二班一次班会上,班主任为学生们讲述红军经过毕节的故事。

今年春季开学以来,七星关区部分中小学收到班级“兵教员”推送的重要国防资讯。推送内容由七星关区人武部整理编辑,经区委宣传部、区国防教育办公室联合审核。这一活动是该市开展国防教育“十百千万工程”进校园活动的一项内容,即争创十所国防教育示范校、开展百校军体大课间、组建千个红色英雄班、打造万班微群“兵教员”。

传承红色基因,从娃娃抓起;弘扬爱国拥军传统,也要从娃娃抓起。该市坚持把双拥工作和教育工作相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举办红色文化进校园暨百校“红军班”活动,在全区100所学校中筛选出100个“红军班”,每个“红军班”聘请一名获得三等功以上荣誉的现役军人或者退役军人担任校外辅导员,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传承红色基因、争做红色传人。雷锋班、刘胡兰班、黄继光班、张超班……目前,毕节市军地精心打造的林口镇鸡鸣三省红军小学、毕节一小、青龙街道邻里小学等10所国防教育示范校,定期举办国防教育讲座,增强学生国防意识。

“边关风雪寒,使命记心间。冬天,我们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天气下执勤巡逻……”前不久,担任毕节一小国防教育校外辅导员的驻藏某部军官罗永兵,利用休假时机,到学校为师生讲述在边防执勤巡逻的故事,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

相隔山海,军民一心。近年来,毕节军分区先后组织多所学校与边防哨所结对共建,采取“云端”对话、书信交流的方式,为学生普及国防知识,让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青少年学生的共同价值追求。

“官兵舍小家为大家,守在祖国边防线上”“人民子弟兵爬冰卧雪,守卫和平与安宁”“长大后,我要沿着父辈的足迹前行”……学生们用稚嫩的笔触写下一句句祝福,温暖了边防官兵的心。

“边防官兵常年坚守战位,为祖国和人民构筑起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鸡鸣三省”红军小学“兵校长”周建成说,邀请部队官兵开展国防知识讲座,让学生们感受到军人保家卫国的使命担当,激励学生争做尊崇军人、关心国防的新时代好少年。

七星关区人武部领导为军属送上节日祝福。沈贵祥摄

驻军部队官兵和广大民兵帮助帮扶村建成上千亩油用牡丹基地,打造旅游观光荷花园,修建文化娱乐设施……军爱民、民拥军的故事,在黔西北大地广为传颂。“长期以来,驻军部队官兵、退役军人和广大民兵在遂行急难险重任务、助力乡村振兴中,勇当先锋、争做排头兵,书写了军民鱼水情深的时代篇章。”毕节军分区领导说,在乌蒙大地,“迷彩绿”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七星关区领导看望慰问退役老兵。林科喜摄

毕节市双拥公园一角。王庆泽摄

民兵开展助农服务。王庆泽摄

最伟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

■陈估猛

“正月里来是新春,赶上那猪羊出了门。猪啊,羊啊,送到哪里去?送给那英勇的八路军……”几十年来,这首脍炙人口的《拥军秧歌》,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深情厚谊,反映了老区人民踊跃支前的火热情景。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拥政爱民、拥军优属,是广大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创造,在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时代新征程,军地各级要在互办实事、共解难事、办好急事中促进鱼水情谊更加深厚、团结基石更加稳固,勠力同心共筑中国梦强军梦。

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人民政权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血肉联系,是我党我军我国人民战胜一切敌人和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是我党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军地各级要始终把双拥工作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摆上重要位置,统一思想认识,强化使命担当,狠抓工作落实。要牢牢把握双拥工作的政治属性,把双拥工作作为党委工程、主官工程来抓,确保落地落实,推动军政军民团结再上新台阶。

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向纵深推进,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子女入学入托、转改文职人员家属调动等问题增多,不少问题按照现行或原有“规定”“办法”又较难解决。因此,军地各级要大力传承和发扬“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光荣传统,创造性开展工作,下大力解决疑难问题。要敢于打破常规,跳出思维定势,用足政策、用足智慧、用足感情,拿出超常举措,大力推动双拥工作创新发展,合力开创军政军民团结新局面。要立足军地亟需,进一步规范军地互办实事、互解难题机制流程,提升困难需求事项协调解决质效。

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不论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军政军民团结都彰显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始终牢记“视人民为亲人、把驻地当故乡”的政治嘱托,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发挥“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作用,积极参加和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用实际行动书写人民至上的初心答卷。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常思部队打赢之需、常念官兵训练之苦,坚持常态结兵亲、常态走军营,落实好拥军优属制度机制,广泛开展科技拥军、智力拥军、文化拥军和社会化拥军,让军人真正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

最伟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只要军地“团结得像一个人”,大力弘扬爱国拥军、爱民奉献的光荣传统,不断巩固军政军民关系,一定能凝聚起同心筑梦、共创未来的磅礴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