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民兵分队坚持植树治“砂”

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 作者:贺志国 杨建荣 责任编辑:于海洋
2024-03-18 07:12:40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民兵分队坚持植树治“砂”——

种下国防林 荒坡披绿装

■杨建荣 中国国防报记者 贺志国

三月北疆,春寒料峭。

清理干枯树干、修剪树木枝条……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罕台镇丁家山社的“国防林”生态基地内,东胜区民兵分队正热火朝天地忙碌着,为新年度植树造林工作做准备。

看着眼前漫山遍野的樟子松,家里几辈人都生活在丁家山社的村民丁候雄感慨万千:“很多人无法想象,2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的秃山梁。”

丁家山社由九道光秃秃的山梁组成,被当地群众称为“九秃梁”。“九秃梁”形成的根源在于其独特的地质地貌——砒砂岩。砒砂岩是一种松散岩层,因结构疏松,下雨时会形成沟道,植被难以存活。

2008年3月,东胜区人武部决心改造治理砒砂岩地貌,组织民兵分队走上荒山,与大自然展开较量。“地质坚硬挖坑难、干旱硬梁取水难、土质贫瘠成活难,是摆在大家面前的3道坎,生态治理进程缓慢。”民兵郭艮良回忆。

关关难过关关过。挖坑难,人武部带领民兵研究设计出适应砒砂岩地质的打坑机;成活难,他们总结形成“换土植树”“覆膜保水”“树苗点滴”等因地制宜的植树方法,最终成功保住了土、留下了水。绿色的梦想在民兵分队的努力下一点点成为现实,他们累计植树220余万株,为3.2万亩砒砂岩地貌披上绿装。

“俗话说‘三分栽七分养’,即使树苗前两三年栽活了,如果后期养护跟不上,也可能会功亏一篑。”该人武部领导介绍,林地建成后,民兵分队在继续做好树木管护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在砒砂岩地质上种植经济果木及玉米、土豆等农作物,蹚出一条涵养水土、由“绿”生“金”之路。

如今,行走在“国防林”生态基地,山沟中人工修筑的梯田和迎风挺立的果树格外引人注目。

人武部领导介绍,为了在砒砂岩地质上发展特色种植,他们带领民兵进行了数次实验,去年种植的玉米产量与正常土地产量基本一致,土豆产量高出正常水平。“我们通过实验筛选出适合的肥料、种植方法与农作物,再向群众进一步推广,助力群众致富增收。”人武部领导说。

丁候雄是特色种植的受益者之一。“当了50多年农民,以前这里10亩田养活不了1个人。”回想起以前生活的艰辛,丁候雄说:“我们家现在有改良后的耕地30多亩,种植玉米、土豆、荞麦等农作物,还有几亩水浇地能种蔬菜,这不仅够我们自己的口粮,还能剩余一部分加工出售。”

在丁家山社,像丁候雄这样的农户还有很多,他们在山上种果树、庄稼,在山下建猪圈、鸡舍,还有的农户在人武部扶持下办起加工厂、小超市。去年,丁家山社村民人均年收入突破2万元。

从荒芜困苦的秃山梁到满目苍翠的绿山坡,这一片“国防林”不仅是砒砂岩上的绿色奇迹,更成为村民的“绿色银行”。

不仅如此,人武部还积极推动生态效益向国防效益转变,将“国防林”生态基地打造成为国防教育实践基地,组织少年军校毕业班师生种植“梦想树”等活动,让这片见证了军民鱼水深情的“国防林”更加枝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