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边疆三角梅
■田 霞
每一次行走在边防线上,凝望一座座界碑,对祖国二字的感知都更为强烈真切。
初冬,沿着边境线一路向西。风是轻柔的,空气是清透的,花草树木是鲜亮的,一路风景如画。尤为醒目的是那无处不在的粉红色三角梅,摇曳在微风里。
啊,又见到你,边疆的三角梅。
我曾两次到过广西。第一次是在一个初冬季节,从北京出发到广西参加讲课交流,匆匆忙忙,行程路线也只是从机场往返部队驻地。那次旅程没来得及好好看一看广西,唯有这里的风,那么轻、那么柔,让我印象深刻。另一次是到某边防部队采访,从北京出发到目的地,历时8天,驱车2000余公里,穿行于十万大山之中,往返在陆地与海岛之间。那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现在想来仍历历在目。那次到达南宁后,我们一行人休息一夜,清晨再次驱车出发。随行开车的是一位驾驶技术娴熟的老兵。道路崎岖,再加上路途遥远,我们行驶十多个小时,终于在夜晚安全抵达驻守在大山深处的某边防部队。
随着时光推移,这里已与记忆之中大不相同。条条大路四通八达,一年四季花团锦簇,行走其中,人如在花中游。
到达防城港时临近傍晚,大海的气息扑面而来。气候温润,草色青青,虽是冬季,这里却如春天般温暖,就像我第一次到南宁时感受到的清风,仍是那般温柔。
走在新建的海边健步道上,轻柔的海浪声不时传来,在我心里回响着一曲优美的乐章。一条红色宽敞的塑胶道蜿蜒在大海与陆地之间,远看犹如海风吹拂下舞动的多彩绸带。
在海边散步,常与缀满枝头的花果相遇,阵阵花香袭人。路遇散步的人不多不少,话语轻柔,节奏缓慢。
在通往东兴口岸的路上,不知谁哼起了一首《边疆泉水清又纯》:“边疆的泉水清又纯,边疆的歌儿暖人心,暖人心;清清泉水流不尽,声声赞歌唱亲人;唱亲人边防军,军民鱼水情意深,情意深……”
歌声再一次把我带回到赴边防一线采访的难忘经历。“我们的战士很纯粹,还有点憨。”驻地部队领导谈起他们的战士时,眼中充满了欣慰。
他们口中的“憨”兵,包括我采访的7名战士。10年守岛10年情,这7名战士都在海岛工作10年以上,烈日和海风长年的炙烤和吹拂,使他们个个面孔黝黑,像是地道的渔民。他们不但要忍耐海岛上潮湿炎热的环境,而且肩负着战备值班的任务。虽然工作繁重,但他们是那样乐观开朗,像海岛上灿烂的阳光。这几名战士都曾有机会调到岸上工作,但他们无一例外地拒绝了,选择留在驻守多年的海岛。
战士们向我讲起岛上的故事,他们不约而同地提起了战友颜昭全磕掉半颗门牙的经历。
海上的天气说变就变,刚才还是繁星满天,转眼间就狂风大作、暴雨倾盆。一次深夜,暴风雨将颜昭全从梦中惊醒。他担忧站点的排水是否畅通,于是抓起衣服就往外跑,其间还摔了一跤。到了站点一看,果不其然,大风吹落的树叶填满了排水沟,他立刻拿起铁锨清理树叶。战友陆续赶来,加入清理排水沟的行列,很快树叶就被清理干净了。回到宿舍,战友们发现颜昭全满嘴是血,他这才知道自己磕掉了半颗门牙。颜昭全和战友们开玩笑说:“我为连队奉献了半颗门牙。”
思绪回到眼前,海岛战士的坚毅朴实将感动长留我的心中。
在通往东兴口岸的路上,游人如织,贸易往来热闹繁华。就在这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之中,我看到了路旁粉色的三角梅静静绽放,是那样明媚美好。
又见三角梅,我再一次心生感动。
依然记得,我那次采访准备离岛的前一晚,应邀参加了站里组织的篝火晚会。
空旷寂静的夜晚,我手捧着官兵从阵地旁采来的一束粉红色三角梅,仰望天边那一颗璀璨的星,听着风吹过香蕉林婆娑弄影。我随手摘下园子里熟透的香蕉,品尝着它的香甜,也感受着官兵的欢歌笑语。采访的一幕幕从此深深刻印在了我的心里。
那一天,我在采访札记上写下这样的话语:这注定是一次不寻常的经历,对我而言,这是一次与基层官兵的心灵对话,更是一次精神境界的高瞻。
站在海边远眺,我知道,那高山和海岛上的官兵,正时刻守卫着这一片安宁与美好。祖国的边防线上有许多这样的军人,他们用青春与血汗擦亮国门界碑,守护着身后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幸福生活。
天空的蓝映在海面上,微风中三角梅的香气沁入心灵,是那样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