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正廉明要靠自觉自律
■周燕虎 沙先楼
●始终把自觉自律作为保持清正廉明的关键,严守纪律不放松、坚守底线不放纵、恪守规矩不放任
一个人廉洁自律不过关,做人就没骨气,做事就不硬气。《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一文中指出:“一个人的清正廉明,从根本上讲不能完全靠外部约束,而要靠自觉自律。自觉自律是人向上向善的内在动力。”这一重要论述为广大党员干部修养人品官德、过好廉洁关提供了重要方向指引和方法指导。坚持自觉自律,主动检视自身、常思己过,不断提高党性修养、提升精神境界,才能持续生成清正廉明的强大精神动力,以内在的深厚修为走稳从政之路,干好各项事业。
清正廉明是立身做人的基本操守,也是为官从政的基本准则。能否做到清正廉明,关键要看能不能战胜自己,使自己始终保持自觉自律。那些走上违纪违法道路的党员干部,在突破底线、触碰红线之时,并非没有感受到来自灵魂深处的惴惴不安,但总以为可以瞒天过海,自我放纵而不自觉自律,导致精神堤坝全面崩塌,党性原则全面失守,最终跌入“人见利而不见害,鱼见食而不见钩”的陷阱。古人讲:“一念收敛,则万善来同;一念放恣,则百邪乘衅。”一个人不自觉自律,就很容易被各种私心杂念侵蚀,被无尽欲望裹挟,以致“一脚踏空”,犯下错误。自觉体现的是一种自我修养和自我觉悟,自律展现的则是一种自我约束和自我要求。这是广大党员干部的为政之道、成事之要、修身之本,更是勤政廉政、拒腐防变的制胜法宝,需要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勤于自省,自觉向廉洁自律的高标准看齐,时刻把法律的戒尺、纪律的戒尺、制度的戒尺、规矩的戒尺、道德的戒尺牢记于心,做到心有所戒、行有所止,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做到自觉自律,就要一刻不停加强品德修养。百行以德为首,重德养德是做到自觉自律的基础。党员干部是否怀德向善,不仅关乎人生道路能否走得正、行得远,更关乎整个社会是否风清气正、朝气蓬勃。这也是我们党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作为选拔任用干部一条重要原则的关键所在。焦裕禄、杨善洲、沈浩等无数优秀党员干部之所以能让万千百姓交口称赞,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清清白白为官、干干净净做事、老老实实做人。无数事实表明,品德修养绝不能放松,否则必然会进退失据、行为失范。只有坚持不懈加强品德修养,在灵魂深处筑起道德高地,才能让思想行为高度自觉自律,坚守人生底线,严守纪律规矩,不存私心半分,不越雷池半步。这就要求我们,无论处于什么岗位、居于什么职位,一刻都不能放松品德修养,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涵养高尚道德情操,从而打牢自觉自律的思想底子,始终保持清正廉明。
做到自觉自律,就要一尘不染坚持洁身自好。社会生活中,人们常用洁身自好来形容一个人操行清白、志行高洁。习主席强调,每个领导干部都应该把洁身自好作为第一关。洁身自好为何被摆到第一关的重要位置?就是告诫我们,必须时时事事处处珍惜名节、珍重名声,做到心有定力不随波逐流。一般来讲,生活是工作的基础。生活上克己慎行、洁身自好,工作上才能公心为上、清正廉明。一个人如果生活中不自觉、不自律,就会滋长私欲、淡化初心,就会浑浊思想、污染心灵,久而久之必然迷失本性、丢失灵魂,最终滑向腐化堕落的深渊。正如古人所说:“欲无度者,其心无度;心无度者,则其所为不可知矣。”广大党员干部应牢记生活中有政治、情趣中有形象,戒除浮躁、不慕浮华,管住欲望、远离不良嗜好,抵住诱惑、不取不义之财。拧紧了洁身自好的“安全阀”,我们才能知道什么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自觉自律就有了方向,就能在自我约束中戒贪止欲、清廉自守。
做到自觉自律,就要一言一行严格慎独慎微。“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大庭广众之下,人人都会谨慎行事。而慎独慎微之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将道德法纪存于心、守于行,即便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依旧不逾矩、不放纵,如履薄冰地谨慎做事。所以,加强自觉自律关键要看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能否做到慎独慎微。“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小事小节上的漏洞如果不及时加以修补,久而久之,就会由量变引发质变,扩大成在廉洁自律防线上决堤的“管涌口”。广大党员干部要懂得小事小节中有政治、有方向、有形象、有人格的道理,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守起,常掸心灵灰尘,常清思想垃圾,常掏灵魂旮旯,绝不能以小事无妨放纵自己,以下不为例原谅自己,以无人知晓麻痹自己,做到“一念之非即遏之,一动之妄即改之”,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行,使自己拥有一个高尚而又充实的人生。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前进道路上,党员干部应当始终把自觉自律作为保持清正廉明的关键,坚持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远离低级趣味、涵养高尚情操、升华人生境界,严守纪律不放松、坚守底线不放纵、恪守规矩不放任,真正成为让党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党员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