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
中国空间站即将迎来“最年轻乘组”
在轨执行任务5个月后,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即将在中国空间站迎来新一批战友入驻轮换——
2023年10月25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对外公布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名单: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组成飞行乘组,担负我国第12次载人飞行任务。这是首次由第二、三批航天员组成的“最年轻飞行乘组”,3名航天员平均年龄为38岁。
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拉开帷幕之际,记者带您走近执行此次任务的3名航天员。
汤洪波
指令长汤洪波——
接力飞天 再上“天宫”
■解放军报记者 高立英 特约记者 占康
汤洪波,男,汉族,籍贯湖南湘潭,硕士学位。1975年10月出生,1995年9月入伍,199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0年5月入选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一级航天员,陆军大校军衔。2021年6月执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同年11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获“三级航天功勋奖章”。经全面系统训练,科学合理、公平公正考核,成绩优秀,具备执行任务能力,入选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并担任指令长。
2023年10月25日,身着蓝色航天服的汤洪波亮相东风航天城问天阁,与媒体见面。次日,他将作为指令长,带领神舟十七号飞行乘组前往中国空间站。
从空间站任务的第1棒到第6棒,当接力棒再次传回汤洪波手中,仅仅时隔2年。他将成为目前为止执行两次飞行任务间隔最短的中国航天员,也是首个重返中国空间站的航天员。
“从一个普通农家学子成长为一名飞行员、一名航天员,还能再次登上空间站,是祖国的强大、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给了我圆梦的舞台。”汤洪波深情地说。
汤洪波的办公桌上,一直摆放着一个飞行头盔。每每看到它,汤洪波就能想起自己一路走来的足迹:第一个10年,作为空军飞行员,守卫祖国领空;第二个10年,作为航天员,在时刻准备中等待飞天;第三个10年,他的目标是“早上、多上、上好”,完成每一次飞天任务。
“一时做好一件事很简单,十年如一日很难。可当这件事成为你的梦想,漫长的日子也会充满动力。”在汤洪波的职业规划中,这次神舟十七号飞行乘组出征,将是他飞天生涯的“中间站”。
2021年6月17日,汤洪波和战友聂海胜、刘伯明驾乘神舟十二号飞船顺利升空。这是空间站建造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汤洪波的首次太空飞行。为了这一刻,他准备了4000多个日夜。神舟十二号乘组在轨驻留3个月,开展了机械臂操作、太空出舱等活动,验证了一系列关键技术。
2021年7月4日,汤洪波首次漫步太空——太空是深不见底的黑,一颗颗星星亮得耀眼,地球母亲像一颗蓝白相间的水晶球,静静地悬浮其中。他扶着舱壁,和空间站一起绕着地球快速飞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那一刻,汤洪波感到说不出的震撼。他全然忘记紧张,专注于各项操作。进行舱外应急演练,汤洪波控制好身体姿态,小心翼翼地避开舱壁上的设备向前爬行。十几分钟后,他顺利爬回舱内,比地面模拟训练用时还短。
工作之余,汤洪波曾在空间站的舷窗边上遥望地球上的万家灯火,心中满怀感慨:神州大地历经百年沧桑,从积贫积弱到国富民强,已经成为这个星球最明亮的地方之一。虽然远隔天际,但他能感到祖国人民的欢乐祥和。
在太空封闭环境中生活,难免会觉得枯燥,汤洪波在空间站种起了红薯,每天精心照料,看着它萌发新芽,长出绿叶。撤离空间站核心舱前,他在舱内依依不舍地转了一圈——每一座设备、每一颗螺丝钉,都见证着中国人建设空间站的征程。汤洪波眼前又浮现起3个月来他们在这里忙忙碌碌的情景。“不久的将来,我一定还会回来。”他在心中默念。
返回地面后,从多年的隐姓埋名到一鸣惊人,汤洪波迎来了络绎不绝的鲜花和掌声。但不管受到多少关注和褒奖,他始终保持清醒:“载人航天事业是‘万人一杆枪’。千千万万个航天工作者团结协作、共同托举,铸成伟大的飞天梦。这份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国家,属于整个载人航天工程,属于所有航天人。”
神舟十二号任务结束后,汤洪波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了身体恢复、心理调适,并同步开展学习训练。不到一年,他入选神舟十七号飞行乘组,开始紧张地备战训练。这一次,汤洪波被任命为指令长,带领两位年轻搭档执行任务。
神舟十七号飞行乘组3人同为空军飞行员出身,共同的经历和相似的性格,让他们有聊不完的话题。在唐胜杰和江新林两位年轻搭档眼中,汤洪波在生活中非常幽默,工作中却异常严格,一直要求大家将细节做到极致。
任务准备期间,汤洪波不厌其烦地给两位新战友分享飞行经验,事无巨细地讲解天地差异,手把手地传授操作技术。汤洪波坚信,经过科学严密的训练,他们一定能团结协作,圆满完成既定任务。
出征之际,汤洪波调侃说:“地球上还没待够呢!”但他也迫不及待地想重返“太空家园”,看看中国空间站的新变化。这次,汤洪波不需要再“装修新房”了,亲爱的队友已布置好一切,等待与他们胜利会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