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的病因有哪些
■张 曦
专家档案
张曦,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血液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擅长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尤其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肿瘤方面有丰富经验。
贫血指全身循环血液中红细胞容量低于正常的病理状态,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浓度来代替。因此,贫血就是红细胞数量或其中的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水平。红细胞数量下降会使器官组织缺氧。因为红细胞是人体的“搬运工”,可以将氧气运输到全身,供组织脏器正常工作。当红细胞减少时,给身体各个部位输送的氧气减少,组织脏器就会缺氧,进而导致器官功能异常,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
大家可以通过血常规化验单上的血红蛋白指标判断是否贫血。在我国非高原地区,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浓度小于120克/升,成年女性(非妊娠)血红蛋白浓度小于110克/升,孕妇血红蛋白浓度小于100克/升,即可诊断为贫血。
贫血症状多样,且无特异性,较容易被忽视。“脸色不好”是常见的贫血症状,在医学上称为皮肤黏膜苍白。发生贫血时,血管“指挥”红细胞“支援”心脏、肺、脑等重要器官,皮肤黏膜血管的红细胞减少,就容易导致脸、眼睑、口唇、甲床等皮肤黏膜颜色变白。
贫血症状与贫血严重程度、患者的年龄及耐受程度有关。如果贫血加重,除皮肤黏膜苍白外,还可能导致脑、心肺、胃肠道、泌尿系统等组织器官缺氧。脑缺氧主要表现为头昏、头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心肺缺氧主要表现为活动后心慌、气短、体力明显下降、下肢水肿等,严重的还可能导致晕厥和心脏骤停;胃肠道缺氧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进食后出现腹胀症状;泌尿系统缺氧主要表现为夜尿增多、蛋白尿。
病因治疗是贫血治疗的关键。当出现贫血相关症状时,应及时就医,确定病因,并遵医嘱进行治疗。需要注意的是,贫血患者要避免在未明确贫血病因前,盲目进行治疗,这样不仅不能有效改善贫血症状,还可能掩盖病因或加重贫血程度,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在此,笔者总结了贫血的病因及相关防治方法。
红细胞生成减少。铁、叶酸、维生素B_12等造血物质摄取不足或慢性失血,会影响红细胞合成,导致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等。缺铁性贫血是常见的贫血类型。缺铁性贫血患者除了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外,还要针对缺铁的原因进行治疗。如果是饮食摄入不足导致的铁元素缺乏,应注意均衡膳食,适当多摄入动物肝脏、红肉等富含铁元素的食物,不挑食,忌浓茶、咖啡等。如果是肠道寄生虫感染引起的缺铁性贫血,应同时进行补铁和驱虫治疗。干细胞异常也会使红细胞生成减少。恶性血液病、感染、肾脏疾病等慢性疾病,会造成骨髓造血功能障碍,进而引起贫血。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应及时治疗原发疾病。
红细胞破坏增加。当生成的红细胞为“瑕疵产品”时,如红细胞膜、血红蛋白异常或缺陷,导致红细胞寿命缩短,就容易引起贫血。此外,免疫异常、化学毒物或药物等,也可能破坏红细胞,引发贫血。地中海贫血是红细胞寿命缩短导致的贫血。该类型的贫血不仅不需要补铁,长期输血的患者还可能需要进行祛铁治疗,重型患者需要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红细胞丢失增多。外伤大出血以及女性月经增多、消化道溃疡出血、痔疮出血等长期慢性失血,会使人体大量丢失红细胞,进而引起贫血。如果是月经过多引起的贫血,建议及时到医院妇科就诊,排查及处理妇科疾病。如果是消化道溃疡和痔疮出血引起的贫血,应及时控制基础疾病,防止贫血反复出现。
大部分的贫血是可以避免的。建议大家平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注意均衡饮食、不暴饮暴食;加强运动,提高身体免疫力;尽量戒烟戒酒、不熬夜;定期体检,积极治疗易导致贫血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