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自律 廉洁用权 廉洁齐家
■杨思聪
●始终扣牢“廉洁”这一要求,始终秉持一颗清廉之心、一股清风正气去做人做事、管权用权、律人律己
“廉者,政之本也。”习主席对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情况高度关注,深刻指出:“对领导干部来讲,自身硬首先要自身廉。”在《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一文中,习主席明确要求:“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做廉洁自律、廉洁用权、廉洁齐家的模范。”各级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着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必须带头做到廉洁自律、廉洁用权、廉洁齐家,才能为广大党员干部立好样子、作出表率,扎实履行好抓党风廉政建设的政治责任,在同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作斗争时,始终自身硬、底气足。
廉洁自律、廉洁用权、廉洁齐家,集中体现的是一名党员干部在面对怎样要求自己、怎样行使权力、怎样涵养家风等涉及利益观、权力观、亲情观问题时的根本态度,那就是要始终扣牢“廉洁”这一要求,始终秉持一颗清廉之心、一股清风正气去做人做事、管权用权、律人律己。一方面,廉洁自律是廉洁用权、廉洁齐家的重要保证,只有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严于律己、清廉自守,在行使权力、涵养家风等方面,才能做到清清白白、规规矩矩;另一方面,廉洁用权、廉洁齐家是廉洁自律的重要表现,只有谨慎对待权力、从严要求亲属子女,划清公与私分界线、掌握严与爱辩证法,才能始终守住拒腐防变防线,练就金刚不坏之身。奋进新征程,尽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反腐倡廉的考验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一以贯之守好精神家园、发挥模范作用,当良好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的引领者、营造者、维护者。
在廉洁自律上做模范,就要知敬畏守底线。习主席指出:“一个人廉洁自律不过关,做人就没有骨气,做事就没有硬气。”每名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破一次规矩,就会留一个污点;搞一次特殊,就会减一分威信;谋一次私利,就会失一片人心。始终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方能防止行差踏错、底线失守、堕入腐败深渊。一方面,我们要拧紧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让科学理论成为我们修身律己、干事创业的指路明灯,持续增强自身拒腐防变的定力;另一方面,要做到慎独慎初,对照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对照初心使命,看清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能做,特别是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始终心存敬畏、手握戒尺,从戒第一次贪念、拒第一次诱惑、抵第一次腐蚀做起,真正让廉洁自律成为一种常态、一种习惯、一种自觉,不断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
在廉洁用权上做模范,就要秉公持正用权。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自觉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作斗争,是每名党员干部理应坚决做到的。“导弹司令”杨业功经常告诫部属和家人,越是位高权重,越要防微杜渐。老英雄张富清转业到地方工作后,先后分管过县城的粮油供应、三胡区供销社等,可以说每个岗位都有实权,但他从不以权谋私,甚至自己吃的每一粒药都要“专药专用”。今天,每名领导干部同样应当牢记,官位越高,越要自觉以法纪红线警醒自己;权力越大,越要做到用权始终守规矩。领导干部应当常怀敬畏之心,严把公私界限,深刻认识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在权力面前始终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做到有权不擅权、用权不任性,始终主动把权力置于党纪国法的约束之下和组织的监管之中,真正把权力用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上。
在廉洁齐家上做模范,就要严格家风家教。习主席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白做人、勤俭齐家、干净做事、廉洁从政,管好自己和家人,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历史和现实反复告诫我们,党员干部无论是否担任领导职务,都不能把家风建设看小了,不能把自己在家风建设中的地位作用看轻了,应当“既要自己以身作则,又要对亲属子女看得紧一点、管得勤一点”,过好家庭关、亲情关。在党的历史上,周恩来为家人定下“十条家规”;陈毅在担任上海市第一任市长期间,曾与子女“约法三章”;陈云任职中央纪委书记时,曾向亲属提出 “三不准”要求。老一辈革命家在家风家教问题上为我们作出了表率,今天的领导干部也要像这样严格家风家教。首先要把自己管好,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为家庭成员作出表率;其次要树立正确的亲情观,弄清楚怎样才算对亲属子女的真正爱护,剔除“封妻荫子”“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思想糟粕,涵养清正简朴的家风;还要严格要求亲属子女,力戒撒手不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放任心态,对发现的违纪违法苗头抓早抓小、坚决制止,始终教育引导他们安分守己、本分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