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一座城市新的荣光
■郭冬明 张富华
千年豫章郡,天下英雄城。读懂南昌,要先从它的历史开始。
96年前的一声枪响,让“八一”成为这座城市永不褪色的红色印记。踏访南昌,八一广场、八一大道、八一中学、八一公园,遍地可见、可触的“八一”二字,浑然天成般融入了这片红色土壤,组成专属于南昌的城市记忆。
“打卡,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每一名来到南昌的游客,总要来八一广场。作为八一广场的标志性建筑、永恒的“零坐标”,无论塔座正面颇有气势的“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铜胎鎏金大字,还是东南西三面反映武装起义的人物浮雕,或者是塔顶的巨型“汉阳造”步枪和“八一”军旗,无不述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给人以无言的庄重感。“我们不是来看新鲜,而是来感受属于南昌的荣耀。”一位南昌市民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荣耀,是这座城市的底气。
节假日期间,八一起义纪念馆二楼,往往是游客最多的地方。孩子跟着家长走到南昌起义参加者名录墙前,喃喃念出那些英雄的名字,他们感到陌生,但亲切。当年激战南昌城头的2万多名勇士,如今仅考证到1178个名字,更多人将浩然正气挥洒天地之间,滋养了赣江之滨一草一木,铸入了英雄城市一砖一瓦。
南昌起义的枪声已经远去,但宝贵的精神历久弥新、代代传承。来自各行各业的红色宣讲志愿者,将南昌的红色故事打包进行囊,背到全国各地;各级部门推出实打实的拥军清单,走心的形式、便捷的服务,涵盖了优待对象的衣食住行;送兵的车站,一代代南昌人拍拍儿女的肩膀,将他们送往火热军营。
放眼赣鄱大地,处处都有红色的印记。从军旗升起地南昌到工运烽火燃起的安源,从星火燎原的井冈山到共和国摇篮瑞金……2900余处革命旧址遗址,让江西成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每一座城市,都是一本历史写就的书,每翻开一页,都能让人心潮翻涌。上井冈山走一段挑粮小道,到长征第一渡听一段长征故事,去沙洲坝“红军井”喝一碗红井水,进清贫园读一段烈士遗留的文字……每走过一处红色地标,便拥有了一枚别致的书签。
愿更多的人走进红色地标、守护红色地标,不断汲取红色地标所蕴藏的精神力量,在传承中续写一座城市新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