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集团军某旅引导官兵端正训练观加快新装备战斗力生成——
解开思想上的“绊马索”
■汤 超 赵文彦 刘红杰
砺兵大漠。王呈祥摄
夏日西北大漠,硝烟弥漫,第72集团军某旅炮兵营一场实弹射击演练拉开帷幕。接到命令,官兵全副武装快速进入战位。
演练现场,首次亮相的某新型火炮备受瞩目。一声令下,炮弹呼啸而出,落入目标区域。
大家兴奋不已之际,意外出现了——首轮试射结束后,眼看装填弹药的预留时间已到,任务连队却迟迟未发出“射击前准备完毕”的信号。
营长何平急忙上前查看。眼前的一幕让他惊讶:官兵正人工搬运弹药,进行单发装填。
“新型火炮不仅能按照实战需求自主选择弹药种类,还可以依托吊车进行整箱快速装填。为何放着新功能不用,依旧用费时费劲的老办法?”演练结束,何平立即找来连长张坤了解情况。
原来,之前连队官兵尝试使用装备的新功能,却出现了“小插曲”——
那次演练,需要将火炮从行军状态迅速转换为战斗状态。按照预定方案,炮长李兵启动了“一键用炮”功能。谁知,炮管没有正常抬升。情况紧急,他不得不进行手动调炮,才完成任务。
复盘总结,官兵和专家共同查摆问题发现:炮管未正常抬升并非操作失误,而是装备突发故障。“虽然此类故障出现的概率非常低,这件事却打击了大家使用新装备的积极性。”张坤说。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眼看实弹演练的日子临近,对演练中是否使用装备新功能的问题,官兵出现了不同意见。有人认为,上次只是偶然情况,新装备就得多用,尽快实现人装最佳结合;也有人认为,未熟练掌握新装备功能前还是慎用为好,能否完成演练任务心里也不托底,采用老办法进行单发装填反而更为安全稳妥。
“使用老办法看似稳妥,实则无益于新装备快速形成战斗力。”了解前因后果后,何平陷入深思。他梳理汇总相关情况后向上级做了汇报,此事引起旅领导高度重视。议战议训会上,该旅党委一班人形成共识:新装备是提高战斗力的“倍增器”,如果在日常训练中慢半拍、掉链子,是对备战打仗的不负责,到了战场上是要付出代价的。
“必须解开思想上的‘绊马索’。”该旅引导官兵端正训练观、深挖新装备作战效能。实践中,他们组织官兵开展爱装管装教育,强化官兵“武器装备实打实用才能出战斗力”的思想意识,鼓励大家训练中大胆操作使用新装备;调整抓训思路,强化训战一体攻关,集智破解技术难题,帮助官兵掌握新技能、研练新战法;组织官兵针对新装备信息化、自动化操作展开强化训练,并结合实弹射击检验人装结合水平。
同时,他们还将部队拉到丘陵、山谷等不同环境条件下开展训练,并在训练中采集装备性能数据,形成新装备作战效能试验报告,为部队遂行任务提供数据支撑。
“我们的每一分努力都在缩短与战场的距离。”谈起练用新装备的体会,何平感慨地说。连日来,该旅在大漠戈壁组织实弹射击。他们以实装实弹、红蓝对抗为主要形式,全方位检验新型火炮作战效能。官兵精神饱满、密切协同,充分发挥新装备信息化、自动化优势,圆满完成对目标区域火力覆盖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