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英雄归来!今天的祖国,如您所愿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贾永 责任编辑:于雅倩
2021-09-02 16:42:32

英雄归来!今天的祖国,如您所愿

贾永

2021年9月2日,109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回家——此前,从2014年至2020年,共有七批716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他们安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两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197653名中国军人牺牲在了异国他乡,用生命和热血赢得了一场立国之战。

9月2日,志愿军烈士的遗骸抵达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英雄无畏

1950年10月25日,志愿军首战两水洞,打响出国作战第一仗,不到2个小时歼灭南朝鲜1个营和1个炮兵中队。

听到前方遭遇中国军队,美军骑兵第一师第八团团长帕尔莫不以为然:“中国人吗?他们也会打仗?”

狂妄的帕尔莫没有想到,仅仅6天之后,同样的厄运就落在了骑一师头上——云山之战,有着美国“开国元勋师”之称的骑一师损兵1840人,帕尔莫的第八团第三营被全歼。又过6天,美国陆军永久取消了这个营的番号。

看不起中国人的何止帕尔莫?1950年10月15日,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前4天,美国总统杜鲁门专程飞到太平洋深处的珊瑚小岛威克岛,与“联合国军”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会面——他问:中国出兵干预的可能性有多大?麦克阿瑟信誓旦旦地回答:“微乎其微……如果中国人真要南下到平壤,那他们就是自寻灭亡。”

从两水洞到云山城,历时11天的第一次战役,志愿军歼敌1.5万。然而,战场上的一切,似乎并没有影响到麦克阿瑟继续向北进犯的自信。是时,“联合国军”地面部队已达22万,比第一次战役增加了8万。麦克阿瑟麾下,拥有各种作战飞机1100余架和包括3个航母战斗群在内的200余艘战舰。而当时的志愿军,尚没有一架可以作战的飞机和一艘可以作战的舰艇。

实力至上,这就是美国人的逻辑。麦克阿瑟自负地宣称:鸭绿江并不是不可跨越的障碍,中国人也并不是一支“不可辱的力量”。在没有得到杜鲁门允许的情况下,麦克阿瑟调集90架B-29轰炸机,摧毁鸭绿江上的所有桥梁,以阻止中国增兵朝鲜。紧接着,他又命令“联合国军”全线北进。

麦克阿瑟的企图是:以美第十军在东线经长津湖西进,美第八集团军在西线由清川江北上,以“钳形攻势”在江界以南武坪里会合,再向北推进,赶在鸭绿江冰封之前抢占朝鲜全境。他还将部署在汉城的美第二十五师和刚刚到达朝鲜的土耳其旅、英军第二十九旅加强西线,美军第三师加强东线。东西两线的指挥官是麦克阿瑟的两员爱将:一个是曾经担任过他的参谋长的第十军军长阿尔蒙德少将;一个是绰号“斗牛犬”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

11月24日,美军先头部队刚刚突进到鸭绿江畔的惠山小镇,麦克阿瑟的“巴丹号”座机就飞到他们头顶助威来了。

登机之前,麦克阿瑟面对众多记者夸下海口:“你们可以告诉我的士兵,赶到鸭绿江边,我就放他们回去,我已经向小伙子们的家人们打了包票,圣诞节让他们回家过节!”

第二天,美国各大报刊出的消息,标题中几乎都有“圣诞”两字,《麦帅保证圣诞节前结束战争》《胜利在望——圣诞节不远了吗》……

麦克阿瑟自然没有料到,30万志愿军早已在冰天雪地中完成机动隐蔽——120公里宽的战场上,志愿军精心布置的两个巨大口袋已经张开了口子。马上,中国人就要让他的“军神”英名黯然失色了。

毛泽东和彭德怀采用的是战争史上少有的内外双重迂回战略,西线志愿军4个军从正面发起猛攻,另外2个军从侧翼迂回攻击。战役的关键是,侧翼力量能否迅速打开战役缺口,直插敌后,断敌主力后路。

志愿军副司令员韩先楚统一指挥迂回作战行动。不到一天一夜,“联合国军”东西两“钳”之间瞬间撕开了一道口子。担负正面进攻的志愿军4个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压向了当面美军。

美国参战老兵沃伦·维德汉回忆:“中国人的进攻战略非常高明,被我们称作大规模袭击,他们会用大量兵力直击防线,在防御圈上打开缺口,然后挺进我军所在的后方。”

眼看无法阻挡潮水一样冲锋的志愿军攻击,在第一次战役中与志愿军交过手的沃克不像麦克阿瑟那样盲目乐观,当他意识到陷入志愿军包围时,赶紧命令美军突围撤退。这正在彭德怀的预料之中——第38军113师已经穿插到了“联合国军”后退必经之地:三所里、龙源里。

一段战史上的奇迹由此诞生:113师双腿跑赢了“联合国军”的汽车轮子——先敌5分钟挡住了美军的退路。

第38军主力穿插至敌后三所里,并迅速抢占了三所里以西的龙源里,切断了美第9军的退路。

空前激烈的阻击与反阻击在大同江边的山谷里展开,争取最后一线生路的南撤之敌和奉命前来的北援之敌,轮番向着占领了制高点的志愿军阵地上扑来,志愿军始终像钉子一样钉在阵地上——两支相隔不到1000米的美军,最终只能相望却没能汇合到一起。

捷报传到志愿军总部大榆洞,几天几夜没合眼的彭德怀激动地从椅子上跳起来。他亲自拟出了一份嘉奖电报交给参谋,正当电报就要发出的时候,他突然喊了一声:慢!然后拿回了电报,在末尾又加上了一段话。这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38军万岁!

第二次战役,第38军一战成名:重创美第九军二师和“土耳其旅”,毙伤俘敌11000余人……

松骨峰,第38军112师335团一营三连的阻击阵地,美军二师九团的唯一退路。

松骨峰阻击战油画。

美军发现,无论炮火多么猛烈,无论进攻的步兵多么接近山顶,总有志愿军在军号声中一遍遍发起反击。

三连最后剩下了8人,阵地前倒下了敌人几百具尸体。美军战机把松骨峰炸成了一片火海,还是未能越过这块英雄的高地。

松骨峰下一段不足11公里长的山路,后来被美军称为“印第安笞刑场”,意思是穿过这条路的经历,如同遭受到了“死亡的鞭笞”。

几天之后,作家魏巍来到了前线。这片浸透了志愿军鲜血的阵地,仿佛还在诉说着战斗的惨烈。魏巍写道:“这场激战整整持续了八个小时……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向敌人扑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

这篇被收入中学语文教材的通讯感动了几代人。朝鲜战场上为祖国、为正义、为和平而战的志愿军战士,从此有了一个亲切而崇高的称呼:最可爱的人。

1990年,《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曾经写到的两位“烈士”——井玉琢和李玉安,神奇地走进了人们的视线。

原来,在清理松骨峰战场烈士遗体时,意外地发现有的战士还有微弱的呼吸,紧急送往后方抢救。

几个月后,井玉琢和李玉安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井玉琢满脸都是被汽油弹烧伤的疤斑,牙齿烧得仅几颗,左耳只剩一小块,左手严重抽缩;李玉安胸口中弹,在医院昏迷了5个多月,才脱离危险……当时向魏巍介绍战斗经过的一营营长王宿启,没有想到自己的战友后来竟然“死而复生”。

就在西线“联合国军”几近崩溃之时,东线方向,在茫茫雪野中设伏6天6夜的志愿军第9兵团,向钻入包围圈的美第十军发起总攻。

这就是长津湖之战。

美第十军军长阿尔蒙德也是个狂妄之徒,一直把中国人称为“洗衣工”。当时的十军下辖美军中装备最精良、保障最充足的是第七师和陆战一师。阿尔蒙德同样也没有想到,正是被他称作“洗衣工”的中国人,让他的两支精锐部队留了耻辱一页。

长津湖之战,美第七师三十一团被全歼,上校团长麦克莱恩受伤被俘后身亡。这支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攻入西伯利亚而被授予“北极熊团”称号的美军“王牌团”的团旗,成了志愿军的战利品。而侥幸从长津湖逃离的美军陆战一师,也付出了减员11731人的惨重代价。仓惶逃离长津湖的那一幕,成了美国陆战队员挥之不去的噩梦。

长津湖之战时的志愿军第九兵团27军79师235团一营副教导员迟浩田,43年后成了中国第八任国防部部长。1996年12月,迟浩田上将率团访美,接待他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查尔斯·克鲁拉克上将,对这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中国军人肃然起敬。原来,克鲁拉克父亲就是当时的陆战一师副师长。父亲告诉他:“打了一辈子仗,没有遇到志愿军这么厉害的部队。”

冰天雪地中的志愿军战士(剧照)

第二次战役,志愿军毙伤俘敌3.6万余人,一战扭转战局。“联合国军”则在10天之内溃退300公里,沦陷了43天的平壤,重新回到朝鲜人民手中。

12月24日,西方“圣诞节”前一天,战役结束——等待着麦克阿瑟“圣诞攻势”取胜的美国人,最终等来的却是2.4万美军死伤和被俘的噩梦。这其中就包括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这位二战时期扬威欧洲战场的美军将领,败退途中因车祸身亡,死在了“圣诞”到来的时候。

几个月前因仁川登陆名声大震的麦克阿瑟,威望一落千丈。《纽约先驱论坛报》惊叹:“败绩,美国陆军史上最大的败绩!”美军参谋长会议主席布莱德雷评论说:“麦克阿瑟那神话般的尊严被损害了。赤色中国人愚弄了这位一贯正确的军事天才,麦克阿瑟现有的能力和力量根本斗不过在朝鲜的中国指挥官彭德怀。”

曾经不可一世的麦克阿瑟不得不承认,美国是“在完全新的情况下,和一个具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完全新的强国进行一次完全新的战争”。1951年4月11日,刚刚度过71岁生日的麦克阿瑟,被美国总统杜鲁门匆匆解职,无奈地结束自己的军事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