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山高路远,令人望而生畏,可边防军人偏爱“人往高处走”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作者:李国涛  傅德旺责任编辑:刘秋丽
2022-10-31 07:49

边关数字

■李国涛  傅德旺

雪域边关,数字无处不在。山的高度、路的长度,虽然两者都是客观存在,但冠以具体数字,无形中便多了几分巍峨、几分险峻。

西藏边防军人几乎都有这样的经历,遇到亲朋好友,对方的开场提问往往是“你那里海拔有多高”,一个普通的数字足以引发对方的惊叹。在他们看来,3000米以上就是生命禁区,在那里的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敬畏。

山高路远,令人望而生畏,可边防军人偏爱“人往高处走”。有例为证,那年春节前夕,某边防连受领任务进驻4820地域。4820地域,顾名思义海拔4820米。驻地常年风雪肆虐,积雪最深处可达3米,进驻的简易房内没有电、没有信号。可让连长、指导员头疼的不是生活保障问题,而是选派谁去的“幸福”烦恼。连队官兵听说有重要任务,纷纷写下请战书、摁下红手印。最终连队党支部开会讨论决定,选派15名党员干部骨干执行进驻任务。除夕前一天,一行人爬冰卧雪,将五星红旗插上雪山之巅。

4050+770=4820,这道算术题再简单不过。但从海拔4050米的连队到4820米的哨点,增加的不仅是770米的高度,还有能掀翻铁皮屋顶的狂风、能短时间晒黑皮肤的强紫外线,以及难以言表的寂寞。

人们总是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却少有人知道,在这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常年驻守着一群可爱的官兵。他们的风花雪月无关繁华,他们在冰封苦寒之地,燃烧着一颗颗滚烫的心。

山的海拔高度能给人直观的身体感受,胸闷头晕、呼吸困难,大家称之为“高原反应”,但路的长度往往会造成错觉和误解。一条隐藏在大山褶皱中的巡逻路,目的地是海拔4950米的山口。从宿营地出发到山口,距离只有10公里。按照惯性思维,在高原上10公里顶多就是四五个小时的路程。可山的褶皱拉长了路的长度,悬崖峭壁增加了路的难度。负重攀行于忽上忽下的羊肠小道,一趟下来,巡逻官兵至少耗时12个小时。

戍边人似乎对海拔高度、道路长度没什么概念,8天7夜、5天4夜、3天2夜……再难再险,他们都无畏出征。走过山重水复,转战清晨日暮,他们的脚印连成线,成为雪域边关亮丽的风景。巡逻的次数、身上的伤疤数、穿坏的胶鞋数……边防军人从不刻意用数字记录自己的戍边成绩。外人眼中的生死考验,于他们不过是家常便饭。一位身经百战的尖刀班班长,刻骨铭心的却是自己缺席的那一次巡逻。因为参加上级比武集训,他没能进入巡逻名单。那次执甲出征,突遇塌方,战友被滚石砸中,将19岁的年轻生命定格在雪山峡谷。噩耗传来,尖刀班班长陷入深深的自责懊悔。

数字定义着山的高度、路的长度,也增加着思念的浓度。“你有多久没见到父母了?”“你入伍以来回家过了几次春节?”“你陪小孩过了几次生日?”……面对简单的问题,边防军人总是含糊其词。他们不是不清楚,而是不想记得太清楚。数字越具体,越能增加思念的分量和亏欠的程度。这时候的数字像一根尖锐的刺,直戳泪点。

都说边防军人的父母不是一天天老去的,而是一年年老去的;边防军人的孩子不是一天天长大的,而是一年年长大的。他们何尝不知道陪伴的意义,只是陪伴与坚守,孰轻孰重?他们已经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