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三上空间站,究竟意味着什么?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贺逸舒 郑伟杰 王伟童 占康 发布:2022-06-08 06:29:15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关键词 梦想

有脚踏实地的努力,才会有仰望星空的底气

2013年6月20日,山东高密,高二女生王楠和同学们坐在教室里,一同收看“太空课堂”直播。

“水球倒影”的镜头里,航天员王亚平水汪汪的眼睛和波光流转的水球相映成趣。这一画面,成为“太空课堂”留给王楠的美好回忆。一颗航天的种子,从此在她心里生根发芽。

8年后,王亚平再次置身太空,在中国空间站里开启了第二次“太空课堂”。当年那个仰望太空的女孩,如今已经成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一名设计师。那颗梦想的种子,已经开出绚烂的花。

神舟十三号返回那天,王楠突发奇想,戴着印有“中国空间站”字样的任务袖章到处“打卡”。当她把袖章举过头顶时,刚好对上了正前方钱学森、任新民、屠守锷、黄纬禄、梁守槃的雕像。

“雕像定格了五位前辈意气风发的步伐。那一刻,我感觉他们仿佛正从一穷二白的过去,走向中国自己的空间站时代。神舟十三号任务圆满成功了,我想他们一定看见了。”王楠在微博中这样写道。

三上空间站,究竟意味着什么?在中国航天人看来,那是太空梦想正在次第实现。

对王亚平来说,梦想就像宇宙中的星辰看似遥不可及,只要努力一定触摸得到。

2003年10月15日9时,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圆。那时候,王亚平还在空军飞运输机。她想:“我们中国有了第一个男航天员,什么时候会有女航天员呢?”

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航天员刘洋成为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

2013年6月11日17时,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王亚平成为中国80后飞向太空第一人。

2022年4月16日上午,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王亚平回来了,带着女儿“摘星星”的梦想回来了。王亚平成为在轨飞行时间最长的中国航天员,也是第一个进入天和核心舱及出舱活动的中国女性航天员。

“你要有脚踏实地的付出和努力,才会有仰望星空的底气。”王亚平如是说,“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喀喇昆仑高原,维吾尔族二级上士帕肉克仰望星空寻觅着“太空家园”,他在一块心形石头上,为航天员和空间站画下一幅最美的画。

北京航天城,从事载人航天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技术系统工作32年之久的王凤保,欣闻中国空间站即将建成,挥笔写下一首《元会曲·幽幽千古梦》,期盼后来人在航天路上继续开创新的未来。

大山深处某基地,航天七院90后工作人员李力看完航天发射直播后,又回到生产车间继续工作。许许多多像李力一样默默付出的航天人,支撑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

抬头仰望,漫漫星河间,那个代表中国空间站的银白光点,只是万千星辰中的普通一颗。但在中国航天人心里,这颗平稳划过夜空的“中国星”,是他们眼中最美丽、最耀眼的存在。因为,无数人的梦想汇聚于此。

未来,问天和梦天实验舱、巡天空间望远镜以及神舟载人飞船和天舟货运飞船将陆续发射,中国空间站和国家太空实验室即将全面建成并运营,航天员长期驻留、大规模空间科学实验、空间站平台维护等成为载人航天事业的常态任务。

“只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用智慧和汗水打造自己的梦想飞船,就一定能够迎来自己梦想的发射时刻!”王楠写下自己的梦想宣言,呼唤更多年轻伙伴加入追梦圆梦的航天之旅。

1 2 3

责任编辑:于雅倩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