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6日电 4月4日出版的《瞭望》新闻周刊第14期在权威栏目“治国理政纪事”专栏刊发记者刘奕湛、高蕾采写的报道《基层治理强基固本》,全景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治理,推动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实践不断取得新成果,持续夯实国家治理的根基。
基层治理,既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效能和温度的“神经末梢”。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改善民生与创新社会治理,及时解决基层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切实做到居民有诉求、组织有回应、服务有保障、群众有感受,让风险在第一线化解,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社区治理得好不好,关键在基层党组织、在广大党员。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推动“一肩挑”,党全面领导基层治理制度不断健全;建好“桥头堡”,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持续扩大;画出“同心圆”,以党建带群建推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基层治理,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
乡镇街道是我国最基层的一级政府,其治理能力的提升是基层治理高效的基础、国家治理有效的保障。提升乡镇街道治理能力,就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乡镇街道职能转变,推动智慧城市网格化建设、权责事项和便民服务事项向乡镇街道下放,让乡镇街道从“行政末梢”向“治理枢纽”转变。在给乡镇街道赋权的同时,通过建章立制,让乡镇街道能力建设目标明确、有矩可循,提高其承接能力,确保接得住、接得好。
当前,党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并利用现代技术实现“智慧治理”,正在推动基层治理方式从行政性单一化管理向党领导下的多元共治的转变,从硬性管理向柔性治理的转变,从传统粗放式管理向现代精细化治理的转变。
不断提高基层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是一个与时俱进、永不停步的过程,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探索、新贡献。只要我们及时呼应好人民群众多层次、差异化、个性化的新需求、新期待,持续积极推动基层治理理念、制度、机制、方法创新,就能不断夯实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石,以“基层善治”开辟“中国之治”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