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开梦想风帆,向无尽宇宙远航
——记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
■解放军报记者 安普忠 王凌硕 特约记者 占 康
一双双稚嫩的眼睛闪烁着求知的光芒,一颗颗年轻的心灵遨游于科学的海洋。
12月9日下午,在北京中国科技馆地面主课堂,及广西科技馆、四川省汶川县第一小学、香港培侨书院、澳门科学馆4个地面分课堂,1420名中小学生满怀激动地等待着一堂来自太空的课。
12月9日,学生们在中国科技馆设立的地面主课堂听课。新华社发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随着不断旋转的陀螺,我们已经从神舟十号任务进入了空间站时代……”15时40分,“太空教师”王亚平熟悉的声音从遥远太空传来。在距离地面400多公里的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以天地交互的方式,开启了“天宫课堂”第一课。
从地球到太空,失重环境到底会产生哪些神奇的变化?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场景展示后,演示环节,叶光富首先展示了一个精彩纷呈的细胞学实验——当显微镜下的心肌细胞样本出现了荧光跳动,如同心脏律动般的节拍引来阵阵欢呼。
航天员飘逸的“太空步伐”更让同学们感到新奇。地面课堂的提问随之而来:“在太空能像在地面一样行走吗?”在同学们的注视下,叶光富尝试进行地面行走动作与转身,都无法实现。紧接着,他开始“花式旋转”:只见叶光富举起右手在空中画圈,随着画圈速度不断加快,他身体的旋转也越来越快……
王亚平在一旁解释其中奥秘:这个转身的完成与角动量息息相关——手臂展开,旋转变慢;手臂收回,旋转就会加快。“太空教师”的精彩讲解赢得地面课堂的热烈掌声。
这一刻,北京市前门外国语学校的初三学生李楚嫣兴奋不已:“能看到太空的神奇现象,我太激动了!真希望长大后,我也能有机会进驻中国空间站。”
为了展示水在失重环境中的变化,王亚平从饮水袋中挤出水珠,水珠漂浮在半空中,宛若散落的水晶……随后,她又将金属圈插入袋中,慢慢抽出金属圈,一张漂亮的水膜赫然出现在眼前。
王亚平拿出和女儿在地球上一起准备的花朵折纸贴在水膜上,神奇的一幕出现了:一朵美丽的花在太空中慢慢绽放。王亚平继续往水膜上加水,水膜越来越厚,最终变成一个漂亮的水球……地面课堂上,同学们纷纷拿起桌上的玻璃球观察,兴奋地讨论。
眼前这一幕,让中国航天科工二院设计师王楠回忆起8年前那堂令6000万中小学生难忘的首次太空授课。
质量测试演示、单摆运动演示、陀螺运动演示……一个个科技场景,在一代青少年心中播下了追逐航天梦想的种子。看着熟悉的老师和全新的课堂,王楠满怀期待:“希望新一代青少年的航天梦早日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下面,我要给大家做一个太空欢乐球!”“天宫课堂”上,王亚平将蓝色颜料加入水球,深邃的蓝在水中晕散,同学们惊喜地欢呼起来。随着泡腾片加入水球,许多小气泡在水球中欢快地跳动。
“这个蓝色的小球像不像我们的地球?地球是我们人类在宇宙中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如今,我们拥有了自己的空间站,相信未来,中国人的脚步一定会踏入月球、火星和更远深空!”随着王亚平的讲述,同学们的思绪跟随她一同在太空中畅游。
这一刻,让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的初二学生郑凯元感到无比自豪:“祖国的航天技术发展太快了,我为祖国感到骄傲自豪!”
课程接近尾声,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提问:空间站里氧气与二氧化碳如何进行循环?在太空中看到的画面是否与地球一样?星星还会眨眼吗……一个个求索的问号背后,一朵朵启迪未来的梦想之花正悄然绽放。
面向未来,“太空教师”王亚平深情寄语——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希望同学们张开梦想的风帆,向无尽的宇宙远航。”
(解放军报北京12月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