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领导 优化环境
——识才爱才敬才用才在全党全社会蔚然成风
2021年6月29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隆重举行。29个名字熠熠生辉,“回收卫星”概念提出者陆元九、高原医学事业开拓者吴天一、“大国工匠”艾爱国等多位专家人才赫然在列。
这是中国共产党尊重人才、礼敬人才的一个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全面加强党对人才事业的领导,以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聚才的良方,推动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人才发展环境。
党管人才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不断完善——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紧紧围绕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四管”职责,抓住影响全局和人才关注的重大问题,加强宏观协调,注重区域统筹,突出改革创新,狠抓督促指导,确保党中央关于人才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用人单位发挥主体作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日益完善。各省区市党委以及地市级、县级党委均成立人才工作领导机构。
一些省区市建立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创新开展省、市、县三级人才工作专项述职。一些地方成立人才工作局、招才局、引才办等专门的人才工作机构。
对人才的政治引领、政治吸纳进一步加强——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
这些年来,开展高层次人才国情研修、国情考察、咨询服务、休假体检等活动,已经形成制度性安排。有关部门累计举办高层次人才国情研修班130余期,参与人数达1万余名。
中组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组织400多位专家深入革命老区、脱贫攻坚一线开展咨询服务活动,组织近千名专家到北戴河、武夷山休假,组织在京院士专家集中体检6000人次,切实增强人才的认同感和向心力。
提升国防科工特殊一线骨干人才激励保障水平,在薪酬待遇、医疗保健、子女入学等方面出台政策,将党和国家对特殊人才的关心关爱落实落细。
2017年,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的意见》。各级党委(党组)分层分类确定联系服务专家对象,在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实现“增人数”和“得人心”有机统一。
人才发展环境稳定向好——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
党中央在重大纪念活动中都邀请各领域优秀人才代表参加观礼,作出重大决策之前都广泛征求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习近平总书记连续多年出席党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对罗阳、李保国、黄大年、南仁东等新时代优秀知识分子典型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疫情防控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颁授勋章奖章……一系列举措向全社会释放出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的强烈信号。
浙江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在各级政府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人才服务专窗,一口受理、限时办结。重庆、四川推进人才对等互认,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圳在全国设立首个法定“人才日”,鲜明表达对人才的尊重与礼遇,传递出建设人才高地的信心决心……
爱国奋斗精神得到弘扬——
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西安交大老教授的来信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交大“西迁人”的爱国奉献精神。
2018年6月,中组部、中宣部联合发文,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广泛宣传先进典型,深刻诠释新时代爱国奋斗精神。一时间,黄旭华、袁隆平、屠呦呦等至诚报国、无私奉献的科学家,已然成为大众热捧的“明星”。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让广大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让各路高贤聪明才智竞相涌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如期实现!
(新华社北京9月2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