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走进延安枣园张思德纪念广场:为人民服务精神薪火相传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作者:贺美华 王桂英 蔺芳帅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1-05-15 06:22

为人民服务精神薪火相传

——走进延安枣园张思德纪念广场

■解放军报记者 贺美华 通讯员 王桂英 蔺芳帅

春日延安,枣园中的柳树已垂下万千丝绦,西山山麓的点点翠绿中,“为人民服务”几个大字格外醒目。

步入张思德纪念广场,一尊张思德负薪前行的雕像映入记者眼帘。雕像两侧,立有两面石墙,一面镌刻着记录张思德生平事迹的浮雕;另一面,则刻有《为人民服务》全文。

“1944年9月8日,毛泽东亲自参加张思德追悼大会,并作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号召全党全军向张思德同志学习。”枣园革命旧址办公室工作人员倪双如告诉记者,从此,张思德的名字就和“为人民服务”紧紧联系在一起。

跟随倪双如的脚步,记者攀上西山,这里复原修建的一处炭窑,重现了张思德牺牲时的场景。

1944年9月5日,陕北安塞县下着小雨,为解决中央直属机关冬季取暖问题,张思德跟往常一样,带着生产队的战友进山赶挖炭窑。中午时分,炭窑发生崩塌。危急时刻,张思德不顾个人安危,一把将战友推出窑口,自己却被埋在土里,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

噩耗传来,毛泽东心情格外沉重,他专门作出指示:第一,要把张思德身体洗干净,穿上新衣服,入殓前要派战士给他站岗;第二,买一副棺材,运回延安;第三要给他开个追悼会,我要参加,还要讲话。

一名普通战士的牺牲,为何能让领导人这般重视?

“两次相遇,让毛主席记住了张思德的名字。”倪双如指着刻有张思德生平的浮雕介绍说,1941年冬,张思德和战友外出执行任务,途中发现一辆车陷在冰窟窿中动弹不得。见状,张思德立刻跳入刺骨的冰水中,奋力将车推出。没想到,这正是毛泽东坐的车。在询问了张思德的名字后,毛泽东称赞道:“你这是路见不平奋力相助,这种精神,值得称赞哩!”

两人第二次相遇,是在1942年修建杨家岭大礼堂时。这天,工地发生险情,参与施工的张思德奋力顶住大梁,保护了梁下的工友,自己却受了伤。这时毛泽东恰巧路过,赶忙让大家将张思德抬进自己的窑洞养伤。在查看伤势时,毛泽东认出了他,亲切地说:“老朋友,是你啊,张思德同志!”

“这就是张思德,心中只有他人,没有自己!”讲起张思德的故事,倪双如如数家珍。

1936年夏天,张思德所在的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由于补给困难,大家只能吃野草充饥。担心战友误食中毒,张思德主动承担起“尝百草”的任务。一次,他尝完一株野草后,昏倒在地。苏醒后,他向身旁的战友叮嘱道:“不要管我,快去告诉其他同志……”

来到延安,部队合并整编,张思德这个长征时期的“老班长”,被安排到警卫连任战士,他却毫无怨言。张思德对领导说:“当班长是革命需要,当战士也是革命需要。请首长放心,我保证当好一名革命战士。”

为打破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封锁,张思德积极响应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号召,参加大生产运动,每天鸡鸣上山、摸黑收工。1944年,他又主动报名参加中央机关组织的生产小分队,到安塞县生产农场工作,直至牺牲……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我军的根本宗旨,张思德是践行这一宗旨的榜样。”倪双如说,“为人民服务精神薪火相传,必将激励一代又一代后来人,在新的岗位上作出新的贡献。”

倪双如告诉记者,张思德追悼会结束后,工作人员根据记录对毛泽东的讲话进行了整理。毛泽东看后稍作斟酌,随即在文章上写下:“为人民服务。”

此后,这几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面旗帜。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