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医,你们是最值得信赖的人”
——记我第6批援助埃塞俄比亚军医专家组队员牛艳坤
■李静阳 本报记者 孙兴维 特约记者 姜 帅
牛艳坤(左二)正在与埃军总医院医生讨论病例。作者提供
视频制作:曹 瑞 视频编辑:杨 帅
埃塞俄比亚地处东非高原,平均海拔近3000米,素有“非洲屋脊”之称。来自我陆军某医院医学影像科的主治医师牛艳坤,已经在这里坚守了400多个日夜。
去年1月,作为我第6批援助埃塞俄比亚军医专家组队员,牛艳坤与8名战友一起,远赴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在埃军总医院开展临床治疗、人员培训和技术帮带等工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牛艳坤到达埃军总医院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助他们修理各种医疗设备。当地医疗条件比较落后,仅有的1台CT机也因没有专业维修力量,一直处于“停摆”状态。对此,牛艳坤第一时间与国内有关技术人员取得联系,一边电话请教,一边结合经验对设备进行修理。很快,他就查出“病灶”,让设备重新投入使用。
在整个医疗环节中,影像诊断堪称是临床治疗的“眼睛”。每次审片,牛艳坤都极其认真,对片子上任何细小的、可疑的异常,都不会放过。“我眼前的这一张张片子,关乎对患者病情的准确判断,不能有丝毫差错。”牛艳坤说。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牛艳坤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由于缺乏系统学习,一些当地医生的诊断思路还不够开阔,专业基础也比较薄弱。为此,他十分注重搞好业务帮带:规范医疗行为、组织病例讨论、传授工作经验……经过耐心细致的教学,埃军总医院的影像诊断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去年6月,埃军总医院进行新核磁机房建设,牛艳坤主动请缨参与其中。除积极与科室负责人一起规划核磁室的布局之外,他还主动协助中方工程师为埃方人员进行培训,填补了埃军总医院脑部血管性病变诊断的空白。
疟疾、霍乱……当地传染病多发。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后,由于防疫物资缺乏,防控经验不足,当地民众的情绪一度比较恐慌。
紧急时刻,牛艳坤和军医专家组的队员们一起挺身而出,全力投入到当地的抗疫中。他们根据国内防控经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迅速打出一套“组合拳”:指导医院建设隔离病区和层流病房、设立体温检测和洗手消毒等防范制度,与医院联合推出防疫手册和宣传漫画……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帮助当地及时构筑起一道“抗疫防线”。
新冠病毒非常“狡猾”,仅靠体温检测筛选常会有所遗漏。在这种情况下,影像学检查更加显得重要,能够帮助临床医生进行快速甄别。为此,牛艳坤与专家组队员多次讨论学习,并结合国内培训经验,积极为当地医生进行新冠肺炎患者CT影像诊断培训,帮助医院提高甄别筛查能力。
疫情发生后,当地医疗资源极为紧张,民众的日常就医成了一个难题。“每天都会有许多患者前来问诊,尽管条件非常有限,并且存在感染风险,但我们必须全力以赴,这是我们扛在肩上的责任,义不容辞的使命。”牛艳坤坚定地说。
在埃塞俄比亚,中国军医专家组被当地民众称为“最值得信赖的人”。如今,一年任务期已满的他们,依然坚守在“非洲屋脊”。牛艳坤说:“走出国门,我们代表的就是祖国。作为两国友谊的使者,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履职尽责,把对亲人的思念化为对使命责任的无限忠诚,以满腔热血投入到医疗援助工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