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采购的38架“台风”战斗机,德空军为何又追“台风”?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庞 旭 叶海松 责任编辑:姬彩红
2021-01-08 07:10:00

德国空军为何又追“台风”

■庞 旭 叶海松

图为“台风”战斗机。资料图片

前不久,德国空军没有选择购买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F-35战斗机,而是向空客集团再次订购了38架最新改进的第三阶段增强型“台风”战斗机,用来替换现有的老旧“台风”战斗机。

德国空军目前装备有数百架以“台风”和 “狂风”为主的战斗机。这次采购的38架“台风”战斗机是德国空军138架战斗机更新计划——“双轮战车计划”的第一步,后续还将继续购买55架“台风”战斗机,剩余的另外45架为新采购的 “超级大黄蜂”战机和电子战飞机,用于替换老旧的“狂风”战斗机。

那么,德国空军为什么没有“随大流”选择F-35战斗机,而是坚定地去追“台风”呢?请听专家相关解读——

一手养大的“自家孩子”,既知根知底,使着顺手也放心

对德国来说,“台风”战斗机无疑是“自家孩子”。

从“台风”战斗机发展历程不难看出,这款由欧洲英、德、意、西4国合作研制生产的三代半(欧美称为四代半)多用途战斗机,从1994年4国空军参谋长就先进飞机需求达成一致时起,便与德国紧紧捆绑在一起。

德国作为核心成员国,一直全程深度参与“台风”战斗机的研发和生产,并且还是负责机身中段,包括飞行控制系统、目标识别与自动攻击系统、传感器系统和液压系统的生产制造。

由于“知根知底”,德国空军从2003年开始接收第一批“台风”战斗机。这时,“台风”战斗机刚完成防御辅助子系统、多功能信息和分配系统、初始直接语音输入和传感器融合系统的装配,具备了基本作战能力。

2009年,德国空军开始接收第二批“台风”战斗机,并进行了先进中程空空导弹试射,在雷达处于被动模式时发射导弹,展示了出色的隐身能力。

之后,“台风”战斗机新增头盔信息显示系统。经过持续升级改进,该战机陆续完成了与“流星”“硫磺石”“风暴阴影”“金牛座”等导弹的集成,具有了遂行多种任务能力。

2016年开始,第二阶段增强型“台风”战斗机开始进入德国空军服役。

通过多年使用,“台风”战斗机渐渐在德空军部队“扎根”。

德国空军这次采购的第三阶段增强型“台风”,特别增强了有源相控阵雷达、防御辅助子系统和高速数据网络,以确保“台风”战斗机能够在多用途战斗机领域继续名列前茅。

从一定意义上讲,选择购买最新型“台风”战斗机可以保持德国空军主力机型更新换代的连续性。

德国空军现役的“狂风”战斗机已经老化,到了必须淘汰的时候;德国在2003年购买的第一批“台风”战斗机只有最基本配置,升级改造成本很高。

在这种情况下,选择购买最新型“台风”战斗机替换老旧战机,不仅能够实现德国空军主力战机快速顺畅地更新升级,更可帮助空客集团将“台风”战斗机生产线至少保留到2050年,守住飞机、雷达、航电系统、武器系统等知识产权,为德国和法国联合研制欧洲下一代战斗机做铺垫。

借此,相关国家还可保住10万个工作岗位。这对于受到疫情打击而经济低迷的欧洲而言,无疑是利好消息。

“台风”战斗机虽然被定位为三代半战斗机,但是已具有四代机的典型能力

图为“台风”战斗机。资料图片

作为一型双发动机、前置鸭式三角翼布局的多用途战斗机,“台风”无疑是许多国家飞行员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它不仅具备超视距、空中超机动攻击能力和空中格斗能力,还可以实施对地攻击。

在作战行动中,它能够根据任务要求,在执行防空及夺取制空权任务与执行对地攻击任务之间切换。10多个外挂点可同时携带多种不同的空对空武器和空对地武器,最大载弹量约8吨。

“台风”战斗机虽然被定位为三代半战斗机,但是已具有四代机的典型能力。隐身、超声速巡航、超机动性能、超强的战斗感知能力与先进航电系统是衡量第四代战斗机的标准。在超声速巡航、超机动性能、超高的战斗感知能力与先进航电系统这3个方面,“台风”战斗机已经非比寻常。

无尾三角翼近距耦合鸭式布局形成了“台风”战斗机机体的空气动力学不稳定设计,使战机具有高度敏捷性;两台强劲的双轴涡扇发动机,推力大、推重比高,使“台风”战斗机具有一定的超声速巡航能力,高速飞行时操纵性能优异;加上由超过70%复合材料制成的极轻度机身,使“台风”战斗机拥有强大的空中机动能力,在不适用矢量发动机的情况下,就具有优异的超机动性能,包括加速、爬升和更宽的飞行包线。

在隐身方面,“台风”战斗机的“数字隐身”概念使其在复杂电磁环境下也具有一定优势。

“数字隐身”概念,是指利用除飞机物理性状以外的其他手段来阻止敌方侦测系统获得飞机高精度地理位置和信号特征的思路与方法。

这种“数字隐身”概念的形成,显然是基于“台风”战斗机先进的电子战套件。

“台风”战斗机的电子战套件一方面拥有强大的态势感知能力。面向未来的模块化航空电子系统、自动化防御辅助子系统、红外搜索/跟踪系统等,可以让飞行员清楚地知道威胁来自何方。

攻击与识别系统实现了传感器数据融合,可对来自机载传感器的数据进行组合,也可将机载传感器数据与接收到的机外传感器平台的数据进行组合,包括“联合星”联合监视目标攻击雷达系统等。通过多功能信息分发系统数据链,攻击与识别系统还可接收到来自其他“台风”战斗机的数据。

另一方面,“台风”战斗机拥有的电子战套件可使战机信号数字化隐身,让对手的雷达无法识别,或者制造复杂的迷惑性数字信号,阻止敌人瞄准目标发射导弹。

由此而生的“低可探测性”,配合较强的瞬时盘旋能力,使“台风”战斗机能够占据有利位置发射导弹并在发射后迅速机动规避敌方导弹的攻击。

德国空军此次购买的第三阶段增强型“台风”战斗机在加装“捕手-E”有源相控阵雷达和射程更远的“流星”空对空远程导弹之后,防区外打击能力更强。

不仅如此,“台风”战斗机还具有空中加油能力,能够对大范围或纵深地面目标进行打击。

此外,“台风”战斗机使用的数字式增稳飞行控制系统,可有效提高战机的飞行性能。头盔显示器、直接语音输入音频控制系统以及LCD屏幕等构成了集成化自动化的座舱显示系统,让飞行员可以通过语音发出指令执行某些操作,这种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处于相对领先的地位。

通过多次升级和“联考”,实力仍在不断增长

从战机生产和维护理念等角度来看,“台风”战斗机功能提升空间较大。通过持续不断升级,改进各项作战性能,“台风”战斗机做到了多年来始终对标科技发展前沿,与同代战机相比保持了一定领先优势。

在“台风”战斗机量产和服役期间,每两年都会有一次升级。每批战机交付部队之前,都会进行阶段性改进。同时,该战机采用全新的维护理念,改变先前造价相对昂贵的部队维修方式,改为由工厂负责维护战机,大大节省了成本。

从“台风”战斗机的实际使用效果来看,它可以算得上是久经考验。

“台风”战斗机首次执行任务是在2006年意大利冬奥会期间,执行的是空中巡逻任务。首次实战运用则是在2011年的“奥德赛黎明”行动中。“台风”战斗机在为期6个月的作战行动中,共飞行3000小时,出动600多架次。

它先是承担了对空作战任务,与北约联军空军在利比亚上空执行禁飞区任务。每架“台风”战斗机均挂载6枚AIM-120中距空对空导弹和2枚ASRAAM近距格斗导弹。

之后,“台风”战斗机又与“狂风”战斗机混编,执行空对地攻击任务,使用“铺路”制导炸弹攻击目标。作战行动由“哨兵”预警机进行指挥控制,“台风”战斗机进行了空中加油,作战任务持续了5小时。经过实战检验证明,携带重型对地攻击弹药,不会影响“台风”战斗机的飞行性能。

“台风”战斗机还曾在接近万米的高空以1.6马赫飞行时拉出6个G的过载,这是其他战斗机很少能够做到的。可见,与同类战斗机综合性能比较,“台风”的性价比更高。

相比之下,F-35虽然价格没有F-22战机那么高,但近年来问题频出,到现在还处于低速生产状态。前不久,F-35还因为未通过“重大威胁测试”使全速率生产再次推迟。而“台风”战斗机经过持续不断的升级改进,成熟度更高,性能更加稳定,且经过实战检验。对于德国空军来说,这自然是更合适的选择。

供图:阳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