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在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引下·我们在战位报告:体系磨砺铸空中精锐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作者:刘明学 魏 兵 李建文责任编辑:杨凡凡
2020-11-30 06:18

要强化责任担当,真抓实备,常备不懈,确保一旦有事能上得去、打得赢。要坚持实战实训、联战联训,加强对抗性、针对性、协同性训练,提升训练质量和水平。要发挥以战领建、以训促建作用,加强作战力量和保障力量建设。

——习近平

空军某基地:体系磨砺铸空中精锐

■解放军报记者 刘明学 魏 兵 李建文

拂晓出击。陈庆顺摄

一条妙计的两种“写法”,让空军某基地一场体系对抗演练渐入佳境。

负责“起笔”的,是一名身着空军迷彩作训服的中校;出手“改写”的,却是一名身着火箭军迷彩作训服的少校。跨越军种的“推敲”之后,更臻完善的妙计在暗夜中演化为空地联合战斗的壮阔图景:

战机编队沿着山脊进袭,敲掉“敌方”雷达阵地;导弹战车潜入峡谷穿梭,出其不意地出现在某山口,“弯弓”对准重要目标……

沙场点兵。基地作战指挥中心里看似不寻常的一幕,在参谋们眼中已是寻常事。

在这个基地,每月一次体系集成训练、每季一次体系对抗演练,“雷打不动”。所属兵种、机型悉数上阵,即使疫情防控期间也未中断。

每一场“战斗”,都能看到不同军种官兵的身影。陆军防空兵、航空兵,火箭军甚至国防动员系统的参谋们相继走上该基地“中军帐”战位,贡献他们的妙计与良策。

视角转换、观念交锋、目标融合,犹如熔炉中迸射的钢花。这个熔炉,就是体系!

“我们必须一步一个脚印探索,发挥新体制优势,向创新组训方式要效益,不断提高打赢能力,用实际行动回报习主席的深情厚爱和殷切嘱托。”谈起做好“体系作战”这篇大文章的初衷,基地司令员文俊飞难忘那令人激动的一天——

2019年8月22日,习主席视察该基地,就在这个作战指挥中心,实地察看值班席位,听取有关介绍,详细了解战备值班和训练情况。

“我们基地是改革强军大潮中应运而生的新单位、新机构,习主席寄予厚望,作出重要指示。我们倍感责任重大、使命艰巨,也更加坚定一个信心:向体系要战斗力!”

牢记主席嘱托,练兵时不我待。

2020年第一个飞行日,该基地就展开体系对抗演练和实弹实投训练。开训即实战,所有升空战机均挂载不同型号武器设备。对抗双方打破套路,飞出边界数据,“战况”持续胶着。

基地今年第三季度体系对抗演练,筹划方案十易其稿,课题想定难上加难。战斗在拂晓打响,数十个来自不同军兵种的作战单元,以沙漠、戈壁、高原为舞台,上演攻防大戏。

一位军事家曾说:“在这个战争样式迅速变动的时代,谁敢走新路,谁就能取得新战争手段带来的无可估量的利益。”

那一天,警报响起,大漠高空来了位“稀客”。这个航迹飘忽不定的目标,检验着基地空防体系综合反应水平。

如何应对?地面多型雷达携手组网,敏锐捕捉、稳定跟踪、实时回传;空中多型飞机梯次升空,有的负责查证识别、有的早已搭箭在弦。

精准用装、精准用人、精准用弹……诸多战位精准配合,一举突破战机性能、武器使用极限。基地副司令员汤应坤如此总结:“这,就是体系的力量!”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越发现体系的力量,越能明白自身的短板,基地官兵对实战化也有了新的思考。

在他们眼中,不以击落“敌机”数量论成败——对抗训练中,“敌机”在射程外挑衅,防卫战机冲上前去咬住“敌机”并成功击落,但由于追击距离过远,另一队“敌机”乘虚而入、偷袭要地。负责评判的某旅参谋长杨帆一针见血地指出:飞行员既要锤炼空战本领,更要强化全局意识,时刻保持清醒。

在他们眼中,参谋团队胜过王牌参谋——基地演训任务,“中军帐”里没有不换的主角,所有参谋轮流上阵。刚调进机关的年轻参谋也要抛开稿子、对着地图,现场陈述作战构想。基地作战指挥中心主任李福瀚说,从最开始时的汗水涔涔,到如今的镇定自若,参谋们越练越有底气。

在他们眼中,战场上击败你的不一定是同行,有可能是跨界对手——重大演习现场,面对无人机群,往日“唱配角”的电子对抗分队率先出手,成功制“敌”。基地某处处长杨晨感慨万千:指挥员的头脑首先要跨界,只会用自己本专业、本领域的力量打仗,注定无法决胜未来战场。

谈起过去体系训练与现在体系训练的不同,文俊飞说,关键在于树立体系作战思维。

比如标准——同一时间里,多支兵种分队从外区抽组而来,在基地指挥下参加联合演习;而基地的多支兵种分队也被抽组到外区,参加战训任务。“沙场点兵不再点‘建制力量’,而是点‘模块组合’,呼唤着能力标准的体系化、模块化。不同要素、不同战位能够随机组合、即插即用,才能成为制胜链条上的一环。”文俊飞说。

再比如规则——“千军万马汇聚体系战场,如果没有协同规则,好比没有交警和交规,必然打乱仗。”文俊飞认为,这个协同不仅是纸面上的协同计划,更是脑路的协同、准星的协同、弹道的协同。为此,基地组织骨干下工夫梳理出一套多军兵种协同规则,“虽然只能算是1.0版本,但是迈开了关键的第一步。”

“推进体系训练,我们有优势,更有难处,甚至是风险,但再难再险也要按打仗要求练。”基地训练处处长赵晓春打了一个比方——这好比转动“飞轮”,启动时,克服阻力很费劲,转得很慢,渐渐地就会不断加速。

采访中,记者听到几个官兵“没想到”的故事——

一次比武竞赛,某雷达旅二级军士长杨君,没想到自己的对手居然是某电子对抗团下士彭顶。不管双方如何优秀,这次考核一定要“PK”掉一个。这种考核很残酷,但必须这样考,才能打破兵种藩篱。

一次业务集训,某旅飞行员李鹏,没想到自己会走进雷达操作方舱,甚至还去了相关科研机构,从原理到操作学了个遍。学成归来,他豁然开朗:“用对手的眼睛看自己,才知道软肋在哪里!制胜招数往往就藏在交流的细节里。”

“想不到,是因为体系训练打开了战斗力建设的大格局。”基地参谋长刘巍有自己的感悟。

一次警报响起,显示屏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敌情”态势:不明对手的多架侦察机、歼击机在预警机支援下,兵分多路扑来。官兵们一下子绷紧了弦:哪来的强敌?

原来,转场经此、驻训在此的外区兄弟部队,被基地“借来”练兵,把“过路的客人”和“暂住的邻居”变成了兼职蓝军。在该基地参谋部的一份《体系练兵安排表》上,今年类似的安排还有好几项。

数年前,体系、联合还是静静躺在方案、教案里的名词。如今,体系训练犹如翻卷的“后浪”,冲刷着备战打仗的模式,改变着训练模式,也改变着训练场上的每一个人。

作战控制参谋王生鼎谈到,过去“中军帐”里大多是作训参谋,如今伴随新体制新使命而生的新战位、新职务比比皆是。任务规划参谋、气象保障参谋……头衔名称之变折射的不仅是能力之变、标准之变,更是一种专业化、体系化趋势。

王生鼎还发现,“中军帐”里的“方言”也在悄然变化,作战的术语多了、精确的用词多了,俗称俚语和概略描述大大减少,下达战斗口令、传递作战信息力求专业精准。新的“言传”催化新的“意会”,指挥协同更加高效。

体系化、实战化改变着战位能力观,也改变着战位价值观。

基地政委张云德的话掷地有声:“新体制高效运转,需要每个战位铸牢打仗之魂、强化打仗之责、提高打仗之能。基地党委要做的,就是激发每个战位练打仗、谋打赢的昂扬状态。”

一年来,基地有109名干部因备战打仗实绩突出被提升使用。立功受奖指标向战训一线人员倾斜,比率达到90%。曾在战位上向习主席报告空防战备情况的基地某处处长蒋方申,去年率队参加空军比武夺得团队第一,被优先提升。

让一切战斗力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源泉充分涌流。今天,中国军队用练兵备战的“加速度”,回报新时代的馈赠。

天高云淡,又是一个飞行日。基地所属航空兵某旅10余名改装新员,迎来他们成为三代机战斗员的“毕业大考”。考题,正是体系作战中的难题:近地支援精确打击。

令人意外的是,此次课目并非模拟,而是嵌入空降兵某部实兵演练中,由特战队员实地引导打击!

“像这样的实兵协同,过去只有在大项任务中才赶得上,就是老飞行员也一战难求。”该旅旅长曹龙说,如今得益于体系训练的新机制、新模式,雏鹰们更早地进入实战化节奏,乘风而起,换羽高飞。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当最后一架战机在茫茫暮霭中划出航迹,缓缓滑向停机坪时,已是一片灯火阑珊。

夜风中飘来年轻飞行员的激昂歌声:“风雨来临,一飞冲天。决胜千里,捍卫祖国的空天……”

短 评

换羽振翅启新程

远飞者当换其羽。迈进“新体制时间”,空军某基地官兵谋变思进、革故鼎新,换羽振翅启新程,在改革重塑中实现部队战斗力稳步提升。

奋飞争先的背后,是领袖的深情厚爱和殷切嘱托。2019年8月22日,习主席亲临这支部队视察,勉励官兵牢记初心使命,提高打赢能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面对强军征程中的关隘,对新时代军人来说,有些关,必须闯;有些事,必须干。越是在改革强军全面推进的时刻,越要主动作为、迎难而上,在开拓创新、实干攻坚中拿出应有的担当和作为,创造属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

九万里风鹏正举。按照习主席亲自擘画的转型发展蓝图,空军部队重整行装再出发,努力把人民空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空军。空军某基地的探索实践,是空军部队转型重塑、跨越发展的一个缩影。我们欣逢伟大时代,奋进强军征程,每名官兵都要深刻领悟肩上的使命之重、责任之重、任务之重,忠诚履职、敢于担当、永不懈怠,沿着领袖指引的航向振翅奋飞!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