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好消息!全军500多个边防哨所连通国家电网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孙兴维 李少华 责任编辑:杨凡凡
2020-11-29 06:18:22

全军500多个边防哨所连通国家电网

解放军报讯 记者孙兴维、通讯员李少华报道:近日,记者获悉,在国家能源局和军委后勤保障部共同努力下,历经近4年奋战,全军500多个边防哨所连通国家电网,基本实现全天候、安全稳定的电力供应保障。这标志着我军边海防部队战备训练水平和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为彻底解决全军边防连队哨所用电难题,军委后勤保障部会同国家能源局,联合启动边防部队电网建设工程,将部队电网建设融入国家能源建设“大盘子”,实施国家能源普遍服务的惠军工程、固边工程。两部门成立边防部队电网建设工程军地协调小组,军委后勤保障部军需能源局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完善军地协调机制,制订军地联席会商、情况通报、督导检查等制度,形成国家政策支持、军队提出需求、企业组织实施、部队协作配合的建设模式,创新军地联动、自上而下、统筹规划、统一实施的组织方式,探索出依托能源企业和科研院校开展力量培训、技术攻关、维护管理的联合保障路子。

建设中,军地携手赴50多个边海防连队哨所调研指导,行程8万多公里;任务省区能源主管部门会同驻地部队,制订实施计划并细化分工;有关部门多次召开任务推进会,建立多部门协同工作机制予以重点支持;任务部队积极配合,主动做好办理相关手续、提供生活运输服务等保障工作。

电网连通后,形成以电网为主、柴油机发电为辅的能源保障系统,柴油发电用油消耗平均减少80%,兵力占用和补给频率明显下降,炊事、取暖、制氧、抽水等用电难题得到有效解决,官兵戍边条件得以改善;实现作战装备安全可靠供电,确保信息化设备24小时运行,管边控边能力不断提升。

此外,电网建设中统筹考虑边防部队和驻地群众用电需求,同步实施、军地共享,改善了周边村寨居民用电条件,有力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记者感言

祖国好 边关固

■孙兴维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现代战场“流动的血液”。近年来,在军地共同努力下,我军一大批边海防哨所告别了“限时用电”历史,用上了长明电、安全电、放心电。通电后,炊事、取暖、洗澡等官兵生活保障难题得到解决;高原边防连队制氧机、海岛部队除湿设备可有效使用,官兵健康保障条件进一步改善;通信基站运行更可靠,官兵联络家人更加方便快捷。这不仅有效提高边海防部队战备执勤能力,还激发了官兵戍边固边的士气斗志。

随着部队建设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各种装备对能源品种和保障方式有新需求,各级要不断研究探索高效储能、先进移动电站、智能微电网、高品质多功能燃料等新技术新运用,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万里边关。

新疆军区某边防团都木契列哨所连通国家电网——

高原官兵用电条件今非昔比

■索延客 解放军报特约通讯员 唐 帅 特约记者 张 强

11月20日凌晨3时许,海拔4200米的新疆军区某边防团都木契列哨所,气温-20℃,四级军士长杜进帅在寒风中走下哨位回到宿舍。喝下一杯热水,他钻进铺有电热毯的热被窝,身上的寒气很快被驱散。

“有了长明电,这个冬天会格外温暖。”杜进帅告诉记者,用电问题一直是哨所的“老大难”。在各级关心帮助下,哨所前不久终于连通了国家电网。

都木契列哨所位于高原深处,冬季最低气温在-30℃以下,空气含氧量不足平原地区的一半。建哨以来,用电难题一直未能彻底解决:哨所位置偏远、自然环境恶劣,加上高原山路崎岖陡峭,工程车辆难以通行,仅靠人力搬运、架设设备通市电很难实现;高原天气极寒,发电机只能在特定时间内工作……不通市电给哨所官兵的战备、训练和生活带来一定影响。

“有时我要守在发电机前发电,保障哨所急需。”负责哨所发电的中士万良波提及过去,感慨不已。

“有一次夜间巡逻,手电筒在返途中没电了。大家摸黑从山脊往下爬,原本40分钟的路程,足足走了两个小时。”哨所所在连指导员闫程告诉记者。

如今,哨所接入国家电网,卫星电话、对讲机、手电筒等设备可随时充电,炊事、抽水、制氧等生活用电也得到充足保障。该团领导高兴地说:“哨所连通国家电网,巡逻执勤设备可24小时运行,我们的管边控边效率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