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英雄!那一年,面对炮火呼啸,他们正年轻……

来源:共青团中央微信公众号 作者:贾永、周志方 发布:2020-10-24 00:04:56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英雄无敌

1951年4月22日,第五次战役打响。是时,“联合国军”地面作战兵力已达34万人。10天之前,麦克阿瑟的“联合国军”总司令一职也被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李奇微取代。如果,麦克阿瑟知道了后面发生的这个故事,也许就会清楚,他那双二战结束时曾经在日本投降书上签过字的手,再也无法在中国军人面前签下胜利了。

“格洛斯特营”,英国“皇家陆军双徽营”。曾因在征服埃及的殖民战争中战功显赫,享有佩带两枚帽徽的殊荣。在朝鲜战场,这支英军“精锐中的精锐”,隶属于英军第二十九旅。

今年92岁的格洛斯特营老兵比尔·福克斯时常想起在朝鲜战场度过的寒冷冬季。不过,记忆最深刻的,还是被志愿军俘虏的那一幕。福克斯说:“我能听见大地轰轰作响,大地在震动。我们起身,背靠着背,四处张望,然后我的天哪,一下子就看到了中国士兵的脸。我不知道是我们当中的谁太过震惊,以至于猛吸了一口凉气,然后我们就叫着投降投降。”福克斯当时并不知道,俘虏他和另外62个英军的,只是一名志愿军战斗小组长,名叫刘光子,时年30岁。

刘光子

那一战,发生在1951年4月24日。英军第二十九旅遭志愿军第63军重创。第二天,刘光子正沿山梁搜索前进,突然发现了一群正在溃逃的英军。战斗经验丰富的刘光子急中生智,扔出一颗手雷后,借着浓浓硝烟不停地用冲锋枪扫射,高声大喊:“一营向左,二营向右,给我冲!”仓惶逃跑的英军早已成了惊弓之鸟,不知道后面到底有多少追兵,纷纷举手投降。

那个地方叫,雪马里。

刘光子生前战友陈雪涛还记得:“一开始俘虏了大概100多个英军,刘光子命令他们把枪栓卸下来,然后押着往回走。路上遇到敌机轰炸,跑了一部分。最后清点人数,还剩下63个。巧的是,我们部队的番号就是63军。”

两年后,在莫斯科举行的世界青年联欢大会上,斯大林接见了这位来自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孤胆英雄”。他问刘光子:“你怎么能一个人俘虏那么多英军?”

刘光子笑笑说道:“英国佬怕死,我不怕死,反正当时豁出去了,这些家伙被我打傻了,也乖乖地听我的指挥了!”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战争,军人的考场;战争,英雄的舞台。浴血朝鲜战场,人民军队淬火成钢。与强大对手较量,锤炼出敢战、能战、善战、胜战的一代优秀军人。

在上甘岭战役中,坚守在坑道里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准备夜间出击。

1953年1月,上甘岭战役已由表面阵地争夺战转入坑道作战。“联合国军”飞机大炮的狂轰滥炸渐渐失去威力,志愿军“冷枪冷炮运动”却威力大增。22岁的神枪手张桃芳就是这时登上甘岭前沿597.9高地的。那是3个月前,黄继光洒尽最后的热血,掩护战友们夺回的阵地。

张桃芳

没过多久,张桃芳就用240发子弹,毙伤71个敌人。他的武器,是一把苏联制莫辛·纳甘步枪。

“神枪”张桃芳的大名,传到了志愿军第24军军长皮定均的耳中,这位因在中原突围中一战成名的战将,开始有些不相信,他拿出一双自己舍不得穿的新皮靴,让作战参谋带到前沿。说:如果亲眼看见张桃芳打中3个敌人,就把靴子当奖品,送给他。

当着作战参谋的面,张桃芳举枪瞄准一气呵成,当场击中3个美军,得到了军长的那双皮靴。他把击中目标的弹壳都装在了这双靴子里,数了数,211枚。

皮定均把张桃芳召到身边,勉励他说,既然你是214团的,能不能再干掉3个敌人,凑齐这个数。张桃芳回到狙击阵地,又射杀了3名敌人。

就这样,张桃芳在32天内,以436发子弹毙伤214名敌人,创造了朝鲜战场上冷枪杀敌的最高纪录。

张桃芳荣立特等功,被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一级国旗勋章”。靠着这样零敲碎打的冷枪冷战战术,志愿军几个月就歼灭“联合国军”1万多人,战果甚至不亚于一场大规模战役。

美国战史写道,虽然中国军队只是一支由农民组成的军队,但从它自身具备的战略战术水平来看,不失为一支第一流的军队。穿棉制服的中国士兵可以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士兵都高出一筹,他们能够神不知鬼不觉地接近任何一个敌方阵地。而这,不正是对手对于刘光子、张桃芳和与他们一样的成千上万的志愿军英雄战术素养的肯定吗?

如果说,志愿军是一把钢刀,那么,英雄就是刀锋利刃。一部抗美援朝征战史,就是用英雄主义谱写的史诗。一代优秀中华儿女共同筑起的精神高地,镌刻着这样一行大字:英雄丰碑。

今天,当参加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的李延年来到天安门广场,首先想到的是千千万万牺牲在朝鲜战场的战友——那一刻,秋日的阳光辉映着庄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一群鸽子飘然飞过……

铭记伟大胜利

捍卫和平正义

致敬英雄精神

守护“最可爱的人”!

1 2 3 4

责任编辑:于海洋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