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复海:从红孩子到检察长

来源:中红网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4-08-25 14:42

张复海,1916年9月出生,江西于都人,1930年8月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0月参加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新中国第一批国家级检察员。1962年来到广西工作,历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广西壮族自治区革委会直属政工组组长、保卫组组长,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院长,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党组书记等职。2011年1月12日在南宁逝世,享年95岁。

从红孩子到检察长

■龙秀坤 梁洪

张复海手持红缨枪站在村口盘问、查路条的时候,还是个13岁的山伢子。那时是1929年,红军来到了他的家乡——江西省于都县,一个闻名全中国的革命老区,张复海这个贫苦农家孩子,便投身到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斗争中了。

在带有职业革命斗士色彩的活动中,从土地革命时期的创立革命根据地、长征北上,到抗日战争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的平津、太原、兰州、宁夏战役,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张复海身经百战,历经20年血与火的洗礼,炼就了他坚定的革命斗志。

从红孩子成长为省级检察长,一个艰苦的历程,一个充满革命浪漫主义色彩的历程,一个光辉的历程。

血火洗礼革命志

1929年,在靠租地主豪绅土地耕种谋生的家庭中成长的张复海,参加了农民协会。工农红军的到来,点燃了张复海浓烈的革命热情。1930年初,张复海当上了儿童团长、少年先锋队长,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曾经偷偷去参加红军,因年龄小被劝退的张复海,1932年2月终于实现梦想,不仅如愿以偿地参加红军,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这短短的3年里,中国的先锋组织,张复海都先后加入了。他把自己的理想与中国革命紧紧地连在一起,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人民解放斗争。

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前,张复海一直在红三军团后方医院工作。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转移,撤离革命根据地,红军长征就是从张复海家乡——江西省于都县迈出了沉重的第一步。

长征途中,张复海在红一军团红一师当宣传员。宣传队分组下团,张复海任组长随红一团前进。红一团就是威猛于世的强渡大渡河的先锋团。宣传组总是处在前卫线上,与先遣队走在部队前头。当时红军宣传队的主要任务,一是打土豪分田地,没收其财产分给农民或留军备用;二是扩充军力,招收志愿者加入工农红军;三是宣传鼓动,激励将士斗志,主要是写标语、喊口号、唱歌、战前动员(陪同部队领导开展)和发动群众配合我军作战。

在敌军围追堵截中,1935年5月红军被迫进入金沙江与大渡河之间极其危险的山谷地带。红军无法后退,又难以前行,最好的办法就是强渡大渡河。中革军委将此关系红军数万人生命的重任委以红一团,命令红一团先头开拔,强渡大渡河,闯开一条生路。

红一团很快占领了北渡大渡河的必经之地——南岸小市镇安顺场。安顺场南岸渡口一带是一个河谷地带,两侧是绵延四五十里的高山,部队无回旋余地,兵力无法展开,极易被伏击消灭。当年石达开北渡不成身败于此。而此时,后有数十万敌军追击,北岸有四川军阀扼守,红军处境之险,与石达开当年有过之而无不及。蒋介石也扬言要我工农红军变成“石达开第二”。

更险恶的是,红一团占领南岸渡口后,只抢到了一只敌军的交通用船。大渡河河面宽两三百米,水急浪高漩涡多,既不可凫水,也无法打桩搭浮桥,唯一可行的只有船渡。找船成了头等大事。张复海带领宣传组与先遣营一起四处寻找船只,但整整一夜过去,除了动员到十几个船工外,一只船也弄不到,原来敌军早已将船只拉过了北岸或烧毁了。

只有一只船,只有一只船也得强渡!为中国革命斗争史写下精彩一页的强渡大渡河战斗,在1935年5月的一个清晨,由十七名义无返顾的红军勇士写下重要的头一笔。

张复海没有幸运地被选为冲锋队员,但他伫立在南岸之上亲眼目睹了这一悲壮场面。当拥挤着十七勇士、满载着红军扭转劣势希望的小船箭一般冲向大渡河时,张复海的心也被悬在了船上。他带领宣传组的使命,渐渐地被十七勇士视死如归的革命气概唤起。眼见小船渡到河中,在金沙江战役中被敌机弹片击伤头部仍扎着纱布的张复海忘了伤痛,带领宣传组牵头高喊起来:“敌人动摇了,快冲上去啊!”涛涛浪声,也掩盖不住这威壮之声。小船临近北岸,他们又高喊:“敌人跑了,快追啊!快追啊!……”

此时,红一团十几个连的吹号手,齐刷刷地吹起冲锋号,冲天的号角声把前后方将士牵在一条线上。十七勇士充满斗志,他们齐声怒吼,在南岸火力的掩护下,冲上北岸,与敌人对攻。敌人闻风丧胆,不堪一击,我十七勇士勇夺北岸渡口,强渡大渡河宣告成功。

红一团胜利强渡大渡河,有力地配合了左翼红四团抢占泸定桥,大渡河天险变成了通途。红军主力顺利渡河,走出了绝境,走向了另一条充满生机之路,开始了艰苦卓绝的爬雪山过草地。

当张复海在黄昏乘船过渡时,枪声炮声呼喊声已随夜色降临而消失了,唯有那惊涛骇浪仍衬染出战斗的险恶。涛声掩饰不住张复海的激昂,十七勇士的豪气和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浑然于他的身心。就是凭藉着这种豪气和乐观,张复海迈着因营养奇缺而浮肿的双腿,拖着沉重的病体,爬过了空气稀薄的雪山。这时的张复海已是红一军团无线电队的党支部书记了,他和战友们背着、扛着和抬着通讯器材,走过了刺骨的沼泽,蹚过了寒心的冰河,全程走完了二万五千里的征途。八万多大军的中央红军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时,只剩下六七千人了。作为中国革命珍贵的种子中的一颗,张复海深知革命的艰辛,而革命到底的信念,也根植于他的心底了。

在延安抗大第三期二大队学习后,1939年至1943年,张复海调到中央北方分局警卫大队任教导员,负责中央北方分局彭真、聂荣臻、关向应、程子华、彭德怀等首长和分局机关的警卫工作。

1949年冬,在西北宁夏的19兵团65军,已是师级指挥员的张复海接到一纸命令,容不得半点迟疑,如受军令一般,立刻策马进京。他是向中央最高人民检察署报到去的。

1950年1月,张复海成为了新中国第一批检察官中的一员(任中央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专员)。

矢志不移检察情

走进了和平年代,走进了法制治国时期,张复海走进了国家权力机关——人民检察院。无论是在北京,在中国检察机关初创阶段,还是到了广西,在检察机关发展、波折、撤销和重建阶段,张复海始终以战争年代的热情投入到检察事业。魂系检察工作几十载,矢志不移依法办事,为中国检察事业,为广西检察工作,付出了许多心血,创建了铭记史册的功勋。

张复海1983年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位子退了下来,后来又担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咨询委员。在城市和乡村,在沿海沿边,或许人们不经意的时候看见一个老人,一个衣着朴素、头发花白、满面沧桑的老人,他走走问问,明察暗访。这个老人就是张复海。

1996年10月22日,张复海代表广西的老红军,出席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庆祝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大会。

即使已是90高龄,张复海每天除了看文件、看报、看书外,都坚持骑三轮车锻炼身体。做为荣誉咨询委员的张复海,仍在关注着中国检察事业的发展。

他是一个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战斗了二十年的人;

他是一个为检察事业奉献了几十年的人;

他是一个从红孩子成长为检察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