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化民:临城敌工战线上的“攻心专家”

来源:人民政协报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3-09-29 17:22

临城敌工战线上的“攻心专家”

■梁银安

张化民(1904—1952),河北省临城县北高村人,农民家庭出身。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受党的委派,以小学教员的身份从事地下革命工作。

1933年3月3日,因叛徒出卖,张化民在北高村小学被捕,他同中共临城县委组织部部长姜士太一起被押往北平国民党第二模范监狱。张化民在狱中先后被传唤26次,每次都遭到敌人的严刑拷打,受尽非人的折磨,更残忍的是敌人用锥子、钳子撬掉他8颗上牙。张化民始终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敌人无奈之下只好以“嫌疑犯”判处他3年徒刑。在狱中,他积极组织难友们进行绝食斗争,提出不吃剩饭、坏饭,延长放风时间,允许亲属探监,允许犯人看报纸等要求。绝食斗争坚持了7天,取得了胜利。出狱后,党组织授予他“模范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张化民先后担任临城县抗日武装委员会主任、太行一分区敌工站站长,从事对敌政治宣传、策反及情报搜集和分析等工作。他经常深入敌伪统治区,打入伪军、伪组织内部,建立秘密关系,并采取多种灵活有效的方式方法,开展卓有成效的对敌宣传教育工作,争取了相当数量的伪军及伪组织人员投诚反正,被临城抗日军民称为“敌工战线上的攻心专家”。

1938年,临城盘踞着一股土匪武装。张化民发现,这股土匪中的大部分青年属于“被逼入伙”,于是化装打入土匪内部,进行说服教育工作。在半个月的时间里,就做通了大部分青年的工作,并通过他们把土匪头目的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不久,张化民率地方武装包围了这股土匪,在内应的配合下,一举消灭了罪大恶极的土匪头目和少数顽固不化分子,并将大部分青年吸收进抗日武装。

1943年,受组织上派遣,张化民来到临城水峪村敌人据点,做瓦解伪军的工作。在他的影响下,驻守据点的百余名伪军携带武器投诚。

1945年1月,张化民带领侦察班几名战士化装前往临城县白牛寨炮楼做瓦解敌伪工作。由于敌人突然换防,地下关系无法及时接应,张化民不幸被捕,关押于临城日伪军前方总指挥机关所在地西竖据点。

被捕后,张化民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始终坚贞不屈,没有开口泄露任何党组织的秘密。张化民入狱后的第20天,趁其妻探监的机会,拿出自己身上仅有的8元多钱,深情地说:“我被捕入狱,吉凶未卜,这几元钱一定要交给党组织,算我在狱中缴纳的一次党费。”几经周折,这几元钱转到敌工站负责人林玉景手里。林玉景感动地说:“化民同志党性好,组织观念强,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

不久,敌人把张化民的家人抓入监狱,企图从他们身上找出突破口。但几位家人与张化民默契配合,使敌人的这一诡计落空。狱中恶劣的生活环境使张化民患上了肺结核,但他依然不失时机地在敌人内部开展工作,向狱卒甚至审问他的特务开展政治攻势,宣传共产党的政策,讲述抗日即将胜利、与人民为敌就是死路一条的道理,让不少人受到教育。1945年8月,党组织领导的越狱成功,张化民被搭救出狱,回到抗日根据地,任中共太行一分区敌工科长。其后,多名在狱中受到张化民教育的伪军、特务携带武器来到根据地投诚。

临城解放后,张化民当选为第一届人民政府县长,领导了全县的锄奸、反特、土地改革、发展生产运动。1948年,任中共邢台地委组织部干部科长、中共邢台地委统战部副部长。

解放后生活环境好转,但张化民仍然保持着革命战争年代那种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不搞特殊,不谋私利。1947年夏天,他的大女儿张小金在县城高小读书,送给女儿的礼物不是时髦的衣服或日用品,而是一架纺花车,要她纺花卖钱,来支付上学的费用。

1952年5月23日,张化民由于积劳成疾,在邢台逝世,终年48岁。党和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并在他的家乡北高村立碑一座,上面镌刻张化民的生平简历及一生为革命作出的贡献,以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