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策平:转战冀鲁边区,抗日英雄战功卓著

来源:德州日报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3-09-26 09:06

抗日英雄张策平

张策平(1896—1942),原名思荣,又名张筹,字梦华,山东德州宁津县小店乡南北庄人。出生农家,少年因家境贫穷,由其舅舅资助读书。中学毕业后,为寻求救国真理,周游七省,后返乡,曾务农、任教。

1925年,张策平投笔从戎,参加西北国民二军岳维峻部队,任团参谋长,参加北伐。1927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辞职回原籍。1928年3月,张策平与共产党员刘元俊、王光周、崔鸿钧等取得联系,秘密进行革命活动。同年6月,刘元俊等假借国民党县党部名义接管县政权时,张策平任县党部武装部长兼县大队队长,是共产党首次在宁津领导武装。后同其他共产党员被迫退出县党部。

1931年,张策平与地下共产党员李家镇的李风瑞、八里堂的王锡纯组建党小组,秘密开展党的活动。同年夏,在本县大柳镇荣孟源家里任教师,以此为基础,兴办农民夜校,联络进步青年,开展革命工作。1932年春,张策平介绍郑之英入党,并同王兴周、荣孟源、盖津源等人组织建立了“宁津县教育促进会”和“宁津县教员联合会”,发动教师上街游行,革新教育,揭露时弊,宣传抗日救国思想,反对不抵抗政策,促进了革命工作的开展。1934年,在县境南部组织“齐心会”,发展了200多名农民会员,与当地土豪恶棍开展斗争。

1935年初,宁津党组织遭到破坏,有些同志被捕,有些同志因遭通缉而转移。张策平独支危局,为营救狱中同志奔走济南、天津,慷慨解囊,聘请律师,最终使盖津源、杨秀章等同志获释。

1937年春,重新组建中共宁津县委,张策平任组织委员。同年9月17日,率领南北庄、李家镇10多人,在西李家镇大庙上安营插旗,组织了共产党领导的宁津县抗日武装。后与冀鲁边区各抗日武装会师,编入抗日救国军第二大队。1938年,重建了200多人的抗日武装,编为国民革命军别动总队第三十一游击支队二十二路,张策平任总指挥兼三十一支队驻南行司令部参谋长。同年10月,调回宁津,再次组建武装,任县大队队长,队伍很快发展到一千人。年底,队伍改编为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队五支队六团,张策平任团长,转战冀鲁边区,战功卓著。

1939年秋,六团调往鲁西南抗日前线,编为东汶宁支队,张策平任支队长。同年11月,又编为一一五师特务团,张策平任副团长。同年底,在梁山县曹家营与1000余日伪军激战。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张策平巧布疑兵,诱敌误入伏击圈,大败敌军,打死打伤日伪军500多人,获得特大胜利。

1940年5月,张策平转到地方工作,任郯城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同年9月,调任鲁南第一行署主任。1942年,因病于济南逝世,终年46岁。

2015年8月24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民政部公布第二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张策平名列其中。

(德州日报记者李智群、通讯员冯腾飞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