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秋人,乳名友表,学名慕翰,别号秋莼,1898年3月19日出生在浙江省诸暨牌头水霞张村。1920年到上海,结识陈独秀、俞秀松等人,开始接触马列主义。次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初,参加中国共产党。经陈独秀介绍,专程到了长沙会见毛泽东。其后,去衡阳担任省立第三师范第一任党支部书记,指导衡阳的党团工作,是湘南学联指导者之一。1922年底,水口山铅锌矿工人大罢工爆发之后,他和衡阳的党团员以湖南学联为主组织声援。1923年春,指导与支持湖南“三师学潮”。不久,因为遭军阀迫害而回到上海。
1923年8月,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张秋人当选为团中央候补委员。参加上海区国民运动委员会,帮助国民党改组,协助王荷波领导工人运动。1924年1月,担任中共上海地方兼区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1924年6月,担任团江浙皖区兼上海地方执委会秘书(书记)。1924年9月,补选为团中央委员。为上海、杭州的党、团发展做了大量工作。期间,曾两次到绍兴指导发展青年团工作。同时,还担任上海非基督教大同盟领导成员,在上海《民国日报》与《中国青年》等报刊上发表大量声讨帝国主义侵略罪行的文章,为上海及江浙一带反帝运动的著名领导人。
1926年3月,张秋人到了广州,继毛泽东与沈雁冰之后,接任国民党政治委员会机关刊物《政治周报》编辑工作。共编辑《政治周报》第八期到第十三期,每期都有亲自撰写的重要政论文章,有两期都是他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但发挥了革命宣传作用,而且为后人留下珍贵的党史资料。《政治周报》停办后,到第六期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任教员。不久,调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与恽代英和萧楚女并誉为“广州三杰”。“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到武汉黄埔分校工作,和向警予等一起从事党的宣传工作。
1927年4月,国民党右派在杭州大肆逮捕共产党员,中共浙江省委遭到严重破坏。1927年7月汪精卫叛变革命后,张秋人回到上海。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中央派他接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明知自己在浙江认识人多,容易暴露而随时可能被捕,仍勇敢地接受任务,行前对友人风趣地说:“看来,我的头要砍在杭州。”9月27日到杭州,当晚召开了会议,改组省委,讨论整顿组织和在农村举行秋收暴动等问题。
9月29日,张秋人夫妇俩在西湖边突遇几个黄埔军校反动学生,便拉着妻子跳上游船,用英语悄声说:“遇着危险,你不要慌张,赶快想办法把旅馆里的文件销毁或转移。”说完便纵身跳入湖中,把随身带的文件踩入湖底。被捕后,张秋人面对死刑威胁,依然谈笑风生,孜孜不倦地读书。有人问他:“你既然等着枪毙,为什么还爱读书呢?”回答说:“我们共产党人活着一天就要工作一天,在牢房不能革命,就要认真学习,岂能坐以待毙。”他的革命言行极大地激励和鼓舞了青年难友为革命努力学习,寻求真理的信心和勇气。
1928年2月8日,张秋人突遭提审。法官问他姓名和年龄,他便怒目圆睁,厉声喝道:“老子张秋人!”随即抓起砚台向法官掷去,并一脚踢翻案桌。当日,张秋人遇害。
1931年,毛泽东在瑞金回忆说:“张秋人是个好同志、好党员,很有能力、很会宣传、很有群众基础,可惜他牺牲得太早了。”当年在狱中的失学青年薛暮桥,在张秋人教育启发下,发愤学习,后来成为著名经济学家。他以十分崇敬心情缅怀“监狱大学”的教师时说:“张秋人同志同我们永别了,但他为党勤奋学习的精神,永远铭记在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