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春山

来源:中华英烈网 责任编辑:高千一 2018-01-10 09:53

晏春山,1893年出生于湖北省黄陂县北乡木兰山附近的一个贫穷农民家庭。因生活所迫,她十几岁就在武汉纱厂做工,后来结识了忠厚淳朴的码头工人潘家年,与他在患难之中结为夫妻。饥寒交迫的生活和工厂斗争实践,使晏春山成长为一个坚强不屈、勇于献身的新女性。

1927年,晏春山夫妻双双失业,在武汉难以谋生,只好带着两个孩子回到河南省光山县潘家湾(今河南新县郭家河)务农。党的八七会议后,湖北革命形势迅猛发展,鄂东爆发了声势浩大的黄麻起义。与黄安(今红安)毗邻的光山人民,深受革命形势鼓舞,亦揭竿而起。晏春山参加了农民运动,她的丈夫参加了红军游击队。黄麻起义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着根据地,农民运动一时处于低潮。面对这残酷的斗争,晏春山没有后退半步,坚持在潘家湾一带从事革命活动。这年底,她在黄安杨家湾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9年,晏春山亲自带领潘家湾一带贫苦农民参加了白沙关暴动,并被选为乡妇女主席。同年冬,在她的发动下,她所在的乡有30多名青年参加了红军。1932年秋,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后,国民党军妄图切断游击队和群众的联系,知道晏春山的丈夫是红军,便一把火烧了她的家,并强迫老百姓移民并村,逼她迁到周洼。晏春山没有被敌人吓倒,她根据党的指示,带领党员和群众,密切配合黄安鸡公寨和新县郭家河一带的两支游击队,坚持革命斗争。在艰苦的战斗年月里,她经常化装成卖烧饼、油条的小贩来往于七里坪、潘家湾和郭家河一带,散发传单,搜集敌情。她四处奔走,宣传革命,照顾红军伤病员,串联发动群众,购买并秘密运送粮食、食盐、药品、电池等日常生活用品给红军,为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有一次,她探听到敌军要袭击仰天窝的红军游击队,便巧妙地躲过敌岗哨,及时将信送到游击队,使敌人扑了一个空。游击队战士亲切地称晏春山领导的潘家湾为“革命堡垒湾”。

1933年冬,晏春山不幸被捕,落入了敌人的魔掌。敌人得意忘形,满以为很有把握使一个女人低头、屈服,这样就可以报功升官了。晏春山被带到郭家河敌团部,敌军官洋洋得意,叼着一支烟对晏春山进行了审讯:“游击队在哪里?”晏春山怒目相视:“不知道!”

敌军官从椅子上跳下来,恶狠狠地说:“不知道?烙铁,伺候!”几个彪形士兵一拥而上,将晏春山按倒,撕开她的上衣,把烧红的烙铁往她的胸膛上烙去。只听见“哧”的一声,冒起一缕缕青烟,晏春山顿时昏迷过去。敌军官狂叫:“泼水!”一桶凉水泼到晏春山身上。好一阵,晏春山才慢慢苏醒过来。

“快交待游击队在哪里?”敌军官走近晏春山向她喊道。“不知道!”这声音令敌军官气急败坏:“竹签子,夹棍,上!”几个敌兵扑向晏春山,用夹棍夹住她的手脚,把一根根竹签钉进她的指头。随着阵阵绞痛,晏春山脸上淌着豆粒般的汗珠。她咬紧牙关,怒视着敌人,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忍受折磨,保护同志,永不叛党!

敌人一次又一次审讯晏春山,毒刑用尽了,都没能从晏春山的口中捞到半个字。于是,敌人又变换了手法。一天,敌军官装着一副慈悲的样子,为晏春山松绑,皮笑肉不笑地说:“晏春山,你三十来岁,家有丈夫孩子,他们天天惦念着你呢!怎么样,只要说出游击队在哪里,就马上放你回家团圆。”

提起丈夫、孩子,晏春山多么想念他们呀!可是,难道能为个人家庭团圆就去出卖同志吗?不能!绝对不能!晏春山沉默无语。敌人故伎重演,给晏春山上压杠,还用烧红的铁丝穿透她的两个掌心,使她一次又一次昏迷过去。昏迷中,晏春山喊起同志们的名字。敌人连忙把它记下来,企图从中得到游击队的活动和去向的情报。

晏春山从昏迷中醒来,发现了敌人的诡计,心里一惊:“我说了些什么?”“我泄露了游击队的地点么?”“这样不行,我多活一天,游击队就多一分危险!”顿时,一个为革命献身的念头在脑海中闪现。于是,晏春山说话了,她“愿意”为敌人带路去找游击队住的山洞。敌人信以为真,高兴了一阵子。

两天后,晏春山带敌人去找游击队。在经过她的家门口时,邻居、亲人含着热泪前来看她,但她为了大家的安全,对谁都不看一眼。当晏春山拖着沉重的铁镣,步履艰难地来到了鸡公山上的花台崖——数丈深的悬崖绝壁时,她站住了,从容地理理头发,整整衣服,望了望身后的家乡。

“红军在哪里?”匪军急不可待地问道。“就在这里!”晏春山指着陡壁悬崖答道,随后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纵身跳下悬崖,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潘家年和乡亲们不顾危险来到悬崖下找到了烈士的遗体。看到她头上掉了一块头皮,他们细心寻找,并小心翼翼地按合在烈士的头上。全国解放后,潘家年把保存多年的晏春山烈士的一束乌黑发光的头发捐献给了革命博物馆。

晏春山为保守党的秘密,为了千百万人的幸福,壮烈牺牲了。她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革命的壮歌,她为千千万万的妇女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刘吉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