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彬(1895—1948),安徽省巢湖市庙岗乡小王岗村人。幼年读私塾,1917年考入芜湖第二农业学校蚕科学习。1919年,同蔡和森、蔡畅、向警予等一同前往法国勤工俭学。1920年8月,参加了李富春在法国组织的“勤工俭学励进会”,确立了“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坚强信念。1921年春,参加了赵世炎、周恩来等在法国组织的旅欧中国共产主义小组,杨士彬与郑超麟、李慰农在一个小组。1922年6月,周恩来、赵世炎、李维汉、王若飞、陈延年、郑超麟、杨士彬、李慰农、尹宽等18位代表,在法国巴黎郊外召开了旅欧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并成立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
1924年,杨士彬被派往苏联学习,同年底被党安排回国,在芜湖、宣城一带从事革命活动。1925年,在芜湖的安徽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任教员,被选为中共芜湖党支部委员。同年5月11日,芜湖酝酿已久的收回教育权、反对奴化教育斗争,在圣雅阁、萃文两校爆发。这次运动是在中共直接领导下进行的,杨士彬同宫乔岩、阿英、李克农、佘小宋、王稼祥、甘天沐等始终站在运动前列。后为救济圣雅阁、萃文两校被勒令退学的学生继续入学,经安徽省教育界爱国人士公决,由“五卅”惨案后援会拨款筹建新校。杨士彬、刘希平、佘小宋、张秋人在澛港租校舍,创建新民中学,杨士彬任训育主任。
1926年10月前后,杨士彬担任中共芜湖特支(属中央管理)负责人之一。同年冬,杨士彬、俞昌准介绍李克农参加中国共产党。次年3月,杨士彬任国民党左派芜湖市党部执行委员兼宣传部长。“四·一八”事件(捣毁国民党左派芜湖市县党部事件)发生后,芜湖反动当局大肆捕人,杨士彬被迫离开芜湖,隐蔽在宣城。
1927年5月间,中共安徽省临委在武汉成立。8月,省临委部分委员回到芜湖,杨士彬参加省临委。同年冬,被派往宣城,任中共宣城县委书记,其主要任务是争取陈金文部队,建立农民武装,他派人和该部大刀营联系。
1928年1月23日(农历正月初一)下午3时许,杨士彬被国民党宣城县城北公安分局逮捕。次日被解送国民党宣城县政府,县长潘廷干亲自审问后押送安庆,转解南京卫戍司令部,后判刑入狱。在狱中,杨士彬受到残酷折磨,以致精神失常。1948年,逝世于浙江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