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子长:陕北红军和苏区创建人之一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王俊 2018-09-13 16:06

谢子长,原名世元,号浩如,1897年1月19日生于陕西省安定县(今子长县)枣树坪。1919年就读于省立一中,次年转入榆林中学。受五四运动影响,1922年中学未毕业,就回家乡创办了一所小学,意图教育救国。但当时的陕北,由于“土皇帝”井岳秀大肆纵兵拉差,盘剥压榨,百姓苦不堪言,哪有钱供孩子上学?严酷的现实使谢子长认识到,“只有拿起枪杆子,才能打下天下!”于是毅然投笔从戎,考入太原学兵团学习军事。

1924年,谢子长回到家乡,打出了办民团的合法旗号。听说办民团,地主豪绅满心欢喜,以为是保护他们的利益,纷纷捐钱出物。很快,拥有40多条枪的民团建立起来,谢子长理所当然担任了县团总一职。令地主豪绅没想到的是,谢子长一上任,首先将矛头指向横行乡里、鱼肉百姓的恶霸、土豪劣绅,使他们既害怕又痛恨。但老百姓格外高兴拥护,大家亲切地称谢子长为“谢青天”。

1925年,谢子长奔赴京津,联络陕西旅京人士,进行反对陕北军阀井岳秀的活动。经白超然、白志诚介绍,他加入中国共产党。这年底,谢子长受中共北方区委派遣,回到陕北。他与中共党员李象九利用社会关系,进入军阀井岳秀部队石谦团当了连长,利用公开身份在安定一带进行革命活动。他经常对士兵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教育,并秘密在石谦团建立了中共特支,发展了一批党员。

1927年2月,谢子长率第十二连由宜川返安定驻防。此时正值国共两党合作北伐,他抓住时机,组织宣传队,宣传国民革命,开办识字班、夜校,敦促县知事召开安定县地方行政会议,通过《农民协会章程》,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等,领导农民烧毁欠条账簿,废除苛捐杂税,使穷乡僻壤的陕北高原也燃起大革命的火焰。

1927年春夏,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8月下旬,同情革命的第十一旅旅长石谦在榆林被军阀井岳秀派人暗杀。石谦部广大官兵极为愤慨。中共陕西省委派唐澍来部队发动起义。10月12日晚,在唐澍、李象九、谢子长等领导下,在一片“为石谦旅长报仇”的口号声中,4个连的官兵在清涧揭竿而起。次日晨,起义军撤离清涧南下,途经延长县城时,谢子长率领第十二连向驻县城敌军发动进攻,歼敌两个连及一个营部,按计划赶到宜川与其他起义部队胜利会师。

宜川会师后,由于部队被优势之敌围攻,加之旅长李象九指挥不当,部队遭受重大损失。谢子长率部分部队突出重围,转战韩城。在省委领导下,起义部队改编为西北工农革命军游击第一支队,唐澍任总指挥,谢子长任副总指挥。1928年1月,部队向陕甘边发展,在进攻宜川城等几次战斗中失利,清涧起义失败了。

1928年5月,谢子长同唐澍、刘志丹一起领导了渭华起义,任西北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委员兼第三大队大队长。他率领第三大队增援被敌围攻的陕东赤卫队,将敌军打得大败。6月中下旬,敌军集结重兵“围剿”起义部队,渭华起义失败。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出现了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局面。中共陕西省委将刘志丹、阎红彦等领导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西北反帝同盟军;1932年2月,又改编为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谢子长任该部总指挥。1932年2月13日,谢子长率部消灭了旬邑县职田镇民团。国民党陕西当局急令警卫团一个营和彬县、旬邑、长武3县民团共千余人向职田镇合围。谢子长通过内线得悉敌人的进攻计划后,立即指挥部队向东撤退,占据有利地形,设置伏兵,先将敌先头部队击退,然后令部队从两侧包抄敌主力部队。激战中,打入敌军内部任连长的地下党员李明轩相机率部反正,内外夹攻,将敌人彻底击溃。此战歼敌500余名。此后,谢子长在元宵夜又率部全歼照金民团;2月下旬消灭宜君瑶曲镇民团;又先后在焦家坪歼敌正规军一个连,在正宁县山河镇歼敌200人,并于4月21日全歼守敌,占领了旬邑。

在陕甘游击队不断取得胜利之际,时任中共陕西省委书记的杜衡来到游击队,以谢子长曾打两次败仗、造成了一些伤亡为由,撤销了他的总指挥职务,派去甘肃搞兵运。谢子长到甘肃后,于5月份组织了靖远兵变,成立了陕甘游击队第三支队,任总指挥。由于杜衡的错误领导,陕甘游击队遭受重大损失。1932年8月,谢子长受命率游击队南下耀县作战。此时,正值敌人三路“进剿”,形势十分严峻。谢子长摸清敌情后,当即决定以退为进,诱敌深入,在照金根据地腹地歼敌400余名,扭转了危局。

在艰苦的战斗岁月,游击队经常住在四面透风的破窑洞,缺粮少衣。谢子长总是热情地鼓励大家说:“革命就是要豁出性命才能干出名堂。老子不行交给儿子,儿子不行交给孙子,要知道,有志者事竟成,最后胜利总是我们的。”他与战士同甘共苦,带头放哨、煮饭,为伤病员洗伤换药,筹来少量衣物总是先发给伤病员,自己和几个干部挤坐在篝火旁过夜。

1932年12月,陕甘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这时,杜衡再次来到游击队,指责谢子长、刘志丹等犯了“右倾机会主义”等错误,蛮横地撤销了他们的领导职务。谢子长被派往上海中央局“受训”。

1934年1月,谢子长以中共中央北方代表派驻西北军事特派员的身份回到了陕北。此时革命正处于低潮,游击队员见到分别一年的谢子长,都不禁热泪盈眶,争着向他诉说敌人的猖狂、环境的残酷。他一面听众人诉说,一面谈笑风生地鼓励大家。同志们说:“老谢回来,就有主心骨了。”

根据中共陕北特委的决定,谢子长立即着手恢复被解散的红一支队。在总结以往失败的教训后,他语重心长地说:“打狗还要有一条棍,我们压枪解散,手中没了武器,见了敌人干瞪眼没办法。这些沉痛的教训要永远记取!”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查,他和战士住在不见天日的窑洞里,穿着破棉袄、旧棉裤、单鞋袜,用野草做铺盖。由于天寒地冻,谢子长的手脚冻烂了,走不了路,转移时大家扶着他走。他说:“咱们这点苦怕什么?那么多的好同志都为革命牺牲了,咱们熬过严冬,就是春天。天气暖和了,就好了。”

陕北红一支队恢复后,谢子长要求大家不但要会打仗,还要会宣传,会做群众工作。对于如何解决经济困难,他风趣地说:“我们不会印钞票,主要靠抓豪绅,打地主。开明绅士主动给钱送物的,不管多少都欢迎。”说得众人都笑了。

在陕北特委的领导下,谢子长带领部队东征西讨,夜战奔袭,接连打了几次胜仗。

1934年4月,中共陕北特委召开党团特委扩大会议,决定:普遍组织革命武装,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游击队总指挥部,扩充一师红军;成立陕北省工农民主政府,使各个游击区连成一片。7月8日,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成立,谢子长兼任总指挥。经过侦察,他决定攻打安定城,救出被敌人关押的同志和群众。

坐落在凤凰山下的安定城,三面临川,地势险要,驻敌300余人,而游击队只有百余人。临战前,谢子长反复强调:“我们要到虎口救人,就要叫敌人摸不着头脑,只能出其不意,速战速决!”7月17日,他与参谋长贺晋年率部夜行军数十里,悄悄来到安定城边。他先指挥一路人马从南山上摸过去,向敌发起攻击,将城内敌人吸收到城东。另一支游击队则趁城西空虚,迅速攻入城内,打开监门铁锁,大喊道:“我们是红军,老谢派人救你们来了!”大家背着扶着,将狱中战友和群众一批批送出西城门,转移走了。天将亮时,红军已胜利出城。当敌兵追至马合川,遇上了漫山遍野的赤卫队,唯恐中埋伏,只得灰溜溜地缩回城去。

同年夏,谢子长率部南下,在南梁地区与刘志丹率领的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会合。为了粉碎军阀井岳秀对根据地发动的第一次“围剿”,时任陕北游击队总指挥兼红四十二师政委的谢子长率部由南梁返回安定地区,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接连取得景武塌及绥德张家圪台战斗的胜利,革命形势大为好转,许多老百姓高兴地说:“老谢,我们那里红了!”

8月26日,谢子长指挥部队对清涧县河口发起猛攻。敌人凭借有利地形和工事负隅顽抗,红军数次攻击,直至天明,仍未攻克。为了拔掉这颗钉子,谢子长接近敌军阵地,亲自组织强攻。战斗中,他不幸右胸中弹,鲜血透过夹袄,将衣襟染红一片。这时传来情报,敌援兵将至,谢子长和红三团团长王世泰决定暂时撤出战斗。河口守敌一个连已受重创,连夜逃跑了。为了彻底粉碎敌人“围剿”,谢子长在担架上指挥了攻打安定县董家寺、二攻安定城等战斗,击溃敌人一个营,全歼李丕成民团,使敌军“围剿”彻底破产。

1935年1月,刘志丹率部东进安定。他多次到谢子长的秘密养伤地,看望这位老战友。两人相见,分外亲切,畅谈革命形势、军事战术和部队协同作战等问题。临走时,刘志丹摸着谢子长盖的被子,关切地说:“老谢,你的被子太薄了,应该换条厚的。”谢子长笑了笑说:“习惯了,只要能把伤养好就行。”刘志丹走后,谢子长喃喃地说:“老刘来了就好了。”

敌人时刻侦查着谢子长的行迹,阴谋杀害。同志们抬着谢子长向杨道峁、韩河里、水晶沟一带转移,最后转移到安定县灯盏湾。当得知狡猾的敌人穷追不舍时,谢子长平静地说:“如果抬不动我的话,就一枪把我打死,决不要叫敌人把我捉去!”

在这种漂泊不定、到处躲避敌人追击的艰苦环境中,谢子长心里惦念的仍是老百姓的疾苦。一次,在一位姓薛的农户家休息,尽管伤痛折磨得他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谢子长仍嘘寒问暖,走时将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送给了薛家。薛家坚辞不受,他说:“被子留给娃儿们盖吧!不能让他们挨冻。”一句话感动得薛家老小泪流满面。

快到春节时,谢子长的伤病恶化,前来看望他的乡亲们络绎不绝,院子里、村子里、道路上拥满了人群。警卫人员动员群众走,但大家谁都不愿离开,都想见一见“谢青天”。看到老百姓节衣缩食带来的肉、蛋和水果,谢子长十分感动,但又为自己不能拼杀沙场而感到深深的遗憾。他一再说:“我怎能白吃人家的东西,我给百姓没办多少事啊!再说穷人家的东西来之不易,咱不能要啊!”临终前,他念念不忘红军建设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当知道自己的伤势再无好转的希望时,他痛苦而遗憾地流着眼泪说:“就这样死了,我对不起老百姓!我给他们做的事太少了!”

带着革命尚未成功的深切遗憾,带着对老百姓的深深牵挂,谢子长于1935年2月21日与世长辞了,时年39岁。

为了纪念这位革命元勋,1935年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将谢子长家乡安定县命名为子长县。1946年,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又为谢子长在瓦窑堡修建了陵墓,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和公葬仪式。毛泽东再次题词:“谢子长同志千古。前仆后继,打倒人民公敌。”朱德题词:“子长同志,陕北人民领袖,前仆后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贺龙、刘伯承、彭真等也题词纪念。中共西北局送的挽联“一生为人民创造红地,百姓到如今叫你青天”,高度概括了谢子长伟大光荣的一生。

(来源:中华英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