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东明(1910—1942),字海平,福建省闽侯县人。父亲萧宽,曾赴法国勤工俭学,抗战胜利后任国民政府经济部地质司司长。生长在书香门第的萧东明,在严格的家教下,自幼懂礼貌,求上进,养成文雅、宽厚的品格。他的学习成绩在中小学时就很好,尤其是英语的功底十分厚实。1931年夏,萧东明从金陵大学毕业。次年11月初,调国民政府外交部工作。1934年3月,任外交部交际科科员。他极富爱国心。“七七”事变后,许多地方相继沦陷。萧东明十分感慨,决心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1939年夏,他升任中国驻菲律宾总领事馆随习领事。这一年,正是抗战最艰苦的年头,萧东明深知此行是受命于民族危难关头。
由于萧东明身强力壮,熟悉英语及当地民情,承担了在华侨中募捐、组织宣传队等任务。他工作大刀阔斧,废寝忘食,在华侨中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当时,为国内抗战而进行募捐是总领事馆的一项任务,仅从1941年4月至年底的9个月中,总领事馆就募集了1200万菲币和大量物资。其中一部分,由来华援助中国抗战的德国友人王安娜女士安排,辗转发往延安的八路军后方基地。
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后,大举进攻东南亚。驻守菲律宾的美国军队在日军的大兵压境之下退守巴丹半岛,马尼拉市无兵据守,城内空虚。在这严峻的时刻,中国驻菲律宾总领事馆既要设法保护当地著名侨领的生命安全,又要对华侨的生命财产采取防护措施,以免遭日军侵害,应变任务十分艰巨。为此,杨光泩总领事要求全体人员,在未奉撤离命令之前,绝不擅离职守,应负起保侨重任。接着,他对人员作了具体分工,要求立即行动。萧东明被分配参加组织各界临时服务队,他奋力安排文教人员疏散,指挥烧毁各种爱国捐款存据、救国公债登记表及其他重要文件。恰巧这时,中国政府委托美国印制的一船钞票在归国途中,因战争爆发滞留在马尼拉海关。鉴于局势日益恶化,总领事馆奉命烧毁这笔巨款。于是,萧东明与馆内其他人员挥动刃具,先是裁去钞票一角,以防止流通。后因数量太多,短时间内难以裁完,大家断然决定点火焚烧。顷刻,整整一船钞票化为灰烬。随着日军的逼近,马尼拉华侨界人士劝说萧东明等人撤离,但被他婉言谢绝。当地侨领深受感动,纷纷表示愿意一道坚守阵地。
1942年1月2日,马尼拉市陷落。当天,日本驻菲律宾领事馆人员要求中国驻菲总领事馆脱离重庆国民政府,承认已经投降日本的南京汪精卫伪政府,否则中国总领事馆人员将被剥夺外交豁免权,人身安全亦不受保障。日方的蛮横无理要求遭到我领事馆全体人员的断然拒绝。起初,日方还存在幻想,图谋劝降。不久,当获悉中国总领事馆曾经烧毁账册,并有一贯抗日时,即胁迫外交官们两天内答复接受3个条件:通电重庆政府,劝其对日本“媾和”,并宣布拥护南京汪伪政府;限定3个月内,为日本占领当局募捐,捐款数为菲律宾华侨1937年至1941年给重庆政府捐款菲币的双倍款项;组织新华侨协会,与日占领军当局合作。如果上述条件被接受,被拘人员即可获释,被封财产可解封,已动用者可照价赔偿。对此,杨光泩总领事代表全馆人员表示:对和平问题,无须再发通电;捐款方面,因战事发生,交通、商业均告停顿;至于另外组织华侨协会,已闻外间有人在行动,无须我们再去组织。日本占领军当局无言以对,恼怒之下,于3月19日将萧东明等8名中国外交官投入圣地亚哥炮台监狱。
炮台底层有一条通往巴士河边的阴森森的石砌隧道,每逢涨潮,河水沿隧道漫至囚室,成为名副其实的水牢。萧东明等人囚禁在此,遭受日本占领军当局百般凌辱和各种酷刑,被折磨得体无完肤,骨瘦如柴。然而,萧东明始终不改爱国初衷,他与同事互相照料,相互勉励,与敌人作斗争。
在监狱外面,菲律宾人民群众与各界华侨以各种方式反抗日本侵略者的血腥统治。日本占领军当局迁怒于中国驻菲总领事馆的外交官们。他们置《日内瓦公约》和《海牙陆战法规》于不顾,在1942年4月17日,以萧东明等人犯有“从事抗日活动、军事协助重庆政府、扰乱治安、抵制日货”等四大罪状,判处死刑。当天下午,萧东明等人被秘密押赴华侨义山,遭日军枪决。
1989年1月,萧东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