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景鸿:投笔从戎赴国难 一腔热血染洪泽

来源:徐州日报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3-11-04 08:56

谢景鸿:投笔从戎赴国难 一腔热血染洪泽

■徐报融媒记者 吴云

国家危难之际,多少知识分子投笔从戎、以身许国。1937年大学毕业后从上海来到徐州工作的谢景鸿就是其中一位。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他将鲜血洒在了洪泽湖畔。

谢景鸿,1916年7月15日出生于上海一个自由职业者家庭,从上海复旦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后,被分配到津浦铁路徐州东站任练习生。他刚到徐州工作时,正值日本侵略者扩大侵华战争,便报名参加了徐州第五战区民众总动员委员会主办的抗日青年救国训练班,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道路。1938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1年8月,淮北区党委(原苏皖区党委)为加强邳睢铜地区工作,抽调谢景鸿等十余名干部到邳睢铜地区。谢景鸿无论到了哪里,都注重抓抗日宣传工作。在淮北区任党委秘书时,他在党内外的报刊上发表了大量抗日文章;到邳睢铜地区工作后,又利用地委机关办的《团结报》,以笔名“夏井”发表文章;在地委总联救会工作时,他还亲自创办《工农兵大众》等读物,编写通俗易懂的群众工作手册。

谢景鸿管理经济工作时,克己奉公、不谋私利。为了解决群众团体活动经费不足的困难,他动了很多脑筋,甚至买来两架织布机发动大家织布;他要求联救会的各项经费开支项目都要明白清楚,装订了六七个会计账簿,要求会计一定要记清账目,不能贪污挪用公款;为了做到钱清账清,他每次完成任务回来都要检查会计账目,直到没有错误才肯休息。

1946年夏,国民党集中数十万重兵向淮北解放区大举进攻。泗灵睢一带成立了泗灵睢工委,由李任之、刘永章、谢景鸿等组成。谢景鸿投笔从戎,和刘永章一起领导睢宁海郑公路以南的县、区、乡干部及泗灵睢留下的同志,坚持在濉河两岸打游击,与多于自己数十倍的敌人顽强拼搏。当时作战条件极其艰苦,到了冬天他们身上还穿着单衣,常常一天转移十几个地方,一连数日不能安然睡上一觉,且经常吃不上饭、喝不上水,但仍然坚持了数月之久。

1946年11月24日,敌六十九师在国民党地方武装配合下,对淮北七分区进行疯狂进攻。此时,七地委和分区主力已撤退到运河以东地区,留下包括谢景鸿在内的泗县、灵璧、睢宁等县的干部和地方武装2000余人,被敌人围困在洪泽湖边。面对配有美国新式武器装备的强敌,同志们前仆后继,浴血战斗,一天数次打退敌人冲锋。到了傍晚,终因弹尽援绝被迫突围,而这时,大部分同志已经两天没吃上饭了。11月26日,又是恶战的一天,敌人拼命用机枪扫射。一颗子弹穿过谢景鸿的心脏,这位优秀的革命干部不幸壮烈牺牲,时年30岁。

(资料来自徐州市史志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