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灵关红军烈士陈列馆中,陈列展示着一位特殊的革命烈士:他本是知识分子,以其不俗的条件,在旧中国完全能够谋求自由且优越的生活,但他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革命道路;他在当时恶劣的政治社会环境中,敢于和善于克服重重困难,千方百计传播革命思想,开展革命工作,无怨无悔;他一生四次被捕,始终矢志不渝,最后用热血践行了革命理想信念高于天的执着追求,为后人树立了一座难以逾越的人生丰碑。
可就是这样一位为中国革命奉献了一生,直至献出生命的革命烈士,却在建国后的烈士认定工作中长期没有被肯定,直到1983年陈云亲自为其写了证明材料,建议肯定他为革命烈士,记下他在护送自己出川前往上海执行党中央特殊任务中的功绩,他才逐渐为人们所熟知。
这位革命烈士是谁?
他革命的一生中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
他是怎样与陈云扯上关系的?
陈云为什么要亲自为他写证明材料?
要揭开这些待解之谜,我们就得首先了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乃至中国革命史上的传奇事件:陈云出川。在传奇故事背后探究不为人知而又耐人寻味的故事奥秘,汲取藏在岁月里永不褪色的精神营养!
1935年6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灵关镇后,陈云突然在队伍里消失。这时,有人说:陈云失踪了!也有人说:陈云牺牲了……一时间各种不同猜测在红军队伍中流传着。其实,这些猜测都错了。原来陈云是执行党中央交给的秘密任务,奉命出川,前往上海,去恢复当时白区的党组织,并且向共产国际汇报遵义会议的情况。因为当时上海有共产国际派驻的秘密代表。
当年,就在陈云奉命出川时,为阻止一、四方面军两大主力红军会师,蒋介石亲自坐镇西南督战,国民党中央军、川军层层布防封锁,军警特务遍地皆是。要想从这里出发到达远隔千里之外的上海,可谓困难重重、危险重重。陈云离开长征队伍,从灵关殿出发,经荥经、雅安、成都、重庆,取水路去上海,一路非常危险。陈云凭着在上海中央特科工作的丰富经验和护送人员的机智勇敢,化解一次次惊心动魄的险情,顺利出川。在陈云出川的故事中,就有这么一位被埋没35年之久的烈士。他就是当年护送陈云出川的灵关殿小学校长——中共地下党员席懋昭。
席懋昭,又名席哲明、席克进。1912年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15岁以优异成绩考上县城新办的第一所中学——仪陇中学,接受新教育,17岁的他阅读了回乡学生的进步文章《青年的出路》《揭穿中国的黑暗》等,其思想逐步倾向革命,开始在学校开展学生运动,不幸被反动政府逮捕了。好在他在押解途中机智逃脱,但却被开除了学籍,这是他第一次被捕。
他并没有被反动政府吓倒,随后,他化名为席哲明,带着对革命的一腔热情,与女同学贺伯琼一道,前往成都求学,分别考入天府中学和大同中学,积极参加进步活动。不久,地下党了解了他的历史,引导他走上革命道路。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他被组织派往邛崃、荥经一带活动。不久,由于成都地下党被破坏,他与党组织中断了联系。
为什么席懋昭又会来到灵关呢?因为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后,席懋昭决定去西康省天全县投奔大哥席伦,借助其在川军的关系,暂且栖身,等待时机寻找党组织。经兄长推荐,国民党天全县长同意派他与贺伯琼到灵关(原属天全管辖)小学任校长和教导主任。他们到职后,很快与二音院(观音寺)地下党员魏守端取得联系,从事灵关地下党活动。
1935年6月,席懋昭得知红军到了天全县,他和魏守端带领十几个青年,为中央红军先遣队作向导,避开敌人重兵把守的大路,跨过铁索桥,进入灵关镇。席懋昭、魏守端领着红军打开了地主的粮仓,把粮食分给乡亲们。整整一个星期,红军源源不断地从灵关经过,继续向宝兴、夹金山方向前进。与此同时,席懋昭不仅和红军接上了关系,还正式加入了红军。
就在正式加入红军的第七天,席懋昭接到了光荣的任务——护送陈云出川。他告别妻子贺伯琼,找到了陈云和另一位红军陈梁,他们考虑到从天全县到上海,远隔数千里,仅出川这段路程就要经过军警特务戒备森严的雅安、成都、重庆三大险关。为避开迎面追击的敌军大部队,他们决定绕道荥经县,转向雅安,再奔成都、重庆。
将陈云顺利送达重庆后,席懋昭准备返回宝兴追赶红军队伍。步行10多天来到雅安后,等待渡船,无意中遇到灵关镇的熟人。熟人告诉他有人向政府告发他们夫妇和魏守端是共产党,其妻子已被抓走,魏守端被打死了,他正被四处缉拿。
席懋昭于是决定折回成都,在成都一连几天都联系不上组织。1935年7月,他决定先回家乡仪陇,然后取道川北,到西北方找红军。不料却在家乡的小黄沟亲戚家被逮捕,这时其妻子贺伯琼也被押回仪陇,夫妻俩被关在同一所监狱里。20个月的监狱生活,席懋昭顽强机智地与敌周旋,顶住敌人严刑拷问,都没有将护送陈云出川这一重要的党的任务暴露。后来其兄长席伦设法营救,加上民主人士、原四川省长张澜的声援,他终于在1937年3月出狱。这是他第二次被捕。
出狱后,席懋昭依然坚持革命,他从《大公报》上得知红军到了延安的消息后,凭着对革命的执着追求,长途跋涉来到延安,见到了十几名在天全县认识的红军战友。组织上把他分配到中央党校学习。在延安时,席懋昭曾遇到从苏联回国的陈云,陈云还送给他一双呢子拉链棉鞋和一听罐头。
1938年4月,组织派席懋昭回四川从事地下工作,他化名席克进,在家乡仪陇县以本地乡长身份为掩护,惩治豪绅,修筑道路,开仓放粮,建立党的支部,发展党员。席懋昭从事的革命进步活动,遭到当地县长的忌恨,撤销他乡长的职务。1942年10月,30岁的席懋昭第三次被捕入狱,第二年获释。
1944年,席懋昭转到雅安、懋功、泸定及天全一带进行革命活动,又被当地的土豪劣绅联名告发:“民国24年加入过赤匪,接受过组织重大派遣,是个共党重要人物。”从此遭到敌人长期通缉。
1948年3月18日,为迎接解放,席懋昭在被派往芦山做土匪头子程志武的转化工作途中,在雅安第四次被捕。席懋昭被秘密押往重庆渣滓洞关押。
1949年11月27日,席懋昭被害于大屠杀中。
重庆解放后,由于以前是秘密斗争,采取的是单线联系,无人证明席懋昭过去的工作,并且席懋昭有一个在国民党当军官的哥哥,所以因为成分问题,政府对席懋昭的情况不甚了解,又来不及做详细的调查,因此其英烈事迹被埋没了35年。
直到1983年4月,陈云偶然得知席懋昭牺牲在渣滓洞,便立即向中共四川省委询问情况,并为复查席懋昭的问题提供材料和线索。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和中共仪陇县委经过调查,很快查清了席懋昭的革命经历,并将复查结果报送陈云。
1983年12月20日,陈云亲自为席懋昭写了证明材料,并建议“肯定席懋昭同志为革命烈士,并记下他在完成护送我出川这一党的重要任务中的功绩。”
1984年5月2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决定,追认席懋昭为革命烈士,并追记大功一次。
席懋昭在短暂的革命生涯中,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一腔热血,诠释了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执着革命追求。在那个白色恐怖时期,他以其学识能力和兄长的关系,原本可以衣食无忧生活下去,却义无反顾投身革命,用尽心血千方百计坚持宣传真理和同敌人进行顽强斗争。
席懋昭虽先后四次被捕,受尽酷刑,饱受身体和精神上的折磨,却不惜牺牲生命而始终坚持革命直至被国民党反动派残酷杀害,表现了一个坚定共产主义者的高尚情操和执着追求,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朱樊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