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希直

来源:中华英烈网 责任编辑:高千一 2018-05-15 09:24

汪希直,又名汪野、汪永滋,化名王国钧,1904年9月生于安徽省黟县西武乡关麓村。幼年时在本村和县城私塾读书,其后就读于设在休宁万安的安徽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其间,他与同乡同学范治农等进步青年一起,从一些进步书刊中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同时耳闻目睹了官僚军阀之间争权夺利、贪污腐化的黑暗状况,并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蓬勃兴起的工人运动、学生运动中看到了光明前途,从而坚定了革命信念。

汪希直性格豪爽,嫉恶如仇。1923年,黟县县长许复以催征田粮欠赋为借口,敲诈勒索,激起人民义愤。当数百名群众聚集在县衙门前示威时,年仅19岁的汪希直带头冲入衙门,与许复进行面对面的说理斗争,使反动县长理屈词穷,威风扫地。

汪希直出身于徽商家庭,祖辈在经商中有一些积蓄,在家乡建造了好几所高楼大院。其父汪其砥在北京当律师,对汪希直这个唯一的儿子十分疼爱,多次要把他带去北京就读或工作。汪希直的舅父也想在商界为他谋个事做。汪希直却把从事无产阶级革命活动当作自己的唯一选择。1924年,他离开了舒适的家庭,辞别了相依为命的老母余午云,只身到上海小沙渡纬成丝绸厂当工人,与工友一起,住小阁楼,挤亭子间,锻炼自己的革命意志和情操。不久,汪希直就认识了在那里办工人俱乐部、工人补习学校的恽代英等党的领导人。在他们的教育帮助下,汪希直在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他参加了五卅反帝总罢工。

1926年下半年,汪希直受党组织派遣,到黟县家乡配合北伐军行动。当时军阀孙传芳部刘宝题师有数千人败退黟县,要钱要粮,人民深受其苦。汪希直联合进步人士,书写革命标语,一夜之间贴遍城区。军阀部队以为北伐军已经到来,十分惊恐,次日拂晓仓皇逃窜。北伐军来到黟县后,汪希直等组织了规模盛大的欢迎会。他登台演讲,宣传国共合作。他还在城区帮助组织木工、缝纫、店员工会,在四乡协助组织农民协会。1927年2月,黟县成立国民党筹委会,汪希直以共产党员身份担任了筹委会干事,配合筹委会主任委员程梦余(同盟会会员,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安徽省政协常委)等向国民党右派作不调和的斗争。

1928年,县长荣任企图侵吞本县民众集资购置的碧阳小学财产,非法逮捕对此持反对态度的进步人士程梦余。汪希直一面积极揭露荣任的劣迹,一面发动商店罢市、学生罢课,并聚集上千名群众冲进县衙,营救程梦余。县长荣任吓得从后院仓皇逃跑。同年农历除夕,汪希直不畏严寒,与一批进步青年一同步行到距县城数十里的羊栈岭,阻止原在黟县已声名狼藉的国民党右派汪若再次到黟县担任县党部主任委员。1929年黟县受旱,粮价上涨,人民生活困难,而把持“积谷仓”(一种由地方筹集资金,收购储存粮食,以低利、平价解决民食问题的公益组织)的豪绅们不顾群众疾苦,徇私舞弊,贪污中饱。汪希直发起组织“民食维持会”,与把持“积谷仓”的豪绅作斗争,清算积谷账目,实行开仓平粜,深得人民群众拥护,扩大了党的影响。

1929年,汪希直担任中共江苏省委政治交通,经常出入于租界、赌场、交易所、旅馆,与在那里活动的地下工作者联络,传送文件书刊。在执行任务中,他经常遇到租界巡捕“抄靶子”(搜身)和特务、包打听盯梢,但每次都能机警应付,甩掉“尾巴”。一次,汪希直在执行任务时不幸被捕。当敌人要他交代联络关系时,他一面假装“乡下佬”一问三不知,一面故意拖延时间,使接头的同志得以采取应变措施。当敌人把他监禁在提篮桥西牢中审讯时,他坚不吐实。敌人因得不到证据而不得不将他释放。汪希直恢复自由后,党组织派互济会同志去慰问,并给了他一些钱,收据上写有住址。不巧,互济会那位同志也被捕,敌人从领款收据上发现了线索,汪希直再次被戈登路巡捕房拘留。他发觉敌人并没有真正弄清他的身份,虽遭严刑拷打,始终不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敌人只得再次将他释放。1930年,汪希直又与孟庆澍一起领导美商奇异安迪生电器厂工人为争取改善待遇的罢工斗争。在工运中,他先后与孟庆澎和中共闸北区委负责人“老李”发展了工人范仰文和余纪一等人入党。

1931年初夏,汪希直再次受上海临时中央派遣来到皖南,配合赣东北苏区反“围剿”斗争。稍后,他和上海党派来协助工作的余纪一一起,以教学为掩护,发展了舒政海等一批党员,于1932年春在城区成立中共黟县特支。同年夏,又在特支基础上成立黟县区委。不久,根据中央特派员刘敏指示,区委与徽州工委接上关系,汪希直为徽州工委委员。在工委主持下,区委与潜山县请水寨暴动后转移来黟的党员组织合并,成立黟县县委。汪希直提议由余纪一担任书记,自己担任宣传部长。随后,徽州工委划归闽浙赣省委领导,改为皖南特委,汪希直和余纪一均为特委执委。他们在组建黟县党组织的过程中,领导群众进行抗租、抗税、抗粮斗争,并且组织了一支以农民为主的游击队。1934年,游击队先后袭击了关麓团防局,举行了际村暴动,缴获长、短、土枪数十支。国民党黟县政府大为震惊,敌县长庄继先亲自率领保安队“进剿”游击区,搜捕共产党员。汪希直、余纪一等被迫离开黟县。

1934年秋,汪希直、余纪一到达上海,与上海党组织的张执一、陈宗敏等人接上关系,参加党所领导的上海职业界救国会,从事抗日救亡活动。汪希直以上海正中小学教师职业为掩护,进行传递文件和搜集情报工作。他还借研究世界语和拉丁文的机会,向一些教授、学者传播革命思想。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汪希直参加了党组织领导的“抗日武装游击干事会”(简称抗干),活动于闵行周家桥一带。

由于上海抗战形势急转直下,汪希直遵照党的内地工作委员会的安排,与廖量之、李唯知、余耘、高三、孙杰以及他的妻子孙瑛等组织了“上海流亡青年内地服务团”,向内地转移。1937年10月,该团到达安徽省和县,与当地工作的共产党员李默予取得联系。李默予介绍该县民教馆馆长王易今等一些进步人士参加了服务团。他们带着简单的行李道具,继续行进,沿途以教唱抗日歌曲、演街头剧、出壁报等多种形式,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汪希直还利用他自己装配的收音机,收听抗战前线的战况和各地的抗日救亡消息,并油印成小报散发。他还随身携带一些常用药品,沿途给群众医治小伤小病。服务团冒着严寒,风餐露宿,于1938年春辗转到达安徽舒城。

服务团到达舒城不久,就派人与中共鄂豫皖省委接上关系。这时,国民党第五战区的广西部队进驻舒城。他们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感召下,团结抗日的气氛相当浓厚,与地方上的抗日救亡团体的关系融洽。党为了做好广西部队的工作,把汪希直、李唯知、孙瑛安排到广西部队的第四十八军一七三师(后改属八十四军)政治部搞宣传工作。汪希直在这支部队里,宣传党的团结抗日、共御外侮的主张;协助该师政治部通过政治工作,收编三四百名被胁从入匪的武装人员;建议该师师长派出部队掩护群众割麦。他与李唯知经过考察教育,发展了秦超等两名青年军官入党。1938年至1939年间,时任中共鄂北特支书记的张执一曾到一七三师与汪希直联系研究工作,并增派潘琪、苏玮夫妇以战地服务团的名义随军工作。他们当时的任务是争取该师师长钟毅和其他进步军官。通过汪希直等人的积极工作,这个师又有一些军官先后参加了共产党。

1940年5月初,侵华日军纠集六十七个师团,配备飞机、坦克,进犯驻在随枣一线的中国第五战区守军。当时,汪希直所在的一七三师作为第五战区守军的主力,在湖北省随县(现随州市)坚持正面防御,在激战中伤亡很大。汪希直为了抗击日本侵略军,保卫祖国领土,毅然要求到前沿阵地参加战斗。于是,他被派到坚守在七姑店的第五一七团任政治指导员。5月4日下午,日军倾巢出动,三面夹攻七姑店,第五一七团官兵奋起抗击。在战斗中,汪希直身先士卒,不幸壮烈牺牲,时年3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