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陆,原名高永祥,1902年出生于河北省迁安县上梨树峪村(现属迁西县)的一个富裕家庭。他正直仗义,刚正不阿,对黑暗时政深怀不满。25岁那年,他结伴闯关东,在哈尔滨中东铁路谋生,与苏联铁路职工一同共事,朝夕相处,耳濡目染,了解十月革命,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懂得了只有枪杆子才能推翻黑暗势力的道理。九一八事变后,他不忍心看着日本侵略者涂炭东北同胞,怀着一腔民族义愤返回家乡,准备举枪抗日。回村后,他走亲访友,高谈十月革命、布尔什维克、九一八事变等,宣传“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提出“东北成立义勇军,口里也得准备抗日”的主张。其言行在山村引起反响,引起了当地党组织的注意。中共地下党的同志主动地接近他、关心他、培养他。1932年春,他被正式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化名“王平陆”。从此,他立志跟定共产党,用枪杆子替被压迫、被奴役的劳苦民众打江山,开辟一条通往自由幸福的平坦之路。
王平陆入党后,全身心地投入民族解放事业之中。当时迁西地区的革命斗争接连不断,王平陆总是冲在最前列,表现了英勇的斗争精神和出众的组织才能,因而不断被上级党组织委以重任。1933年下半年,王平陆接任迁安县委书记职位。在他的领导下,全县的党组织很快发展到40多个支部、400多名党员的空前规模。迁安西部成为当时京东各县革命基础较好的地区。在京东特委的督促领导下,新县委着手组织发动农民武装暴动。
在暴动的准备阶段,王平陆首先从自家做起,动员全家人支持革命。王平陆的弟弟高永瑞入了党,妹妹高素珍(赵平远)入了团,父亲高宝贵带领家人节衣缩食,满腔热忱地协助王平陆招待地下工作者,自家以树叶、山野菜、糠秕、烂菜等充饥,毫无怨言。暴动需用枪支,王平陆说通父亲拿出积蓄,与同村几家大户合股买了一支“手机关枪”。此外,高家还卖了几亩好地,从口外买来大枪和手枪。为了暴动,王平陆一家慷慨解囊,不遗余力。
1934年1月,王平陆在他的家乡发动了“迁安暴动”。由于受“左”倾盲动主义的影响,举事仅三天,王平陆参加组建的“京东红军游击队”就遭到地方警团的残酷镇压,暴动失败。高永瑞等20多名党员、骨干被捕入狱,在铁窗之下,这些同志坚持斗争,个个坚贞不屈。关押在河北省第三监狱的迁西同志还组织起来,参加了狱中党组织发起的绝食斗争。高永瑞抱病绝食,第五天就停止了呼吸。暴动失败后,王平陆转移到滦县、乐亭一带继续活动,老父亲一路乞讨到热河高里木避难,妹妹赵平远隐居亲戚家,差点给人当了童养媳,儿子高玉书躲到姨娘家,藏在柴草垛里才躲过敌人的疯狂追杀,妻子和襁褓里的幼女颠沛流离而死。转眼间,王平陆一家祖孙三辈五零十散,走死逃亡。在敌人“抄共”的喧嚣之中,暴动区域的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迁安西部被一片白色恐怖所笼罩。
暴动的失败,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教训是沉痛的。对于王平陆来说,这无疑是一场极其严峻的考验。王平陆的家乡上梨树峪村中有一棵百年老松,挺直的躯干两丈有余,茂盛的松叶像一片绿绿的云,见到的人无不肃然起敬。王平陆的乡亲说,村中最令他们骄傲的,就是这棵坚挺的百年老松和刚毅的王平陆。
王平陆具有青松一样的品质,任凭风吹雨打不动摇。他经受住这场考验,而且表现出了清醒和顽强,以更加执著的精神坚持着秘密的武装斗争。1934年上半年,王平陆闻知兴隆县黄花川的孙永勤率众抗日,便动员了20多名党员参加了孙永勤的队伍。5月,他代表京东特委参加了孙永勤的军事会议,指导其政治建军,扩充部队,使孙永勤领导的部队战斗力大大增强。1935年,他又秘密活动在滦县、乐亭等县,帮助恢复那里的党组织,培植抗日力量,并借助地方民团高志远的势力,策划、刺杀了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所属的第三保安队队长刘佐周。成事之后,王平陆潜回老家,秘密收拢失散的党员,将高永申、刘永峰、高存等人组成了昼伏夜出的游击小组,并逐步扩大成十多人的游击队。与此同时,王平陆将活动重心西移,开辟了黑洼、西庄、长山沟等新的立足点,逐步恢复了迁安西部的党组织。
1936年,中共中央北方局组织部长彭真来到冀东,传达贯彻中央瓦窑堡会议精神,纠正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冀东党内的不良影响。冀东党组织总结了多年来不问条件只讲斗争、虽坚韧奋斗却迭遭挫折的经验教训,确定了团结一切反汉奸力量、共同抗日的正确指导方针。此后,被提任为冀热边特委书记的王平陆,找到1933年受“左”倾错误排挤的原迁遵蓟中心县委、迁安县委主要负责人李子光、韩东征,代表特委恢复了他们县委书记的职务,实现了党内同志思想的高度统一,达到了新的团结。
王平陆对日伪汉奸及反动势力怀有刻骨仇恨,对党内同志和人民群众却充满无限的爱。1937年春,王平陆到九泉寺去看望刚从第三监狱释放回家的周治国。见到周家住的厢房四面透风,一口破锅,半张破席,一床开花的破被,他心情特别难过,留下自己的两块大洋,说:“买口锅,再买张席用吧。”周治国的父亲很受感动,放心地把儿子交给了王平陆。同年秋,刘永峰的妻子病了,王平陆从卖地的钱里拿出了两块银元给她治病,临走又把自己的外套披在了破衣烂衫的孩子身上。刘永峰含着泪说:“老王,你家地都快卖光了,这钱你留着是有大用的。”“这就是大用。抓几副药,再买点儿吃的。”王平陆又对刘妻说,“大嫂,别难过,平西闹起了红军,好日子就要来了。”
不久,党派红军来到了冀东,王平陆积极筹备游击战争。七七事变后,中共中央洛川会议召开,作出了发动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决议。冀东党组织积极贯彻会议精神,成立了华北人民武装自卫会冀东分会。王平陆任分会常委,在党内改任特委军事部长,专门负责冀热边区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动工作。这年的11月底,王平陆接来了上级派来指导工作的两位红军干部。12月初,特委主持召开了滦县多余屯会议,冀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各方代表聚集一堂,具体研究确定发动游击战争问题。会议认为,冀热边区处在日伪经营多年、统治严密的伪“满洲国”和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的血腥统治之下,长城内外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千百万同胞,尽管对日伪的统治深恶痛绝,但恐日心理还相当严重,全民的抗战情绪亟待激发和引导,民心涣散消沉的局面亟待打破和改变。很明显,面对的形势是严峻的。在此关头,为救万民出水火,中共李运昌、王平陆等与会代表挺身而出,表示要在冀热边区率先发动抗日游击战争。会后,王平陆坚决执行特委决定,速返迁西,并立即行动起来,在阎达开、魏春波、李润民、孔庆同、刘永峰、万国来等中坚人物的协助下,把原有八支大枪、十三个先驱者的游击队扩充到30多人,在迁安西部的黑洼村正式组建了“华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区第一支队”,王平陆任支队司令员。
1938年1月1日,第一支队集结,夜袭遵化茅山外团局,缴了团丁枪械。随后,王平陆将袭击目标定在了伪满“清河沿国境警防所”。清河沿地处长城要隘擦崖子、城白岭之外的三岔口,那里住着三个日本人和七八个伪满警察。他们盘查商贾,胡作非为,肆意敲诈民脂民膏,作恶多端。打他一下不仅可以为民除害,而且更主要的是可以给长城内外人民以震动,唤起民心,激发冀热边区人民的抗战情绪。不幸的是,王平陆司令员在6日晚的战斗中身负重伤,次日因失血过多,抢救无效而捐躯殉国,年仅36岁。
新中国建立后,王平陆的遗骨移葬到冀东烈士陵园。1986年11月,王平陆烈士的纪念碑矗立在他的家乡——上梨树峪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