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在刚,原名常武,字毅,1904年2月4日生于四川省开江县广福镇一个富裕家庭。6岁时入私塾,8岁时读高小。1919年,被送到绥定(今达川市)联合中学读书。1923年春,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国立北京工业大学学习。唐在刚追求进步,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在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的教育帮助下,思想觉悟提高很快。1924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蒋介石下令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奉系军阀也在北京搜捕共产党人。根据中共地下党组织指示,唐在刚离开学校从事地下工作,后被敌人逮捕入狱。面对敌人的各种酷刑,他大义凛然,始终守口如瓶。后来,在狱外党组织的帮助下,与难友一道越狱成功,逃出牢笼。
1928年春,唐在刚受党组织派遣,到江西景德镇开展革命工作。他同工人领袖王节元、柳真吾、周思孟等一道发动工人开展要求增加工资的罢工斗争。时遇反动当局强行征收“剿匪款”,军警将两名无力缴纳“剿匪款”的工人活活打死。工人们十分愤恨。唐在刚立即发动火窑工、彩釉工、画瓷工等熄火搁笔,涌上街头,高喊“反对加捐加税!”“增加工资、改善生活!”“工人弟兄联合起来,反对资本家的压迫剥削”等口号,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工人们一连罢工三天,迫使国民党反动当局不得不免征“剿匪款”,资本家不得不给工人们增加工资。这次斗争的胜利,大大地鼓舞了工人们的斗志。
唐在刚的领导才能在这次罢工斗争中得到了充分地展示。在罢工前,他全面而正确地分析了敌我情况,提出了正确的斗争策略,全面地布置了罢工斗争的各项事宜;在罢工斗争中,他始终与工人们战斗在一起,随时解决斗争中出现的问题,因而深受工人群众的拥戴,工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小老唐”,随时向他报告情况。唐在刚忘我地积极工作,并在斗争中物色积极分子,秘密发展共产党员,壮大革命阵营。不久,中共浮梁县委即在景德镇建立起来。
在中共浮梁县委的领导下,鸣山煤矿、贵溪雄古镇、鹰潭等地工人积极开展了“增加工资、改善生活、发清欠债”,“反对夜工,减少工作时间”等斗争,获得了胜利。这样,中国共产党在这些地方的工人群众中便建立起了崇高威信。
随着工人斗争觉悟的提高,工会组织逐步发展,党便在工会中组建工人纠察队,逐步开展了武装斗争。工人有了骨干力量,各种斗争便更加有力。国民党反动派十分恐慌,急忙派出大批军警暗探,四处打探工人运动的领导人。罢工胜利不久的一个夜晚,军警包围唐在刚常住的王节元家,抓走了王节元(共产党员)、徐莲、徐玉照3人,将他们杀害。唐在刚当天在乐平鸣山煤矿工作未归,幸免于难。
1928年11月,中共江西省委派唐在刚到弋阳、横峰地区筹建信江特委,以加强党对弋横革命根据地的领导。唐在刚一到湖塘,立即冒着瓢泼大雨去见正在患肺结核和痔疮病的方志敏,共同分析和商讨赣东北及信江一带的革命形势及当前的任务。两人根据省委的指示,决定立即着手筹备成立信江特委。1929年3月,第一次信江特区党员代表大会召开,到会的有弋阳、横峰、德兴、铅山、贵溪5县代表共40名,选举产生了信江特委。唐在刚任书记,方志敏、邵式平、黄道、方志纯、吴先民等为委员,负责领导弋阳、横峰、贵溪、上饶、余江、德兴、万年、铅山等8县党的工作。
信江特委成立后,唐在刚立即领导进行土地分配,发动春耕生产,统一各区财政收支,废除一切苛捐杂税,优待红军家属,积极扩大红军等,从而使苏区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红军人数迅速增加至千余,枪700多支,不久组建了江西工农红军独立第一团。
正当信江革命根据地蓬勃发展的时候,1929年秋,中共江西省委和赣东北特委相继遭到破坏,信江特委失去了与上级的联系,处境十分困难。唐在刚充分发挥信江特委的集体智慧和力量,继续坚持斗争。
1930年上年,唐在刚召开信江特委会议,分析了当时的情况,提出了具体的工作任务。但由于失去了与上级党组织的联系,总的任务不明确。会议一致同意,由唐在刚到上海向党中央汇报信江根据地的情况并请示工作。5月,他带领胡仁辉、谢金泉赴上海找党中央。在上海,唐在刚看到了中共中央于6月11日通过的《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的决议,以及争取以武汉为中心的全国总暴动和集中全国红军进攻中心城市的计划。唐在刚在返回根据地途经景德镇时,听取了马步英等人关于景德镇地下党的工作、革命形势及敌人的兵力部署情况的汇报,认为景德镇的群众基础较好,加之敌人防御空虚,红军攻打景德镇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派马步英立即赶到信江苏区,找方志敏速率红军攻打景德镇。唐在刚则留在景德镇内发动群众进行暴动准备,以便里应外合打击敌人。
方志敏得到马步英的报告后,立即率红军独立团千余人挥师向景德镇前进。红军独立团于7月9日抵达景德镇郊外里村,唐在刚即与方志敏、周建屏等研究作战部署。当时驻守景德镇的敌军仅400余人枪,且分驻在浮梁县政府、警察总局、湖南书院等4个地方。唐在刚与方志敏等当即决定将红军化装成保安团,分兵4路进攻景德镇。7月10日晨,敌驻防部队果然认为红军是“自己人”,未予阻击。红军顺利地解除了守敌的武装,共缴获长短枪417支,还有大量的军事物资。
红军巧取景德镇后,立即发动群众打击封建把头、土豪劣绅及地痞流氓“三尊大佛”、“四大金刚”等,没收其财产,共计缴获现金200余万元。红军的财力得到很大的充实。同时,信江革命根据地向外扩展100余里,声威大振。红军由千余人迅速发展到4000余人,武器弹药得到较大的充实,战斗力也大大增强。
红军攻占景德镇之后,唐在刚立即召开特委会议,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将信江特委改为赣东北特委,唐在刚任特委书记。赣东北特委为实现集中红军攻打中心城市的指示,9月正式成立了红十军。
11月,中共中央特派员涂振农到达赣东北,主持召开了特委扩大会议。根据党中央的决定,将赣东北特委改为赣东北省委。唐在刚任书记,黄道任组织部长,萧韶任宣传部长,邵式平任军委主席。当时,蒋介石向中央苏区发动第一次“围剿”,并纠集3万多兵力对赣东北进行“围剿”。赣东北省委领导根据地军民同敌人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彻底地粉碎了敌人的第一次“围剿”,使赣东北苏区进入了全盛时期。
1931年2月,为“左”倾路线把持的党中央派万永诚、倪宝树到赣东北,对赣东北的工作横加指责,并改组了赣东北省委。唐在刚被排斥为省委候补委员,并下派到余江县任县委书记。唐在刚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和荣辱,带着党交给的任务,一到余江,立即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艰苦细致的组织发展工作,很快恢复和发展了余江、贵溪、万年一带的党组织。同时,逐步恢复和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组建了地方武装,并积极加强与中央苏区的联系。革命根据地又出现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1931年7月,蒋介石调集30万大军向中央苏区发动第三次“围剿”,以1.8万余人“围剿”赣东北苏区。唐在刚被调回省委,接任省委军委主席职务。
正当唐在刚全身心地投入反对国民党的第三次“围剿”时,曾洪易来到赣东北,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执行对敌人实行强攻硬拼的“左”倾冒险军事路线,对其他人的意见置之不理,甚至横加指责。结果,红军损失很大,革命根据地的面积也越来越小。9月,在葛源召开赣东北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选举新的省委,书记万永诚,组织部长唐在刚,宣传部长涂振农。同时,在省委常委中组织了一个以万永诚、聂洪钧、唐在刚为成员的三人主席团。
1932年上半年,省委决定由唐在刚兼任红十军政治委员,以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7月,蒋介石调集50万兵力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其中,敌第五十五师、第五十八师、第七十九师和第十八师戴岳旅,并浙赣保安团,约30个团、共3万人的兵力,将赣东北苏区分成两个区域进行“围剿”,妄图一举摧毁赣东北苏区。面对敌人的猖狂进攻,赣东北省委坚持避实击虚,寻找敌人薄弱环节,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9月10日,唐在刚与方志敏等率红十军从横峰出发,渡过信江向闽北进攻。15日,红十军在闽北独立师的配合下,分兵两路,同时攻克崇安县的赤石、新村两镇,歼灭敌新四十六师刘和新部一个团的大部,缴获上千支枪及电台1部。20日,红十军强攻浦城,歼灭守敌及援军两个团,缴枪700多支、机枪3挺、迫击炮3门及电台一部。
红十军攻占浦城后,敌第七十九师进驻铅山,企图截断红十军返回赣东北的道路。红十军立即回师,行至车盘与敌第七十九师激战两天,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唐在刚、方志敏等认为,与强敌拼消耗没有好处,于是主动辙出车盘,辗转回到赣东北。
10月22日,中央苏区红二十二军与闽北红军会师邵武,从而使中央苏区与闽北苏区联成了一片。在此情况下,中央命令建立闽浙赣省委,书记万永诚,苏维埃主席方志敏。原省委军委改为闽浙赣省军区总指挥部,总指挥唐在刚,总政委曾洪易。
1933年初,唐在刚奉令率红十军渡信江,到贵溪上清官与中央红军会师。中央军委决定将红十军改编为红十一军,列入红一方面军序列。唐在刚仍回闽浙赣工作。红十军调离后,苏区陷入了十分困难的境地。这时,敌第四师、第二十一师乘机向闽浙赣苏区发动进攻。唐在刚、方志敏不顾曾洪易的反对,以原警卫师为基础,成立了新红十军,以此保卫苏区。新红十军为保卫根据地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1933年10月,蒋介石再次纠集百万大军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唐在刚立即组织全省红军积极训练,并提出了“全民武装”的意见,得到了省委的赞同。省委决定新红十军在原有两个师的基础上,新建一个师。到1934年元月,全省共有2500多人参加红军,增强了红军反“围剿”的战斗力。正当闽浙赣全省军民全力投入第五次反“围剿”作战时,中共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传到了苏区。以曾洪易为代表的省委执行“左”倾冒险主义,要求新红十军同敌人打硬仗,拼消耗,使红军受到很大的挫折。
7月,根据中央指示,新红十军奉调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与苏区脱离联系。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整个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处于十分危急的状态,闽浙赣苏区红军仅有新成立的红三十师300余人枪。面对敌人重兵步步逼近的险恶形势,唐在刚在葛源召开了留守根据地继续坚持斗争的领导人会议。会上,唐在刚提出:省委机关立即搬往比较安全的磨盘山区;红三十师和独立团、营一律改编为游击大队,以增强战斗的机动性;同时,精简领导机构,地方干部一律编入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他要求大家坚定革命必胜信心,积极工作,组织和领导苏区人民开展游击战争,打击敌人。这次会议给了大家以信心和力量。
10月18日,敌人调集数万兵力从四面八方围攻闽浙赣革命根据地首府葛源。唐在刚率红三十师和游击大队在葛源周围广埋地雷,并利用各个山堡隘口,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在战斗中,唐在刚带着警卫员参加战斗,鼓舞士气,各级指挥员也带头冲锋陷阵。英勇的红三十师和游击队尽管给了敌人以沉重打击,但终因敌我力量悬殊,葛源失守,唐在刚率部转战到苏源山区。
1935年2月,闽浙赣省委在横峰槎源坞召开扩大会议,决定精简省直机构,被精简的机关干部参加了德兴大田短训班学习。不久,他们被分别分到3个游击区开展游击战争。唐在刚、邹琦、徐寅荣等率领短训班新分来的机关干部和独立团以磨盘山为中心,在葛源、篁村、槎源坞一带广泛开展游击活动,狠狠打击敌人。他们与余江、贵溪的游击队以及横峰的独立营协同作战,数次攻入军事要地葛源镇,摧毁敌人碉堡;还经常袭击篁村、槎源坞等地敌军炮台,打得敌人胆颤心惊。
6月,蒋介石调集4个师对赣东北游击区再次进行疯狂“围剿”。唐在刚亲自率领独立团在詹家桥迎击敌人,给敌以重大杀伤。敌军接连向独立团据守的阵地发动数次大规模进攻,均被击退。但红军伤亡也很大。在敌人不断增兵的情况下,唐在刚为保存实力,率独立团转移到葛源密坑村,依凭山高地险抗击敌人。敌人云集山下,将独立团层层围困,并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向山上发起猛烈攻击。红军独立团牺牲惨重,并很快出现弹尽粮绝的危险局面。唐在刚立即亲自率领警卫连掩护省委机关转移。
当大部队安全转移后,唐在刚率警卫连突围到苏源山区,仅剩下30余人。在敌军重兵围困下,他们一连九昼夜没有吃到一点粮食。敌人在山下狂呼乱叫:“红军完蛋了,识时务的赶快下山投降吧。”在这种情况下,个别人出现了不稳定情绪。唐在刚强忍饥饿折磨,振作精神鼓动大家说:“中央红军很快会打回来的。革命一定胜利的,我们要坚持下去,坚持斗争,就能够取得胜利。”
最后,唐在刚、关英等研究决定,派方远辉回漆工镇、湖塘一带发动群众迅速建立游击队,准备新的暴动;关英下山调部队前来解围;同时,安排本地人分散下山找粮食。这时,留在山上的仅有唐在刚、徐寅荣、邹琦3人。他们以树叶、野菜充饥,个个骨瘦如柴。唐在刚更因山地潮湿,脚趾糜烂,走路亦十分困难。
7月20日,由于下山找粮食的徐志荣叛变,带领敌人埋伏在唐在刚等隐身处附近的山林中,然后叛徒以送饭为名,将唐在刚等3人从山中隐身处诱出。机警的唐在刚见徐志荣神色慌张且东张西望,知道上了叛徒的当,便立即拔出仅剩三粒子弹的手枪。这时敌人蜂拥而出,叛徒撒腿就跑,边跑边喊:“抓唐在刚啊!……”唐在刚当场击毙叛徒,接着又打死了一个敌人。面对敌人,唐在刚高呼:“共产党万岁!”“红军万岁!”然后,将最后一粒子弹射入自己的胸膛,壮烈牺牲,时年31岁。
(唐敦敦、刘新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