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金声:威震敌胆映龙川

来源:龙岩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3-12-12 08:00

邱金声,1912年4月出生于福建龙岩曹溪镇月山村一户贫农家庭。1927年,共产党员邓子恢、郭滴人在闽西组织秘密农会。年仅15岁的邱金声第一个加入农会,积极参加破仓分粮斗争。邱金声担任乡少先队队长,后被调到县政治保卫队,担任保卫红色政权——县苏维埃政府的工作。1930年5月间,闽西成立红十二军,邱金声立即报名参军。在反敌杨逢年旅的军事“围剿”战斗中,他身先士卒,英勇善战,即被晋升为排长、机枪连连长。1931年,邱金声被提升为营长,并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3年,邱金声率领队伍往连城一带活动,没想到受到“童子团”的袭击。“童子团”是反动武装组织,作战时身被符衣、嘴贴红纸、手挥大刀,后面还有洋枪督战。因第一次和“童子团”交锋,红军措手不及,队伍被冲散,邱金声重重滚下山崖。吃一堑,长一智。邱金声摸索出了一套对付“童子团”的办法,他让红军战士每人配备一把大刀和一支短枪,再带上几个石灰包,短兵相接时先撒石灰包,蒙其眼睛,再使用武器击毙其首领,挫其锋芒。果然,这个办法很奏效。之后,“童子团”遇到红军这种打法,便溃散而逃。

为了配合主力红军粉碎蒋介石第五次“围剿”,1934年4月,中革军委正式命令,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八团,邱金声任团长兼团军政委员会委员。从6月到10月,邱金声、邱织云等领导红八团艰苦奋斗,挺进漳平、龙岩一线,顺利完成了中革军委交给的开展远殖游击斗争、配合中央苏区反“围剿”的重任,开辟了方圆一百多里的游击区,为此后三年游击战争的长期坚持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主力红军长征后,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1935年4月,闽西南军政委员会成立,邱金声当选为委员兼第三作战军分区司令员。在敌人为期一年的“清剿”中,他采取“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游击战争原则,率部活跃于龙岩、漳平之间。

1938年1月,闽西南红军游击队在白土整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邱金声任第三团副团长。3月1日,二支队开赴苏皖前线抗击日寇。7月6日,邱金声指挥三团战士在安徽当涂至芜湖之间,首次击毁日寇军用火车一列,使日寇大为震惊。8月,邱金声带领三团将士到安徽小丹阳一带活动,17日歼灭顽敌100余人,俘敌247人;紧接着,又夜袭当涂石码矿区守敌。

邱金声十分注意政治工作,汲取红八团时期的工作经验,不断进行政治教育。在挺进江南一年多的时间里,邱金声指挥二支队第三团与日寇进行了119次战斗,毙伤敌伪3900多人,迅速打开了江南敌后抗战的局面,初步建立了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邱金声百战不殆,成为闻名全军、年轻骁勇的“虎将”,使敌军闻风丧胆。

由于戎马生涯、长期征战,邱金声七次身负重伤,积劳成疾,1939年2月病逝于安徽太平县新四军军部医院,时年27岁。邱金声烈士一生驰骋沙场、百战不殆,他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国忘家、舍生忘死,为革命尽自己毕生的心血。闻悉噩耗,新四军政治部副主任邓子恢泣不成声,周恩来称赞邱金声“精神永耀于新四军,光辉于全民族”。

邱金声于1954年被追认为烈士,2020年9月由退役军人事务部公布为第三批185名著名抗日英烈之一。

(供稿:闽西革命烈士陵园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