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贵:人民电影工作者

来源:延安日报 责任编辑:王俊 2019-09-20 09:20

庞贵,人民电影工作者,电影特技爆破能手。他为新中国的电影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为新中国电影事业献身的第一位烈士。他的意外牺牲,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心。

庞贵,1927年出生在松江省(今黑龙江省南部)的一个小山村里。

1948年,庞贵经农会介绍,由松江省林口县政府保送到中共牡丹江市委组织的青年干部训练班学习。因为学习努力,且对美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天分,6月被组织分配到隶属东北局东北民主联军(第四野战军前身)的东北电影制片厂(现在的长春电影制片厂),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七支队排长,参加了东影三期训练班的学习。毕业后,他就被分配在了美工科,从事电影美术特效工作。东影训练班让当时的电影队伍逐渐壮大,为我党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领导骨干。

1950年,庞贵作为“八大邀员”从东北电影厂调到北京电影制片厂美工科。他苦心钻研业务,一边工作,一边摸索,不管天气有多热,经常一个人关在屋子里搞小型爆破试验。虽然工作又苦又累且有危险,他却从无怨言。

刚刚成立的北京电影制片厂百业待兴,为了让电影厂早日步入正轨,在领导的部署下,庞贵与自己的师傅(日本左翼人士小野)等美工科的同事们一起,接受了北影厂标的设计工作。为了设计好方案,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没日没夜地画,反复构思,以三个工农兵的形象为造型,凸显电影事业要以人民大众为主体的思想,设计了好几个方案,经过多方研究讨论,最终通过了设计方案。为此,他累得瘦了一圈,他的妻子看在眼里,曾心疼地劝他说:“别太玩命了,看你瘦的。”庞贵却说:“没事,要得急,完成了这项任务,后边还有别的事。”

庞贵靠着聪慧和刻苦,很快成为了当时电影界有名的特技爆破能手。在《钢铁战士》《吕梁英雄》《新儿女英雄传》《赵一曼》等8部影片中,他凭借自己高超的爆破技术,为电影营造了真实的战争场面和特技效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1950年,《陕北牧歌》名列国务院年度电影生产计划中。摄制组赴延安拍摄外景,由凌之风担任导演,陈怀皑担任副导演,庞贵担任烟火特技。那个年代拍电影用的都是真枪实弹,稍不小心就会危及生命。每次出外景时,他的妻子总是牵肠挂肚,就怕出事。有的同事劝他:“庞贵,赶紧改行吧!这工作太危险!”他总说:“任务这么重,我是共青团员,不去怎么行啊!”

那时,庞贵的大女儿才两岁多,妻子还怀着身孕。每次外出时,大女儿都要亲他一口,招招小手,说声“再见”。《陕北牧歌》摄制组奔赴延安的前一天晚上,大女儿搂着爸爸的脖子哭闹着不肯睡觉,嘴里不停地说:“爸别走,外面有狗咬。”他哄着女儿说:“乖女儿,别瞎说,外面哪儿有狗啊,快睡觉吧,爸爸去几天就回来。”哄着女儿睡下之后,又去准备拍戏的东西。他再三地叮嘱妻子带好孩子,等他回来一起去上海,因为组织上已经决定让他到上影厂去工作。那一晚俩人说了好多,天亮后,他就提着行装走出了家门。

庞贵告别妻子女儿,随摄制组一起千里迢迢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他没时间去游山观景,一心投入到了工作中。每天一大早都要跑到山顶上去放烟雾、埋炸药、测试炸药效果,听到轰轰的巨响,大家都为他捏一把汗。他对工作的热诚,感动着每一个人。

11月5日,拍摄红军攻打恶霸地主张瑞堂的庄院,为了营造更好的气氛,他在拍摄场景中多放了一些炸药。在他埋炸药包接线时,现场有很多群众围观,演职人员都做好了开机前的准备。为了确保现场工作人员和当地群众的生命安全,导演要求各部门再认真检查一遍,争取一次拍成。庞贵将炸药端在自己的怀里,并向他身边的林根喊道:“林根同志,你先躲开,等我干完了你再过来,这太危险了。”

庞贵扭头看马达线时,手里仍在系着引线的结。因引线拉得过紧,雷管受震动后突然爆炸。一声巨响,将他抛向了三四米的高空。现场烟雾蒙蒙,后来发现墙角有一团棉絮在冒烟,这才找到庞贵。大家急忙用一块反光板把他抬上车,赶往医院抢救。庞贵当时伤势那么重,还在安慰别人。他告诉抬担架的人:“不要紧,没事的,只是身上发热,别着急!”

1950年11月5日下午,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宝贵人才庞贵终因伤势过重,不治而逝,享年只有23岁。

庞贵牺牲后,在延安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由延安地委专署书记张开武亲自主持。随后,北京电影制片厂、中央电影局追认庞贵同志为革命烈士,并授予了“人民电影工作者”“模范共青团员”“爆破能手”等光荣称号,电影局局长袁牧之为他献上了花圈,并题词:“为电影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由于交通不便,庞贵的遗体当时被安葬在杜甫川,那时很多牺牲的革命烈士都安葬在那里。1988年,在北京电影制片厂厂长胡其明的关怀和延安地区文化局的帮助下,经延安地委特批,庞贵烈士墓从杜甫川迁到了延安四八烈士陵园外围烈士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