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德:宁死不屈的武工队长

来源:宝鸡日报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3-12-10 11:04

宁死不屈的武工队长

——凤翔革命先烈欧阳德

■宝鸡日报记者 张家旗

他是家中的“顶梁柱”,是见义勇为的好青年,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武工队长,是信念坚定的共产党员……

他是革命先烈欧阳德。

初露峥嵘 党让他找到了方向

凤翔区横水镇西方村村后一望无垠的田地里,离得老远,就能看到地里有一座石碑。欧阳德就长眠在此处。

1922年农历三月,欧阳德呱呱坠地。虽然出生在普通农家,但欧阳德的父母在疼爱孩子之余,也决心将他培养成为继承家业、光宗耀祖的“顶梁柱”,于是从小对孩子从严要求,教他明辨是非,欧阳德养成了吃苦耐劳、勤劳勇敢和疾恶如仇的良好品质。

欧阳德12岁那年,一件事彻底让他看清了世道。那一年,国民党凤翔县政府派人下乡以查禁大烟为名,借机敲诈勒索。当他们路过欧阳德家的田地时,悄悄往地里塞了几根大烟苗,随后气势汹汹地将欧阳德的父亲抓进县衙,勒索钱财。欧阳德放学回家听说此事后,一股火瞬间从心头冒起,他顾不上吃饭便跑到县衙,据理力争。然而,那里哪是讲理的地方?结果他替父亲坐了班房。一段时间后,当局见榨不到什么油水,只好把他放了。这件事让欧阳德感触颇深,他暗下决心,要改变那个不公的世道。

然而,怎么改变?改变成什么样?幼小的欧阳德并不知道,他心里只有仇恨,却没有方向,迷茫浸透了他的双眼。直到1937年,他考入申都小学。

在申都小学的日子里,通过进步青年和共产党员引导,欧阳德阅读了不少进步书籍,也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他终于明白,究竟谁才能真正代表广大群众,谁才能领导中国走出阴霾,走向光明未来。1938年9月,经王志贤、邰光瑞介绍,欧阳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他一边念书,一边以西方村为基地,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发展党员、组建支部并担任党支部书记,把地下党的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利刃出鞘 令敌人闻风丧胆

在西方村村委会办公室,珍藏着一张欧阳德的照片。照片中的欧阳德紧抿着嘴唇,目光坚毅望向前方,一双浓眉如刀,而岁月还没来得及在他的脸庞上刻下纹路,只有满满的朝气和自信。

谁能想到,当年,就是这样一个20来岁的年轻人,带领着战士们穿行在敌后的崇山峻岭中,打得敌人闻风丧胆,叫苦不迭。

这要从1940年说起。那一年,刚刚18岁的共产党员欧阳德和蒲立、亢少平、亢凤岗几位同学进入私立民强中学学习。在校期间,他们一边学习,一边开展党的宣传活动,与国民党三青团等反动势力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全国形势急剧恶化。为了贯彻中央“荫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共产党员邰光瑞将欧阳德等人介绍到陕甘宁边区的赤水县照金镇省委驻地学习和工作。在那里,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锻炼,欧阳德被安排到赤水县委组织部当干事。不久,他又担任赤水县丰泉区委组织科长、区委书记。赤水县三面环山,南面川道就是国民党盘踞的土桥镇。那里敌人岗哨林立,戒备森严。但在欧阳德眼里,这些都不能阻挡他宣传党的声音的脚步。于是,他不畏艰险,常常越过敌人封锁线,到国统区开展宣传工作并侦察敌情。

1943年的夏天,当地一名青年不慎落水,欧阳德正好在附近,他抛下手中的饭碗跳进水里救人,一时被当地人传为佳话。

20多岁的欧阳德拥有强健的体魄、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信念,就像一把利刃,经过了多年的磨炼,到了该出鞘的时候。1946年,中共西府工委根据形势需要,派欧阳德等6人组成武工队,奔赴岐山、麟游、凤翔三县交界地带开展活动,欧阳德任武工队队长。

回到宝鸡后,欧阳德如鱼得水。由于他懂得敌后武装斗争的政策和策略,又有敌后武装斗争的经验,所以,他很快与当地地下党取得联系,依靠群众,扎根串连,站稳了脚跟。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和细致的工作,欧阳德将刘岐周非法武装改造成游击队。从此,武工队如虎添翼,连连打击敌人。国民党当局对武工队又怕又恨,便在凤翔县申都村组织了“夜摸队”,专门跟踪武工队,给武工队活动造成了麻烦。

武工队决定拔掉这颗“钉子”。

1947年夏,申都村三官庙唱皮影戏,西府武工队派人侦察,发现“夜摸队”队副韩有为在戏台后面赌博。于是,欧阳德率领队员,趁韩有为赌博正起劲时,冲进赌场将其抓获,并把他带到保公所让其叫门。门一开,武工队员一拥而进,一弹未发,就收缴了12支枪。欧阳德还命韩有为给县里打电话说“昨晚过了一夜八路,把保公所的枪全收了”,然后把韩有为放了。武工队连夜上了山,国民党凤翔县政府如临大敌,十分惊慌。

虽死犹生 成为永远的榜样

不久,武工队在横水上淡村欧阳德的大姐家开会,敌人突然包围了村庄。欧阳德临危不惧,指挥同志们先撤。等同志们撤离后,他才和外甥孙占奎翻过后墙,钻进高粱地里,最后,在亲戚的帮助下脱险。

但所有人都没有想到,欧阳德会在不久后壮烈牺牲。

1947年7月25日,欧阳德因参加西府工委委员王宏谟在洛村召开的重要会议,便回了西方村的家中。中午12时左右,敌人闻讯赶来,闯入欧阳德家中。欧阳德冲出大门,谁知当他跑到村后高粱地边时,被敌人开枪打伤脚腕,不幸被捕。

欧阳德被捕后,敌人对他严刑拷打,要他投降。然而,欧阳德大义凛然,宁死不屈,最终被穷凶极恶的敌人杀害。壮烈牺牲那一年,欧阳德年仅25岁。

年轻的欧阳德永远离开了战友,但他的音容笑貌和丰功伟绩却永远留在大家心中。

欧阳德牺牲后,被葬在村中的麦田里。上世纪90年代,仁人志士为他重修了墓碑。墓碑上方,“虽死犹生”四个大字苍劲有力,格外醒目。碑后,一棵柏树笔直扎进凤翔的土地中,像一把利剑,随时准备着战斗,丰茂的枝叶随风摆动,又像一面盾牌,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安宁。